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種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鰍,會不會影響稻的生長?

常德農村老趙


泥鰍本身是水生動物。如果種植水稻的稻田裡有泥鰍活動,那我就要恭喜了,首先,說明當地生態環境不錯;其次,當地的農民使用的化肥、農藥沒有超標;第三,當地的水資源挺好的。

水稻秧苗下面有泥鰍活動,對秧苗生長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是好事。

我地是江南地區,是個純農業的鄉鎮,方圓96平方公里,無一個工業化工廠,是個綠色宜居的生態鄉鎮。泥鰍、黃鱔的網箱養殖,是我地村民增收的一個項目,全鄉村民年養殖泥鰍、黃鱔在萬箱以上,可給我地村民帶來以百萬元以上。


江西省南昌市南新龔


農村裡種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鰍,會不會影響稻的生長?

農田裡面是有泥鰍和野雜魚的,它們的生存不會影響水稻的生長,反而對水稻生長有益,它們可以吃掉雜草和害蟲,拉的糞便可以肥水稻,能夠提高稻穀的產量。

我們村的稻田採用魚稻共養,稻穀增加產量15%,每畝產魚50公斤左右。糧食增加和收穫的魚也是一項收效益,魚稻共養每畝每年可以直接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如果是泥鰍,收入更高。


老周說三農


農村裡種植水稻,禾苗下有泥鰍,會不會影響水稻生長?稻魚共生,是否可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水稻根系生長與泥鰍生長是否存在矛盾。水稻的根系屬於鬚根系,根據髮根的部位不同,可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兩種,在水稻生長髮育時期,水稻根系大量發生,但分佈較淺,多數分佈在20㎝以內土層呈扁園形橫向發展。而泥鰍是一種小型的底層魚類,以澡類和高等植物的碎屑為食,所以,兩者共生之間並不矛盾,相反泥鰍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可以攝取稻田中多種生物餌料如蚯蚓,搖蚊幼蟲及稻田害蟲,起到生物治蟲的部分功能,況且,泥鰍的排洩物,可供水稻吸收補充肥料,而水稻給泥鰍提供了遮陰的環境,有利於泥鰍正常生長,稻、魚(泥鰍)模式,一水兩用,一地雙收,大大地增加了農民單產收入。

稻田養泥鰍,一舉兩得,既可提高水稻產量,又可增加泥鰍的養殖效率,那麼如何做好稻田養泥鰍,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稻田選擇:稻田養泥鰍必須選擇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壤鬆軟,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塊。

2田埂要加固:養泥鰍的稻田,一般田埂寬度要滿足40㎝,高度不低於30㎝,進出水口要設紗網,防止泥鰍外逃,

3稻田開溝:稻田開一條十字形縱橫溝,溝寬、深30~40㎝,溝溝相通,這樣有利於打藥及捕撈。

4放養時間:水稻插秧後二十天,禾苗施過分蝶肥後,即可投放,每畝投放數量2、5萬尾左右。

5餵食方法:泥鰍生長雖然可以自由覓食,但為了加速生長,需要人工投放花生粉,玉米粉,麥麩,及動物內臟等於溝內,注意每次投放要適量,不能過剩,以免影響水質,

6稻田施肥與用藥: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在追施化肥時儘量做到少吃多餐,一般畝施尿素和複合肥各5Kg,根據禾苗長勢,增加施肥次數,不能使用氨水和碳酸氫銨,刺激性較強的氮肥,在使用農藥時,選高效低毒農藥,於陰天噴施,減少農藥對泥鰍的毒害。

7捕撈上市:水稻收割後,稻田要加大水位,稻草全部還田,培養更多的浮游生物,供泥鰍攬食,十月份左右,泥鰍可上市,上市前慢慢放乾田水,使泥鰍集中在溝內捕捉。

稻、魚模式,經濟效益雖好,但技術要求較高,要想獲得稻魚雙豐收,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技術要點,或者在有技術經驗的指導下,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