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十幾年前,他們還是不經世事的孩子;十幾年後,他們已成為堅強勇敢的“戰士”!

有人說,“2003的非典,全世界保護90後;2020年,換90後保護全世界。”

他們中有衝鋒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有堅守防控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有群眾身邊的“硬核”志願者……他們用不同形式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用心、用力、用情共同推動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在這場戰“疫”中,有太多來自河北的90後讓我們感動。

●河北護士肖思孟:武漢戰疫一線的“青春告白”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剪髮前後的肖思孟。河北省中醫院供圖

只是一個率真的舉動,讓26歲的河北護士肖思孟,一下子“紅”了。

那是為過年新做的髮型:與肩齊長,髮梢微卷,“空氣”劉海,自個兒很滿意。可作為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就要進武漢市第七醫院工作了,複雜的操作環境,頭髮成了累贅。為了方便穿防護服,避免滋生細菌,提高工作效率,爽快的她直接要求剃個光頭。

“90後的你,也許正引領這個春天最時尚的髮型。”2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0年元宵節特別節目》為她點贊。“你現在的樣子最美”,很多網友被她“圈粉”。

對此,肖思孟有些不好意思:“好多人都剪了,我只是其中之一。”

當剃頭的推子劃過頭皮,看著一縷縷的頭髮散落一地,淚水還是滑落眼角。思孟說,那天她在日記本上寫下:“媽媽,今天我剪掉了頭髮,比男孩子還短,請您看到後不要難過……”

●張明軒:“我們已經成長起來了”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張明軒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重症病房工作。(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供圖)

張明軒是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也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每天看著新聞裡不斷上漲的確診人數,我就想武漢肯定需要大量的醫務人員,自己正年輕,應該衝上去。”於是,大年初一下了夜班,張明軒向醫院護理部提交了到戰鬥最前線的申請。

在交申請之前,張明軒就對家人進行了“心理滲透”。“也不是沒牽掛,兒子才4個月多一點。”張明軒說,1月26日,他出發去武漢時,家裡沒有一個人反對。

在繁重的護理工作之外,張明軒還主動承擔了醫療隊的後勤保障工作,經常奔波於火車站與駐地之間幫同事們領取防護物資等。

“我是組裡年齡最小的,理應多承擔一些。”張明軒說,他所在的重症監護護理團隊,百分之六七十的隊員是90後。“我們已經成長起來了,可以扛起國家交給的重任。”

●張天樂:爭分奪秒不負生命之託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張天樂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穿好防護裝備準備進入重症監護室。 (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作為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重症組的一員,石家莊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護士張天樂曾在武漢市第七醫院戰鬥了48個日日夜夜。

因為情況緊急,張天樂1月27日到達武漢接受了短暫的應急培訓,便進入了“戰場”。“雖是一名危重症專科護士,但第一次走進重症監護室,我還是緊張得出了一身汗。”張天樂說,飛沫、氣溶膠都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所有戴呼吸機的病人幾乎都需要吸痰,所以走進監護室無疑就處於病毒的包圍之中。

“重症監護,生命相托;搶救病人,爭分奪秒。”深知肩上的責任,90後的張天樂義無反顧地邁進監護室的大門。

除了被感染的風險高,監護室裡工作強度也是最大的。按照規定,醫護人員工作4小時要出去休息1小時。但是張天樂根本顧不上休息,常常是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患者隨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他要一刻不停地檢視屏幕、連接管、各種儀器和病人狀況。

“從吸痰到俯臥位通氣以及肺部物理治療,病人的一切都依靠我們。由於穿著好幾層防護裝備,我們消耗的體力成倍增加。”張天樂說。

●李玉海:“蒙面歌者”戰方艙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李玉海(左)和武漢江岸方艙醫院志願者擺出“勝利”手勢,表達戰勝疫情的決心。(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一段錄於武漢江岸方艙醫院的視頻火了。視頻中,一名被防護裝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醫護人員手持麥克風唱著《水手》,周邊十幾名新冠肺炎患者隨著音樂舞動起來。

