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農民工就業及收入造成影響專題調研顯示——農民工返崗潮延期 收入下滑

新冠疫情對農民工就業及收入造成影響專題調研顯示——農民工返崗潮延期 收入下滑

近日,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依靠農民工監測調查平臺,採取電話訪問、網絡調查等多種方式,在全省範圍內選取681戶1189人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民工就業及收入造成影響專題調研。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農民工“返崗潮”延期,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和收入降低成為農民工最大的擔憂。

>>專家建議

有序疏通外出務工渠道 持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

農民工在城市中是弱勢群體,在各行業逐漸復工的大背景下,專家建議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各方需求,最大限度確保復工復產人員防疫所需物資。

制定落實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措施,以2020年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為主體,以有外出務工意願和從湖北返鄉的農民工為重點,集中落實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措施。充分發揮駐外勞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作用,協調衛生健康、交通管理等部門,針對有外出務工意願和需求的農民工,進一步探索實施“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通過具體幫扶支持計劃和跨省勞務輸出、省內轉移就業、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等方式,幫助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儘快實現返崗復工。

通過穩企業實現穩就業,出臺強有力的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持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一是開發本地就業崗位。結合強化農村地區疫情工作的需要,可在社區公共衛生、消毒保潔、疫情防控等方面開發一批臨時公益性崗位,安排待業農民工就業,同時引導部分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參與到春耕播種和農業基礎建設之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復工復產。

二是見縫插針搶抓技能培訓時機。合理利用線上教學方式,為待業農民工免費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瞄準企業需求,按照企業的合理要求,充分利用各縣區的返鄉創業孵化園、示範園,組織有意向的務工人員,開展訂單化、專業化的培訓。

三是持續開展線上招聘和麵試,為後期順利就業提前做好準備。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疫情對陝西就業市場形成明顯衝擊

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陝西就業市場形成明顯衝擊,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復工復產企業逐步增多,就業人口有所增加,全省就業形勢明顯好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逐步走向正軌。

>>疫情影響

全省就業人口減少 勞動力供給規模下降

受春節假期和疫情疊加影響,一季度,勞動參與率和就業人口比分別為59.2%和56.5%,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2.8和2.6個百分點,全社會就業能力和勞動力供給規模受到抑制。從月度數據看,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全省就業人口較其他兩個月均減少10%以上。進入3月份,就業人口增長迅速,就業指標明顯回升,就業狀況逐步轉好。

城鎮登記失業率較去年同期上升

據陝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減少,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所上升。一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為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1%,較去年同期上升0.08個百分點。

企業用工數量減少 部分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

據對陝西製造企業調查顯示,今年企業用工數量情況較往年更為嚴峻。受疫情影響,一季度企業用工情況均不容樂觀,1-2月就業人員指數均在50%以下,2月為近年來最低值,3月份用工情況有所好轉,但也僅好於2月水平,遠未達到正常月份水平。

雖然目前多數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是對經濟發展仍造成一定影響。據調查,疫情對餐飲、住宿業、影視行業、旅遊業衝擊較大,西安市除政府徵用的酒店開業外,其餘酒店長時間暫停營業;零售業除便利店、超市外,各大商業綜合體、各大商場2月全部停業,3月下旬逐步經營;批發業外地經營戶受疫情影響還未返回,部分批發企業停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有些企業缺少勞務人員、資金、原材料,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困難。

>>政策應對

多舉措助力 二季度就業形勢將有所改善

疫情發生以來,陝西相繼出臺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2條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12條舉措》《實施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計劃5條措施》等政策以緩解疫情壓力,促進經濟發展。

截至3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九成,有六成以上企業生產水平恢復至70%以上,有七成以上的企業復工復崗率達到80%以上。截至4月1日,全省8405家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復工96.9%,全省年進出口5億元以上的45家外貿企業已全部復工。

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工業企業的上下游配套產品生產逐步到位,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服務業將逐漸經營正常化,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預計二季度就業狀況較一季度會有所改善。同時,面臨的就業壓力也不容忽視。一是受國際疫情不斷加重影響,對外出口的外貿企業和依靠進口原材料的加工企業將受到較大沖擊。目前此類企業雖然能夠正常生產,但新訂單減少、遠程運輸難等困境對企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亦進一步影響就業形勢。二是疫情對人們心理造成的恐懼在短時間內很難消除,人們消費理念有所轉變,更加青睞線上消費。作為吸納就業最多的實體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就業人員將有所減少。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