疫情之下,我們學到了什麼?

原創:佛元


疫情之下,舉國防控,經此一役,我們至少學到了以下幾點:

一、敬畏自然。要愛護環境,要關心藍天,關心土壤,關心水質,關心空氣。要讓地球多幾叢綠色,少一些沙塵;讓天空湛藍高遠,沒有反季節雪雨風暴;讓人與自然和諧相安,不再遭遇地震、颱風、蝗旱與海嘯。

二、克欲護生。在人口激增、城市群落擴張的進程中,給野生動物以足夠空間,憐憫護生,公平對待每一個物種,不以萬物靈長之威,欺負其它物種的生存權,更不能為求一時的口腹之慾,而貿然食用野生動物。


疫情之下,我們學到了什麼?

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便溺、亂丟雜物,對公共場所和私人空間,及時進行經常性清潔與消毒,垃圾要分類並按規定方式、放到指定地點,集中處理。

四、鍛鍊身體。病毒襲來時,總有一定數量的人員安然無恙,而這些倖存者的好運,很大程度上依賴的就是平時的鍛鍊。只有堅持鍛鍊,才會有一個好身體,才能提高抵抗力,才能擁有天然的免疫力,關鍵時候才能抵抗住感染的風險,使自己生命無虞。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堅持鍛鍊。


疫情之下,我們學到了什麼?

五、樹立防護意識。病毒的發生和傳播在初期階段,對普通民眾來說,幾乎是無感的。如何在疫情乍起之初就開展自救,而不是傻乎乎坐等警報響起,這就要樹立高度的自我防護意識。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在空氣流通不暢的密閉空間,口罩能戴還是要戴的,這樣既保護自身,也是對他人負責。小瓶裝消毒液最好和消毒溼巾一起,常放在隨身小包裡攜帶。

六、珍惜現金和物資。這次疫情期間,有的人經歷了一個乃至多個“十四天”的必要隔離,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保障能力,只憑每個弱小家庭和個人的那一點點儲備,要度過難關,簡直無法想象。所以,要從現在起珍惜現金,不再盲目消費、超前消費、非理性消費;要節約各類生活物資,健康、適度、剋制、檢省地過生活,做到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有備無患。


疫情之下,我們學到了什麼?

七、與人為善,廣結善緣。大危難來襲時,個體的力量再大,也是渺小的。只有互幫互助,才能共度時艱。只有與人為善,才有急時得助;只有團結一心,才有八方支援。所以,平時生活中要格外禮貌對待他人,要不厭其煩,不嫌瑣碎,大度寬厚,推己及人,處理好家人親族、街坊鄰里、同事朋友、乃至相逢路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鑄造出和諧敦睦的良好世風。

(聲明:本文為佛元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