視頻中的主角是遷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護士李玉海。

從“白衣戰士”到“蒙面歌者”,李玉海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就這樣“出了名”。

從2月9日出徵到3月18日凱旋,李玉海永遠不會忘記其中的每個瞬間。

“我是1994年生人,還沒結婚,家裡有哥哥照顧母親,沒啥可擔心的。”作為唐山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李玉海說,自己選擇上前線,不僅僅是由於家庭方面的牽掛少一些,更重要的是,自己作為一名90後,想以這樣一種方式告訴父母、告訴社會,我們長大了,懂得了社會責任,願意扛起一份社會責任。

●李瓊:“出現這樣的事就應該往前衝!”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李瓊,秦皇島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有著90後的天性率真,年紀雖小,卻是秦皇島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開科元老”。

2月9日,李瓊隨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開赴武漢,這個春天對於她來說註定將是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與同事聊天時,她說“沒有什麼偉大高尚的情操,只是簡單覺得,出現這樣的事就應該往前衝。家裡人支持我,再說我還年輕,又沒男朋友,沒有那麼多牽掛。上武漢,我可以說走就走!”醫護人員的天生的使命感,讓這個90後的孩子悄然瞬間長大。

李瓊說,來到武漢的日日夜夜,切實感受了國家的力量和無數溫暖,她們在一線奮戰,同時也有無數人在背後為她們默默付出,從酒店的夜餐,到深夜義務接送她們回賓館的司機,還有那些給予她們感動的一個又一個的患者朋友,都讓她感到自己心靈每天在接受著洗禮。

●王亞美: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王亞美在一線。(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河北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護師王亞美負責的是武漢市第七醫院四病區,這裡病人比較多,工作節奏非常緊張。因為工作的時候穿隔離服不方便上廁所,她一般在上班前都會少喝水、少吃東西,等結束工作回去的時候再多喝些水。每次脫掉防護服的時候,感覺身上都是汗,手被消毒水泡皺,臉也被防護面具勒“花”。這讓她意識到疫情的嚴峻,還有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王亞美說,在抗疫前線寫下入黨申請書後,始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這讓她“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我將以全部熱情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成為防疫戰線中最堅實的壁壘。”

●張家浩:“我要像爸爸那樣做個英雄!”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張家浩(左)正在給村民測量體溫。 通訊員李院紅攝

消毒、排查、測體溫、登記信息……這裡是邢臺經濟開發區沙河城鎮東九家村的一個疫情防控檢查點,截至2月15日,張家浩和10多位鎮村幹部已在這裡值守十幾個晝夜了。

“家浩是我們這個點上年齡最小的志願者。”東九家村黨支部書記郭付印豎起大拇指,“甭看年齡小,他幹起活兒來比我們都利索。”

張家浩生於1998年,打小生活在東九家村。媽媽杜立花在村口開了一間攝影室,緊鄰檢查點。

“我爸爸生前是一名軍人,2003年,在北京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家裡珍藏著很多他的榮譽證書、獎章。2004年,爸爸在一次執行任務時犧牲了……”張家浩的爸爸在部隊是一名報道員。張家浩拿出一大摞報紙:《聚焦小湯山——空軍醫療隊阻擊SARS群英譜》《笑對非典》《非典時期的典型瞬間》……這些新聞作品皆出自他爸爸之手。

張家浩從小有一個軍人夢。現在,他是國防大學某學院大四學生。2019年,他成為一名預備黨員。眼見疫情洶洶,他想到爸爸當年壯舉,決定為村裡的疫情防控出把力。

“媽媽一個人把我帶大,家裡頭遇到困難,鄉親們都挺幫忙。”張家浩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主動找到郭付印:“現在村裡有困難,我得跟大家一起幹!”

