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板桥镇:“百万乡村主播”养成记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持续农村电商培训孵化基地打造,大力开展青年电商培育。从农民、创客到电商主播,板桥镇涌现出了一批敢闯、能创的青年电商。紧跟时代拥抱改变的能力和不断转换的营销角色,让板桥的新农商们跑通了农商直播的模式。

从寻梦到筑梦:农人跑马新赛道

再次走进政府办的电商培训班,杨薇娜有种“到商学院”学习的感觉。自打初次参加培训班以来,杨薇娜的电商业绩已经突破5万。5年前,杨薇娜听说镇里要举办电商培训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和板桥镇其他20名青年成为第一批学员。从淘宝店是什么、怎么开、图片美工怎么做起步,板桥的个体电商队伍开始了试水电商。

近年来,板桥镇以电商赋能新农人为出发点,全力推广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引入饿了么、美团、邮乐购落地,加速了“小镇青年”从互联网用户培养到电商启程的转化。几年来,从邀请辖区本土企业牵头培训到专业的电商技能企业组织培训,板桥镇对农村电商人才的持续孵化也经历了几轮的转型升级。

隆阳区板桥镇:“百万乡村主播”养成记

杨薇娜向农户收购农产品

而杨薇娜和其他电商同学从说“亲,你好”的术语开始,一路来紧跟政府组织的周期性集中授课辅导和实践操作,完成淘宝客、天猫优品合伙人、微商等互联网风口的不断尝试。靠着政府指导和扶持,杨薇娜给自家的黄梨注册了商标,有了特别的logo和包装礼盒,300多亩黄梨成熟后销路一下子被打开。每年中秋节前后,杨薇娜的梨园每天需要30多名工人帮忙打包发货。同期和她一起起步,做甜柿、糕饼、酱菜生意的电商人也逐渐从熟客做到了外市外省。

几年下来,电商销量逐渐趋于平缓。面对客单量一直难以突破,焦虑的电商队伍在板桥镇政府的走访跟踪中,反馈了发展瓶颈的问题。“政府很重视,没有多久我们就接到了参加区级电商直播培训班的邀请”,杨薇娜回忆第一次直播培训,“是我电商人生的转折点”。电子商务对于这支青年队伍来说,不在是个人开办网店,减少产品上网的中间商赚差价,而是有了做视频、做内容、转化流量等更丰富的意义。“这不是光靠图文就能卖货的时代了,主播和客服两回事”,在屡次直播带货碰壁后,粉丝转化、控场节奏、维护客户...政府的培训打开了乡村直播团队的大门,许多以前从未听过的词汇成为学习的重心。“等于是重头来过,就像重新进入了新的领域”以前是抢客流,现在是抢时间,占用了手机另一端人的屏幕,才掌+握的直播的入门技巧,杨薇娜感叹到。

从素人到网红主播:打响土味经济

3月,板桥镇双脉村今年的第一批魔芋播种完成了。几乎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开春疫情平缓后,板桥镇立即组织各村(社区)在确保防疫要求基础上,抢抓春耕时机。50亩魔芋顺利播种,而在播下去的那一刻,魔芋就已经“卖出去了”。为了解决农产品电商的冷热季分割明显,帮助刚刚起步的主播们有事可讲,有货可卖,留住粉丝,板桥镇结合产业扶贫积极在辖区内筛选适宜的农产品上线。2018年板桥镇将的贫困村双脉村的魔芋网上销售交给了杨薇娜牵头,并约定了先卖后种的订单农业模式,实行“电商+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这是给电商找货源,也是给产品找销路”分管电商的负责人说。

隆阳区板桥镇:“百万乡村主播”养成记

乡村主播向贫困户收购网销的魔芋

而正是这次合作尝试打开了板桥镇直播队伍的思路,为了让魔芋卖的动,电商队伍带着手机直播了从种到挖的过程,直播间第一次赢来粉丝数量的裂变,当年的魔芋电商销售达12吨,占总体销售的80%,40余户贫困户实现每亩4000元的收益。魔芋树长像奇特,制作魔芋新奇有趣。在事后复盘时,直播队伍的很快找到了“击中”粉丝增长的点,并为后期做内容定下了“乡土情结”的方向。为了增强粉丝的黏性,板桥的直播团队开始了场景的置换,从室内直播走向了田间地头。

卖山货,说乡村成为直播的核心。而在一直播、淘宝直播、抖音短视频.等不同的平台,板桥直播团队也在不断总结不同受众的消费倾向。为了给直播队伍一个交流阵地,带动孵化更多农村电商主播,板桥镇以镇电子商务服务站作为创客的青年之家,邀请板桥电商团队入驻做培训,定期邀请成功带货的店主分享经验,为农村电商从业者搭建沟通的朋友圈。2019年来,青年之家开办了直播、文案、拍摄等5期专项培训,创办起属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商学院,板桥的电商也告别了图文卖货的时代,全面迎来直播+电商模式。

从电商1.0到2.0:电商困境的逆势突围

“只有主播带着农产品真正走完了一年四季,有赚头才算活了下来”,面对激烈的主播竞争,板桥镇全力启动了优质主播帮扶计划,“主要集中在帮助主播立IP,完善配套资源服务”分管电商的负责人说。从运营、培训、供应链支持等系列配套资源入手,,为优质主播提供培训服务以及货品匹配。

隆阳区板桥镇:“百万乡村主播”养成记

乡村主播正在直播

除了抓好黄梨、魔芋等产品品控巩固口碑,板桥镇引导主播巧打品质牌和差异牌,深挖松露、羊肚菌、鸡枞、刺老包等野生菌及野菜市场。带动柴河村、秋山村等山区村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松露村,开播以来卖出松露1.5吨,产值达到60万。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仅靠采拾野生菌增收5000余元。云南高原特色的野生菌一时间成为主播的爆款,累计销售1.6吨,总产值70万,单日最高冲到了7万销售额,共有400公斤空运发往广州、上海高档餐厅。为了解决农特身份问题,板桥镇积极为本地农特产品进行商标认证,并对成熟的商品提供包装、广告策划。截至目前,已完成注册1件,正在注册5件。

除了野生菌季,板桥镇还积极组织主播们对辖区的甜柿、冬桃、茶叶等进行上线直播,逐步探索出甜柿季、冬桃季、明前茶季。在政府的货源引导下,目前板桥的直播团队进入了客单价和单量双升时期,大量散户和贫困户的产品有了销路,或参加合作社或直接对接电商队伍预出售,从背篓摆着卖到快递出山卖,贫困村的群众学到了新名词“期货交易”。

找货容易,出山难,为突破农村物流运营成本高、覆盖率偏低的问题,板桥镇在三通一达、顺丰等物流站点基础上,积极联系菜鸟物流、邮政快递等企业实现村村有物流。与此同时全面推广4G网络覆盖,实现了全镇31个村(社区)移动、电信宽带网络全覆盖,并以村委会为站点,对外开放无线网络免费使用,全面疏通了农村地区信息流通道,确保农户采卖有保障。

“淘宝客已经是过去的说法,是电商1.0。现在我们是带货主播,这是2.0的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转化快,靠我们自己投石问路很难成气候,主要还是靠政府帮带,早一步转型就早一点变现”,杨薇娜打了个比方“仙人指路和盲人摸象”。目前板桥的直播团队开播达到500场,超过2500万人次观看,累计销售200多万,复购率达到了60%。靠着政府引路、相互扶持,这支队伍真正跑出了新农人IP+农特品牌的直播路。(商睿)

责编:蒋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