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交流,經常發脾氣,父母應該怎麼做?

叶韻3132


在家庭當中是有序位存在的,比如說:先有夫妻關係,後有親子關係。所以良好的親密關係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有時候父母的意見是不一致的。這是因為夫妻雙方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家庭裡出來的,每個人的家庭對待孩子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比較嚴厲的,孩子不管不行,不管長不大;有的家庭可能就是比較柔和的、對孩子是比較放縱的,管緊了就管威了,將來以後反而他內在沒有力量了,所以任何一件小事上在孩子身上都可能夫妻雙方會有意見不一致。這種情形,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在遇到壓力和事情了選擇時可能會造成思想上的搖擺,處於人的本能,孩子會做出對自己最佳利益的一個選擇。如果夫妻觀點不一致,當著孩子的面,不要表現出來。等到事過去之後,夫妻可以單獨來溝通,你來說說你的想法,我來說說我的想法。達成彼此共同的部分。

對於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我的理解是:溝通不是簡單的我說你聽。說者的內在狀態非常的重要。第一要全身心地專注到這件事情上,給到對方以我很重要的情感信息。第二看到對方內在的需求,對方想要什麼在意的是什麼?在這件事情他的想法是什麼?給到對方被尊重的情感信息。第三通過說者的語音語調,語速,語氣,肢體面部表情營造一個安全放鬆的場域,給要對方我很安全、我是被愛著的情感信息。在對方收到這些以後這些情感信息以後,就會輕鬆的收到具體的內容。

就像一位教育專家常說的,孩子對抗的不是家長說的內容,而是家長說話時的態度。這種態度一般的來說有以下幾個誤區:一我是家長就該聽我的。這種想法與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有關。第二,我是為了你好,我說的有道理,你必須聽。第三齣了事兒,我現在不管你將來會更麻煩。第四溝通就是說教。

走出誤區對於家長是一個挑戰:第一找尋孩子在不會講話以前,我們給予孩子的那種高品質的陪伴:滿眼的欣賞高興,不停的撫觸。帶著這份欣賞和期待的狀態來和孩子溝通。第二把我們的孩子放在眼裡,看到她的需求,真正的理解她想要什麼?尋找我們和孩子共同的契合點。在這個契合點上做文章,就有了雙贏的效果。把溝通從“我想讓他聽的”方向調節到我們和孩子共同需要的雙向部位。讓溝通走向良性。遠離那些可能會讓我們越來越辛苦的說服和給壓力的方式。

 

我們常常把孩子比作蝸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陪著蝸牛去散步,當然父母的步伐既不能比蝸牛快很多,也不能比蝸牛慢很多,這個時候也是考驗父母的時候,步伐要不急不緩,就陪伴在蝸牛的身邊,陪著蝸牛去到它想去的地方,父母要學會慢下來,學會去等,學會去示弱,把這個過程陪好,用心陪伴,用愛支持!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順小姐姐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容易發脾氣的,因為這個時候課業負擔非常重,另外由於身體的發育,激素分泌,性意識的萌動,他們對自己也有很多迷茫不瞭解。再加上心理發育,青春期的孩子到了第二反抗期就是叛逆期,他們想要獨立,想要父母尊重他們,把他們當成成人來看,但是他們的心理發育又遠遠沒有成熟。他們這個時候開始思考他們的人生,他是誰,他以後能做什麼?

所以他們其實是很混亂的。在這個階段,他們其實是不想和父母溝通的。特別是如果父母仍然在沿用孩子青春之期之前對孩子的管理方法,比如控制,責罵,吼叫,那很容易引起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衝突,引發孩子的情緒。

所以這位家長,你想跟孩子溝通什麼呢?就是你的意圖是什麼?如果是你想要教育孩子抓緊學習啊,爭取考好大學呀,等等之類的話,最好不要跟孩子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想讓自己更好,你不用講他也知道。講多了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所以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忌嘮叨。

另外家長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溝通的方法。什麼是溝通呢?溝通是雙方參與的,那一定是雙方都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很多家長認為溝通就是你要聽我的,那這不叫溝通,這也會讓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

另外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不要只談學習。因為他們壓力已經很大了。你可以跟孩子談一談輕鬆的事情,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孩子的壓力,另一方面孩子會更願意跟你溝通。比如談談球賽呀,比如父親也可以拉著孩子一起去打打球,運運動運動。運動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會分泌多巴胺,讓孩子更愉悅,更有動力學習。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交流,經常發脾氣……之所以會這樣,一定是我們經常否定孩子,一定是我們沒有細細聽孩子說話,沒有聽見孩子說話,(試想您的領導經常否認您的方案和計劃,您會願意和您的領導交流嗎?您會沒有任何的情緒嗎?情緒積累到一定的濃度,就會爆發的)

所以,我們要和孩子的交流做些調整:

1 仔細地聽孩子的話,對孩子的話要用【哦、嗯、是的、好的……】這樣的話進行內容的反饋

2 不急於對孩子的話或者行為進行評定、評判、指責、抱怨、批評……

3 對孩子的話或者行為,需要給到尊重和接納,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允許孩子的情緒進行表達,充分的情緒表達

4 等待情緒充分表達後,作為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需要,

5 等待情緒充分表達後,接下來,我們怎麼辦,我們怎麼樣可以讓我們的事情得以解決

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可以聽懂爸爸媽媽的話,只是情緒需要做好處理,不要因為情緒的問題導致不良後果的發生

祝福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