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2019年12月2日,對於11歲南京男孩何宜德而言是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他拿著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自考成績單和預審通過單,通過了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的當面審核,這意味著他的大學專科已順利畢業。

有意思的是,自考辦工作人員一度懷疑電腦審核程序出了問題,專門打來電話求證,得知輸入年齡準確無誤後,驚奇無比,並祝賀11歲的何宜德創造了自考史上最小年齡畢業生的紀錄。

這個宛如重生小說中男主角一般的孩子到底是何許人也?他是2008年出生的安徽籍南京男孩。


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何宜德就是人們熟悉的“裸跑弟”,小名多多。因早產7個月,出生時疾病纏身,危在旦夕,出院之後,父親通過超乎尋常的體能鍛鍊,助其恢復健康。

在他3歲時,一次在美國紐約郊外冰天雪地的裸體跑步訓練,而意外走紅網絡,人稱“裸跑弟”,傳奇色彩的童年開始了。

3歲“雪地裸跑”,4歲獨自駕駛帆船出海,登上富士山,5歲開飛機,6歲給50多國元首寫信,7歲出版自傳,8歲徒步“死亡之海”羅布泊、9歲小學畢業,獲得多項機器人世界冠軍……小小何宜德不斷自我突破,創造了一項又一項不可能,也成了鎂光燈下長大的孩子。

何宜德9歲拿到了小學畢業證,比同齡人整整快了3年,之後選擇了父親為他辦的“鷹爸公學”自學初高中課程,同時報考南京大學主辦的自考專科和本科。


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從他2017年2月參加南京大學主辦的《銷售管理》專科自考,一共18門課程,通過兩年半的努力,何宜德一鼓作氣,全部通過。

從何宜德的成績單上可以看到,每門百分制,平均分為70.3分,其中考的最高的分數是商務交流(二)84分,依次為基礎會計學83分、網絡營銷與策劃82分。

更令人稱奇的是,10歲的“裸跑弟”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1年內創造了專科和本科考20門,通過18門的“奇蹟”。

“裸跑弟”究竟是怎麼學習的?面對成年人都愁得抓耳撓腮的自考科目,何宜德究竟怎麼“啃”下來的呢?何宜德說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遇到“攔路虎”,他通過網絡找到名師指點,他說,通過自我想辦法,解決難題,特別有成就感。

項老師是何宜德的學習管理老師,他掌控自學進度,並檢驗自學效果,他評價何宜德的自律和定力,要遠勝於同齡人,甚至是許多成年人。


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何宜德8歲那年,奶奶過世,從墓地回來已近中午,家人還在忙碌,何宜德滿眼淚光地回到課桌前,打開電腦網絡學習了。

項老師分析說,何宜德從小就接受父親“鷹爸教育”,久而久之形成了條件反射,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他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清晰而且精準,集中精力攻一個點就相對容易起來,這也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2012年,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3歲幼童何宜德,在美國紐約-13℃的暴雪中,以裸跑的方式迎接農曆新年。隨後,這段視頻被孩子何宜德的家人放到網上,3歲男孩何宜德迅速在網絡上爆紅,人稱“裸跑弟”。

這段視頻在網上的質疑甚至辱罵聲,遠超過了對“鷹爸”的支持讚賞聲。


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爭議越大,對現有教育理念的影響衝擊越大。

考過自考的人都知道,這條路真是一條特別孤獨且艱鉅的路途。

他日常的學習日程安排得非常緊湊。

在其最小年齡畢業生的紀錄背後,是怎麼樣的自律生活?何宜德的學習日程排得很緊湊。

不論嚴寒酷暑,6點鐘雷打不動地起床,洗漱之後就是晨跑晨讀。

早飯之後走入學習室,投入緊張的學習之中,以自考課程為主,完全自學。

先仔細閱讀教材,戴上耳機聽網絡名師講授,不懂的地方反覆聽,之後完成配套練習。

午飯後,何宜德午睡一小時,起床後去“打”機器人,琢磨起編程,並進行實操,他的機器人打得又快又準,已10多次獲得全國、亞洲乃至世界冠軍。

上午四節課,課程會穿插複習初、高中的文化課知識內容,仍以自學為主,老師督促檢查。

對於南京大學專科自考的通關成績,何宜德還是挺在意的。


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人終究是有社會屬性的,人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

1.6米個頭的他已接近爸爸的肩膀,看上去很清秀,實際已有50公斤重,他覺得自學並不難,特別是聽網課,進行人機對話已駕輕就熟,相當熟練。

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何宜德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爸爸,物理專業的科班出身,7年的從教經歷,後來下海經商。

這個帶領孩子走上不尋常路的是其背後有名的“鷹爸”。

正是基於跨界的經歷,他提出了“體商、情商、智商、德商、財商、逆商、膽商”等十商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將理念用於對孩子的教育實踐當中,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踐。

對於兒子小小年紀就能大學專科畢業,“鷹爸”何烈勝還是相當高興。他說,自己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兒子的學習成績能被認可,說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行得通的,也是高效的。但他同時也認識到兒子學習上的不足,一是學的僅僅是書本知識,還沒有用在實踐中,二是孩子內在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實踐教育還需強化。

我們經常聽到:你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其實孩子也一樣,許多父母如果不逼孩子一把,也許長大以後孩子反而會怨你。

人的天性,首先是好吃懶做,然後是不勞而獲。


11歲男孩大學順利畢業!不尋常路的背後是有名的“鷹爸”教育

如果你想讓孩子們上學很快樂,那麼就只有讓他們少學或不學知識。

但少學、不學的結果是什麼?長大後缺乏競爭力。

沒有誰的出色是天生的,即便是天才,那也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所以關鍵時刻還是要逼孩子一把。

就因為相信人生註定要受苦,所以我寧願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能照顧孩子的時候,讓他吃苦。

而不是一味的讓他快樂,最後在我們離世時,把他拋向這個社會,身無長物地茫然去面對自己人生的困難。

儘管我們不能也學不來鷹爸的“極限環境論”和“高效培育論”,但客觀上對推崇“寬鬆放養”、“快樂教育”的父母是一個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