每天奮戰在又苦又累的抗疫一線,圖個啥?“我要像爸爸那樣做個英雄!”張家浩說:“我相信這一切,爸爸都會看得見。他會為我驕傲。”

●王崢、張玉曼:黨員伉儷同心抗疫情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圖為王崢在疫情防控點值守。 袁曉軍攝

1990年出生的王崢在邯鄲市叢臺區法院任書記員,和他同齡的妻子張玉曼是邯鄲市衛生學校工作人員,二人都是共產黨員。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年輕的小兩口牢記入黨初心,將剛滿2週歲的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並肩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圖為張玉曼正在居民小區防控口認真核驗登記出入人員。李旭攝

王崢春節期間接到單位通知提前返崗上班後,主動請纓,到單位分包的叢東街道展南社區展覽路三號院疫情防控點值班。妻子張玉曼每天除了在單位履職盡責外,還第一時間到家庭所在地復興區華林路街道備勤樓社區報到,主動要求加入街道黨員志願者隊伍,每天協助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進行疫情排查和統計報表工作。春節以來,這對年輕伉儷在抗擊疫情一線攜手前行,不負韶華。

“舍小家才能顧大家,現在國家有難,自己作為一名青年黨員,關鍵時刻更應該站出來,為抗擊疫情做出應有的貢獻。”王崢堅定地說道。

●董安琪:“蝸居”8平米 守護一棟樓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董安琪對出入小區的居民認真登記。

今年24歲的董安琪去年從河北農業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望都縣一家園林綠化公司。從上大學開始,她就一直熱心公益,並加入志願者協會。今年大年初三,還在單位值班的董安琪看見志願者協會的微信群裡正在招募防控疫情志願者,她也趕緊報了名。

董安琪主動請纓承擔起了前進小學宿舍檢測點的防控任務,在社區和志願者協會工作人員的協調下,她在小區門口一個8平米的儲物間裡住了下來。

吃住一個人,居民出入登記、小區門鎖消毒,董安琪的一天枯燥而乏味,可是這樣的日子她一過就是五十天,有很多人問董安琪,這麼辛苦圖什麼?董安琪給了這樣的一個答案:“就是因為社會需要志願者。既然你做了這件事兒就要做下去,就要守住每一個家,守護好這個地方。”

時光見證成長,磨礪鑄就青春,這個90後的小姑娘以青春的名義戰“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張濤:千里逆行赴武漢馳援“雷神山”

彰顯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這些戰“疫”90後

張濤(後排左二)和工友們的合影。

3月16日,河北支援湖北第七批醫療隊正式踏上雷神山,這座十幾天就建成的醫院給醫療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對作為曾經參與雷神山建設的河北深州人張濤來說,這段難忘的經歷已經過去,此時他已經在居住地湖北荊州解除隔離,擔當社區志願者多日了。回憶在雷神山醫院建築工地的五天四夜,這個曾經當過特種兵的90後小夥兒說,對他個人而言,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而和那些戰鬥在一線的醫療工作者相比,他所做的不算什麼。

2月7日晚,張濤一行三人連夜驅車12小時,第二天早晨抵達武漢。之後,顧不上休息,他們就坐上大巴車趕赴雷神山醫院的施工工地。“讓我感到特別震撼的是,我一下車,看到幾千名工人戴著口罩、防護帽在工地忙碌著,那個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現在想起來仍很激動。”張濤說。

經過五天四夜的奮戰,張濤他們負責的任務圓滿完成,這個工程量在平時是需要至少半個月才能完成的。

告別雷神山醫院前,在張濤的提議下,幾個並肩作戰的工友們在工地前合了影,這也是他們在雷神山為數不多的合影之一。離開雷神山醫院後,張濤和弟弟、同鄉告別,回到了荊州隔離,而在隔離期滿後,閒不住的他又報名參加了社區志願者的工作……

在這場戰“疫”中奮戰的河北90後還有很多……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向所有參與戰“疫”的90後致敬!

“你們長大的樣子,真好!”

(綜合自河北新聞網、燕趙都市報、新華網河北頻道、冀時客戶端、河北共產黨員網等,編輯趙耀光)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