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新文化運動的大佬們

民國時的大學沒有統一教材,上課也沒有統一的紀律要求,又"散"又"亂",千奇百怪,但這種又"散"又"亂",千奇百怪"的局面,反而為當時的大學增色不少,給大學平添了不少的魅力,至今令人回味。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梁啟超

梁實秋在清華讀書時,聽過樑啟超的課。只見任公走上講臺,打開講稿,目光向下一掃,然後是一個級短的開場白,一共就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梁實秋回憶說,從來沒有聽到如此自謙又極自負的話。

梁啟超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又是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自然有其驕傲的資本。而章太炎不僅自負,而且排場盛大,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個。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章太炎和弟子們在東京

章名滿天下,前來聽講者甚眾,每次上課,都有五六個弟子陪同,有馬幼漁、錢玄同、劉半農等,都是一時俊傑。章國語不好,便由劉半農任翻譯;常引經據典,便由錢玄同寫在後面的黑板上;而一旁的馬幼漁則負責倒茶水。章太炎講課,開口就說:"你們來聽我上課是你們的幸運,當然也是我的幸運。"幸虧有後一句鋪墊,要光聽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老頭的學問真不是吹的,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他有資格說這個話。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黃侃

章門弟子黃侃稟性脾氣也與乃師相彷彿,嬉笑怒罵,任意揮灑。在北大教《文學概論》課時,每次上課必對白話文批判一番,然後再講古文。50分鐘上課時間裡,前30分鐘一般用於批判白話文。黃侃講課,信馬由韁,未入門者,則不得要領;已入門者,輒勝義紛呈。講到要緊之處,有時突然停下,對學生說:這段古書後面隱藏著一個極大的秘密,對不起,專靠大學這幾百塊錢薪水,我還不能講,誰想知道,得另外請我吃館子。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魯迅

當時同在北大的魯迅上課則是另一番風景。上課時,魯迅先是一陣微笑,接著便念出講義上的頁數,馬上開始講起來,滔滔如瀑布。魯迅其實是個"段子"高手,講不到幾分鐘,總會聽到學生的一次鬨笑。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魯迅還在黑板上畫畫,或以肢體語言表達。一次,為了解釋《酉陽雜俎》中的故事,他仰著面,弓著腰,身子向後仰,結果身體一彎曲就晃起來,腳下也站立不穩,他自語道:"首髻及地,吾不能也。"學生們見此情形,很是感動。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聞一多

聞一多上課則更加別緻。據學生回憶,在清華園,聞先生喜歡黃昏時上課,電燈亮了,聞先生高梳著頭髮,架著銀邊眼鏡,身穿黑色長袍昂然走進教室,等學生們起立敬禮完畢,他也坐下,並不急著講課,而是慢條斯理地掏出煙盒,打開來,向學生笑問:"哪位吸?"學生們笑而不接,他就自己點了一支,拖長聲音念上一句:"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得為真名士!"這才開始講課。

大師上課,千姿百態

沈從文

和這些大師的瀟灑自如比起來,沈從文則是另一幅樣子。

沈從文只有小學學歷,卻被聘為教授,故第一次登臺授課時誠惶誠恐。當時,沈從文已小有名氣,所以聽課的學生擠滿了教室。沈心裡陡然一驚,原先想好的話語一句也記不起來,腦子裡一片空白。一分鐘過去了,他未能發出聲來;五分鐘過去了,他仍然不知從何說起……眾目睽睽之下,他竟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鐘!他好容易開了口。卻像趕集一樣,一面急促地講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寫授課提綱,預定一小時的授課內容,十分鐘就講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他只得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胡適後來說,"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