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在樅陽境內,叫做“青山”的地方,有兩處。一處在樅陽東鄉的楓沙湖之西南岸,稱小青山,或下青山,山上以出產建築石材的青石而著名於世;另一處,則在樅陽縣城東約十公里的地方,稱之為上青山,或大青山,其山水形勝,土深木茂,祥符淑氣,人文薈萃而聞名遐邇。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谷歌地圖上看大青山、九龍庵、石屋寺

縣域之內,兩處青山,從地理位置和山體走勢的各不相同,可分上下與大小。但這大青山,自古至今,在民間還有另一個說法:何家青山,併成為這裡何氏的地望:青山何氏。

一座山的命名,以姓氏見稱,本為常見,以山名為家族地望,也不奇怪。但在大青山周遭的原著居民,多姓而複雜,諸如何氏、朱氏、錢氏、胡氏、韋氏、許方氏、江氏、餘氏、佘氏等家族,為什麼大青山獨與何氏有淵源?

在中國傳統的宗族文化中,相對姓氏得姓的郡望所在地而言,所謂地望,是指一個家族的祖居地、始遷地、始祖墓地以及祠堂所在地。據《青山何氏宗譜》記載,青山何氏始祖鼎公,為婺源東部田源何氏十五世。於元末亂世,北走過江,間關到此,“見青山穹隆江表,為一方之冠,遂卜居焉。”自此,經幾代人的繁衍生息,至六世初顯於雲峰公,始與大青山結下不解之緣。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青山何氏宗譜》記述雲峰公相關信息

何雲峰,(1506-1576),明嘉靖任安慶府醫學正科、御醫。其老來閒居鄉梓時,常聞大青山之西北麓,乃羽人(神話傳說為長有翅膀的仙人)離境坐忘的修煉得道之地,是有仙氣的地方。於是決定在此築室三重成庵,修九道纏龍立柱牌坊(傳說因有悖於皇權九五之尊而被毀),從山腳迂迴而上,這是九龍庵地名之始說。並立《九龍庵學社碑》交代後人:“岫(雲峰)藏祠之左建立義塾,子姓純良者,俾延師訓導之......”雲峰公“捐田畝市租,助子弟膏火,束脩之資。”

雲峰公此舉,大開族中子弟教育之風。其何氏家族,而後之舉於鄉,貢於廷者,文學政事,炳炳烺烺,層出不窮。七世海漁公,授山東棲霞知縣,其子如申、如寵,明萬曆戊戌(1589)年,同登進士,同朝為官,尤其如寵官拜相國。始肇青山何氏世代簪纓、風義朝野之名門。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大青山石屋

說到這兄弟倆,不得不提大青山石屋寺。在大青山東南向的山腰處,有天然石屋,頂面巨石若天降,伏於另一巨石之上,內中空成室。此處也如山之西北九龍庵,遠離塵囂,如世外之境。相傳此處亦為聖人修道之所,是如申、如寵年少時的讀書之處。

“一門七進士,兄弟同登科。”這是民間對何氏家族傳頌的佳話。得大青山之靈氣,使何氏家族因大青山而久負盛名,大青山因何氏家族而人文蔚起。何氏家族的文章山斗,名噪鄉里,顯赫於世,遂成為享譽一方的高門大族,因此冠以“青山”之地望,並稱之為“何家青山”也是情理之中。

在法治不健全的封建時代,土地私有化,各家族之間,互相買賣、爭奪山頭的所有權,也視為常事,不足為奇。在大青山周邊,也不乏其他煌煌巨族,如黃華許方氏,巒漕錢氏等,這些家族都有分枝播遷於大青山下。這些人丁興旺文事繁榮的各家族,雖同為名門望族,相互通婚聯姻,但在大青山歸屬權問題上,據傳說也曾有過爭議。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何氏族人在九龍庵前石刻“九龍墳界”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大青山九龍庵牆上古磚陽文“青山何氏”,古磚制於“嘉靖甲子”(1564年)

相傳,曾有家族上訴於桐城縣衙,要求將“何家青山”更名。何氏族人聞之,施巧伎倆:在縣官來此實地查訪時,何氏族人先用糖果為誘,教山下各家族小兒,高聲齊唱“青山何氏,何家青山!”再暗裡使人引路,特地從大青山西北向的上山,經九龍庵,縣官見牆體每一塊磚上,都印有“青山何氏”字樣,並在庵前見有何氏家族所立“九龍墳界”碑石。在縣官從大青山東南石屋寺方向下山時,見螞蟻湧於一巨石之上,簇擁成“何家青山”四字。縣官見此奇觀,訝然之餘,認為此乃天意,大青山當為何家所有。

其實,這是何氏族人先前用糖水寫好字樣,螞蟻覓甜味而來,爬行爭食而成字。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茶餘飯後一笑談而已。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黃華許方氏宗譜序

樅陽地名故事---青山何氏與何家青山

吳越(巒漕)錢氏宗譜序

是相國讀書廬,溯先哲流風,一片白雲終古在;

真仙人煉丹處。坐深林斜日,數聲青鳥到今啼。

這是清末舉人殷小經為石屋寺相國書廬題寫的對聯,如今讀來,仍餘味嫋嫋。是啊,青山不老,故事常新,如今的大青山,不只是何家青山,而是這一方人的朝聖之地。

作者:章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