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薦讀《甘南紀事》 楊顯惠 花城出版社

命運三部曲之:《甘南紀事》

相較於楊顯惠先生的《夾皮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對於聚焦飢餓的悲慘記錄,《甘南紀事》最大的特點在於寫人性,它是一幅直白的人性素描,寫人性的真實與無奈,人性的純潔與悲哀。

書中有兩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第一個寫的是,一名藏族女子在受到輕狂對待之後,讓丈夫去討說法,結果丈夫被打死,仇人被判無期後坐了十幾年牢得以“重生”,看著仇人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女子讓三個長大的孩子再去討說法,三個孩子將仇人殺死,分別被判重刑。對此悲劇,她並不覺有何不妥,仇恨之花或許只有在盛開之後,才能換來徹底寧靜。

另一個故事是,尋找丟失牛群的丈夫,用十元錢作為報酬,從一戶牧民家領回了走失的牛,但在藏區風俗中,歸還別人物品是不允許收報酬的,妻子由此心生不滿,每天催促丈夫去要回牛身上丟失的牛鼻子繩,在她看來,既然付出了十元錢,不但要把牛還回來,更要把丟失的牛鼻子繩也還回來,這樣才算“完璧歸趙”。被逼無奈的丈夫只好上門討要,但對方堅持沒有看到牛鼻子繩,爭執產生後,丈夫被打死在別人家門口。

看到書中這兩個典型故事,想必會有讀者聯想到“愚昧”、“無知”等詞彙,其實並不是這樣,果這麼想的話,那隻能說,這是現代文明裡的精明與算計成分在作祟,對於現代人來說,因小失大是筆不划算的買賣,時間也會讓人忘記仇恨。但對藏區的人來講不一樣,他們並不太懂得怎麼計算得失、自我保全,在他們那裡,只有規矩與道理,誰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到民風、可以看到文化、可以看到一個群體的生存形態。對比《甘南紀事》所描述的人物,我想我們要心生慚愧,而非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025:薦讀《甘南紀事》   楊顯惠     花城出版社

由傳統轉向現代的藏區,如何負載著文化轉型的重負,經歷時代的遽變。西藏村落的道德與自治

內容簡介:

由傳統轉向現代的藏區,如何負載著文化轉型的重負,經歷時代的遽變。

本書是著名作家楊顯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關於甘肅的系列短篇小說集的第三部。

甘肅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環境差異大,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作者近年4次踏進甘南,進行文學採風活動,收集了豐富的文學素材,終以書中的12個故事記錄了在甘南藏區的所見所聞,展現了當地悠久而燦爛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態,以及他們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身影。

作者簡介:

文學的邊緣人、史學的門外漢、新聞的越位者

楊顯惠,1946年生於蘭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天津。

1965年由蘭州二中上山下鄉赴甘肅省生產建設兵團安西縣小宛農場。1971年入甘肅師範大學數學系讀書。1975年在甘肅省農墾局酒泉農墾中學做教師。1981年調往河北省大清河鹽場工作。1988年入天津作家協會專職寫作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