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處富思貧,居安思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處富思貧,居安思危

要以我轉物,勿以物役我。

佛家主張人要節制慾望,而儒家則主張在合乎情理的原則下適當地滿足一下慾望,提高一下生活質量,從而才能更好地為下一個目標繼續奮鬥生活。否則就會變成一個“無情慾不成心體,沒有七情六慾的非人”。

然而不可過於奢侈,被物慾所控制要以我轉物,勿以物役我。

無風月花柳不成造化,無情慾嗜好不成心體。只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則嗜慾莫非天機,塵情即是理境矣。

人既要有正常的各種情愫慾望,同時又不過於貪慾,為慾望所左右,為嗜好所奴役。、迷惑,這才是人生的一種理想境界。

處富貴之地,要憶貧賤時的飢苦;年少時須顧慮年老體衰。要善於思考與眼前息息相關的長遠打算,要有長遠眼光。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一個人一生應當節儉簡省,戒禁奢華浪費。衣食福祿原本是有一定的定數的,一定要簡樸節約,才能保持福祿長久延續下去。同時還要常懷憫人之心,解人之憂,濟人之難,做到福德兼具,方為君子大家之風範。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處富思貧,居安思危

故事一則引以為鑑

宋代名相寇準,自幼喪父。寇母常於深夜一邊紡紗一邊教寇準讀書,以督其成才,後來寇準考中了進士,喜訊傳到家中,寇母已身患重病。臨終前,寇母將親手畫好的一幅畫交給老僕人,並囑咐道:“日後寇準為官,如有錯處,可將此畫給他觀看。”

後來寇準身居相位,一次為慶賀生日,寇準大擺筵席,宴請百官,奢靡浪費。老僕人悄悄將畫卷交給寇準。寇準展開,見是一幅寒窗課子圖,並題詩云:“孤燈課讀苦含辛,望你修身濟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寇準反覆吟誦,不禁潸然淚下,當即下令撤去壽宴,辭退所有壽禮。

自此以後,潛心政事,廉潔奉公,稱為一代名相。然而寇準的後代還是忘記了家訓、家風,奢侈浪費,揮霍無度,最終家境敗落,一貧如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代名相的家族興衰歷程,我們應當引以為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