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上课,那叫一个别致

刘文典上课,那叫一个别致

恃才自傲是中国文人的通病,但刘文典的傲,那可是傲出了水平。他声称中国懂得庄子的共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另外一个人就是他自己,全世界研究庄子的人加在一块算半个,傲得够可以了。

刘文典的学问大,脾气大,名气也大,所以听他课的学生也多,很多学生都想一睹为快。可是铃声响后,走进来的却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据听学生回忆,刘文典四角式的平头罩上寸把长的黑发,如平空之孤鹤,消瘦的脸孔安着一对没有精神的眼睛,两颧高耸,双颊深入,肌肤黄瘦,似辟谷之老衲,中等的身材羸瘠得虽尚不至于骨子在身里边打架,但背上两块高耸着的肩骨却大有接触的可能。

刘文典上课,那叫一个别致

刘文典虽然其貌不扬,但讲起课来那真是不拘常规,别开生面。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讲《文选》课,上课前,先由校役带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刘文典上课征引繁富,经常一堂课只讲一句话,故而讲《文选》,一个学期只能讲半篇《海赋》,讲到得意处,便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从不理会下课铃响。据他的学生宋廷琛回忆,"当他解说《海赋》时,不但形容大海的惊涛骇浪,汹涌如山,而且叫我们特别注意到讲义上的文字。留神一看,果然满篇文字多半都是水旁的字,叔雅师说姑不论文章好坏,光是看这一篇许多水旁的字,就可令人感到波涛澎湃瀚海无涯,宛如置身海上一般。"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刘文典上了半小时的课便结束了上一讲的内容,学生以为他要开讲新课,他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下个星期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那天傍晚,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高潮处,刘文典吟诵道:"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众人击掌而和,仿佛小小的音乐会,气氛之热烈前所未有。

刘文典上课,那叫一个别致

吴宓在西南联大开过《红楼梦》讲座,自认红学家的刘文典对吴的观点不能苟同,就唱"对台戏",也要开一节《红楼梦》。原定在一小教室中开讲,后因听讲者太多,只好改在教室前的广场上去讲。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已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慢步登上讲台,缓缓坐下。一位女生站在桌边从热水瓶里为刘斟茶。刘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如唱"道情"一般,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只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字就够!"接着在身旁小黑板上写了"蓼汀花淑"四个大字,然后大抒己见。说:"元春省亲大观园时,看到这幅题字,笑道:'花滁'二字便好,何必蓼汀?花滁反切为薛,蓼汀反切为林,可见当时元春已然属意薛宝钗了……"

刘文典上课,那叫一个别致

虽然刘文典和吴宓唱对台戏,但吴宓却不以为忤,常把自己的诗作请他润饰,还喜欢听他的课。刘文典也不介意,他讲课时喜欢闭目,讲到自以为独到之处时,会忽然抬头看向坐在后排的吴宓,然后问:"雨僧(吴宓)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宓照例起来,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说:"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暗笑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