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成功並不由你,而是“我們”說了算

職場上成功並不由你,而是“我們”說了算

成功取決於與社會網絡認同


我們一直都認為能力是成功的關鍵。


比如我有個朋友連續三年都是公司的銷售冠軍,然而連續三年升職卻都沒有他。他忍不住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不成功?說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為什麼努力卻沒有回報?

無論我怎樣安慰都不管用,他因此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世界冠軍的水平那都是比出來的,他們的成功讓人歎服。

歷史上那些名人,比如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水平都是一流的。還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歷史名將,哪一個不是靠真本事打拼出來的呢?

成功難道不是靠能力憑實力嗎?

然而生活裡我們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場景,很多的高考狀元在生活中卻是成就平平,與此相反,比如現在很多網紅看起來也能力平平,結果卻能一次直播賣貨幾千萬甚至上億,風生水起,令人羨慕。

還有曾經的世界冠軍退役去給人搓澡或者在超市收銀甚至生活靠救濟。這些人的能力都很突出,但為什麼卻沒有成就呢?

這就是關於成功的第一定律:能力表現驅動成功,但當能力無法衡量時,社會網絡驅動成功。

通俗地說就是說能力決定你是否成為高手,社會認同決定你能否成功。

這是《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的作者針對成功做了大量的數據調查和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終於解釋了前面我朋友的問題。今天就把它推薦給你。

其中紅色男爵的案例就非常典型,很有說服力。


職場上成功並不由你,而是“我們”說了算


紅色男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叫馮·里希特霍芬的飛行員,他的戰鬥力極強,在3年的飛行生涯中,一共擊落了80架敵機。按照官方統計,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任何其他王牌飛行員擊落的飛機都要多。別的飛行員執行任務不怕被敵人發現,而他卻把自己的飛機塗成大紅色,不但自己人能夠一眼認出,敵人也看得是一清二楚。由此,他獲得了一個響亮的綽號:“紅色男爵”。

紅色男爵的傳奇流傳了一個100多年,以他為主題的書籍有30多本,他的人物形象曾出現在好萊塢電影、連環畫和紀錄片中。不但有可以玩的紅色男爵飛行模擬器,還有紅色男爵牌披薩,就是這麼家喻戶曉。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與他同時期同樣出色的飛行員還有一位叫雷內·方克。

他是一名法國飛行員,相比於紅色男爵,方克的戰鬥力更強。紅色男爵曾經輸掉過三場戰鬥,最後一場還要了他的命。而方克和他的飛機從來沒有被敵人的炮火傷及分毫。紅色男爵的戰術是在高空對著敵機瘋狂掃射,靠著瘋狂的進攻壓制敵人。而方克擊落一架敵機,很少超過5發炮彈,他能像蝴蝶一樣操控飛機靈巧地上下翻飛。

無論是戰績還是駕駛技術,方克的能力都在紅色男爵之上,至少是旗鼓相當。但是,方克卻被時代遺忘了,只能找到一本不被人知的自傳。

為什麼成績相當,境遇卻大不相同?

通過大量的數據整理和分析,作者的結論是:成功不由“你”,而是由“我們”決定的。

也就是說,你的成功不取決於你的能力表現,而是取決於社會,以及社會如何看待你的能力表現。

紅色男爵的成功不在於他擊落了多少飛機,而是因為他曾經對德國宣傳戰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公眾一個英雄來激發集體精神。他所處的網絡需要他並且刻意創造了一個關於他的神話。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終於明白。

我的那位朋友三年銷冠沒有升職,而升值的另一位雖然業績不如他,但卻是個敢想敢幹深得領導信任和下屬擁戴的領導,因為公司一直需要一個敢衝鋒陷陣堅決貫徹公司政策的榜樣,就和德國一樣紅色男爵一樣。

所以,能力表現很重要它決定了你能否成為高手。但決定你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卻是社會網絡的作用,也就是社會認同。


職場上成功並不由你,而是“我們”說了算


歡迎關注@青蛙職場,八年獵頭職業諮詢實戰,破解職場難題,每天分享職場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