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伸進酒杯裡讓你喝?長安人卻把它看做尊重,還有更奇葩的酒獸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又勾起了大家對大唐盛世的嚮往和好奇,那麼在當年那個繁榮昌盛的美好年代,大家的生活又有什麼有趣的細節和風俗呢?長安的人們喝酒吃飯時不像今天這麼隨便,大家在宴席上除了喝酒還有一些別的事情要幹。比如行酒令,聯詩對句,對不上的人要喝酒,而且勸酒也不像今天中國酒桌上這麼粗魯,由於古代是分餐制,大家吃飯時並不在一個桌子上,而是每個人有自己的小桌,每個人座下有一個小酒缸,酒缸中有一個木製的小獸,稱作酒獸。對面的人看見你的酒獸還高高浮在酒面上,就委婉的提醒你該喝酒了。這樣的發明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把手伸進酒杯裡讓你喝?長安人卻把它看做尊重,還有更奇葩的酒獸



長安酒桌文化

在宴席之上,還有一名席糾,這席糾也很好理解,在宴席上吃飯的人一多了,就有一名人員充當宴會主持人,負責行酒令,烘托氣氛,遊戲等。席糾手中持一面旗子,給眾人佈置酒令。除了席糾之外,還有一名觥糾,這是負責倒酒勸酒的人。長安喝酒雖然雅緻,不過也有一些現代人難以接受的習慣。比如蘸甲。如果兩人一起喝酒,東道主要和遠道而來的朋友把指甲蘸進對方的酒杯中。表示歡迎和尊重。大家想想,如果是你,你還會面不改色的喝下這杯酸爽的酒嗎?

把手伸進酒杯裡讓你喝?長安人卻把它看做尊重,還有更奇葩的酒獸



多情自古傷離別

由於唐朝包容開放,吸引了許多外國人來此。包括大家熟知的遣唐使。這些遣唐使來到長安後,將這些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引進到日本。今天的平安京就是仿造長安城的格局。也包括分餐制這些規矩。

在唐詩中有一大題材就是離別。當時友人離別,經常是一別數年才能相見,其間音訊全無,所以大家格外重視友情。由此也就催生出一種折柳枝以挽留朋友的習俗。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終究還是要離別的。

把手伸進酒杯裡讓你喝?長安人卻把它看做尊重,還有更奇葩的酒獸



酒的典故

在長安城東面,有個坊叫道政坊,裡面有一個著名的地方叫蝦蟆陵,這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出現過。其中有一種酒叫蝦蟆酒,在當時很有名。深得大家喜愛。說起此地還有一個典故,此地本是漢朝儒學家董仲舒的墓地,大家都知道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我國古代地位很高。所以行經此地的文武百官都得下馬以示尊敬,所以此地被稱作下馬陵,時間一長,就被訛稱為蝦蟆陵了。

把手伸進酒杯裡讓你喝?長安人卻把它看做尊重,還有更奇葩的酒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