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板橋鎮:“百萬鄉村主播”養成記

近年來,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持續農村電商培訓孵化基地打造,大力開展青年電商培育。從農民、創客到電商主播,板橋鎮湧現出了一批敢闖、能創的青年電商。緊跟時代擁抱改變的能力和不斷轉換的營銷角色,讓板橋的新農商們跑通了農商直播的模式。

從尋夢到築夢:農人跑馬新賽道

再次走進政府辦的電商培訓班,楊薇娜有種“到商學院”學習的感覺。自打初次參加培訓班以來,楊薇娜的電商業績已經突破5萬。5年前,楊薇娜聽說鎮裡要舉辦電商培訓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和板橋鎮其他20名青年成為第一批學員。從淘寶店是什麼、怎麼開、圖片美工怎麼做起步,板橋的個體電商隊伍開始了試水電商。

近年來,板橋鎮以電商賦能新農人為出發點,全力推廣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引入餓了麼、美團、郵樂購落地,加速了“小鎮青年”從互聯網用戶培養到電商啟程的轉化。幾年來,從邀請轄區本土企業牽頭培訓到專業的電商技能企業組織培訓,板橋鎮對農村電商人才的持續孵化也經歷了幾輪的轉型升級。

隆陽區板橋鎮:“百萬鄉村主播”養成記

楊薇娜向農戶收購農產品

而楊薇娜和其他電商同學從說“親,你好”的術語開始,一路來緊跟政府組織的週期性集中授課輔導和實踐操作,完成淘寶客、天貓優品合夥人、微商等互聯網風口的不斷嘗試。靠著政府指導和扶持,楊薇娜給自家的黃梨註冊了商標,有了特別的logo和包裝禮盒,300多畝黃梨成熟後銷路一下子被打開。每年中秋節前後,楊薇娜的梨園每天需要30多名工人幫忙打包發貨。同期和她一起起步,做甜柿、糕餅、醬菜生意的電商人也逐漸從熟客做到了外市外省。

幾年下來,電商銷量逐漸趨於平緩。面對客單量一直難以突破,焦慮的電商隊伍在板橋鎮政府的走訪跟蹤中,反饋了發展瓶頸的問題。“政府很重視,沒有多久我們就接到了參加區級電商直播培訓班的邀請”,楊薇娜回憶第一次直播培訓,“是我電商人生的轉折點”。電子商務對於這支青年隊伍來說,不在是個人開辦網店,減少產品上網的中間商賺差價,而是有了做視頻、做內容、轉化流量等更豐富的意義。“這不是光靠圖文就能賣貨的時代了,主播和客服兩回事”,在屢次直播帶貨碰壁後,粉絲轉化、控場節奏、維護客戶...政府的培訓打開了鄉村直播團隊的大門,許多以前從未聽過的詞彙成為學習的重心。“等於是重頭來過,就像重新進入了新的領域”以前是搶客流,現在是搶時間,佔用了手機另一端人的屏幕,才掌+握的直播的入門技巧,楊薇娜感嘆到。

從素人到網紅主播:打響土味經濟

3月,板橋鎮雙脈村今年的第一批魔芋播種完成了。幾乎沒有受到疫情影響,開春疫情平緩後,板橋鎮立即組織各村(社區)在確保防疫要求基礎上,搶抓春耕時機。50畝魔芋順利播種,而在播下去的那一刻,魔芋就已經“賣出去了”。為了解決農產品電商的冷熱季分割明顯,幫助剛剛起步的主播們有事可講,有貨可賣,留住粉絲,板橋鎮結合產業扶貧積極在轄區內篩選適宜的農產品上線。2018年板橋鎮將的貧困村雙脈村的魔芋網上銷售交給了楊薇娜牽頭,並約定了先賣後種的訂單農業模式,實行“電商+基地+合作社+貧困戶”。“這是給電商找貨源,也是給產品找銷路”分管電商的負責人說。

隆陽區板橋鎮:“百萬鄉村主播”養成記

鄉村主播向貧困戶收購網銷的魔芋

而正是這次合作嘗試打開了板橋鎮直播隊伍的思路,為了讓魔芋賣的動,電商隊伍帶著手機直播了從種到挖的過程,直播間第一次贏來粉絲數量的裂變,當年的魔芋電商銷售達12噸,佔總體銷售的80%,40餘戶貧困戶實現每畝4000元的收益。魔芋樹長像奇特,製作魔芋新奇有趣。在事後覆盤時,直播隊伍的很快找到了“擊中”粉絲增長的點,併為後期做內容定下了“鄉土情結”的方向。為了增強粉絲的黏性,板橋的直播團隊開始了場景的置換,從室內直播走向了田間地頭。

賣山貨,說鄉村成為直播的核心。而在一直播、淘寶直播、抖音短視頻.等不同的平臺,板橋直播團隊也在不斷總結不同受眾的消費傾向。為了給直播隊伍一個交流陣地,帶動孵化更多農村電商主播,板橋鎮以鎮電子商務服務站作為創客的青年之家,邀請板橋電商團隊入駐做培訓,定期邀請成功帶貨的店主分享經驗,為農村電商從業者搭建溝通的朋友圈。2019年來,青年之家開辦了直播、文案、拍攝等5期專項培訓,創辦起屬於農村電子商務的商學院,板橋的電商也告別了圖文賣貨的時代,全面迎來直播+電商模式。

從電商1.0到2.0:電商困境的逆勢突圍

“只有主播帶著農產品真正走完了一年四季,有賺頭才算活了下來”,面對激烈的主播競爭,板橋鎮全力啟動了優質主播幫扶計劃,“主要集中在幫助主播立IP,完善配套資源服務”分管電商的負責人說。從運營、培訓、供應鏈支持等系列配套資源入手,,為優質主播提供培訓服務以及貨品匹配。

隆陽區板橋鎮:“百萬鄉村主播”養成記

鄉村主播正在直播

除了抓好黃梨、魔芋等產品品控鞏固口碑,板橋鎮引導主播巧打品質牌和差異牌,深挖松露、羊肚菌、雞樅、刺老包等野生菌及野菜市場。帶動柴河村、秋山村等山區村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松露村,開播以來賣出松露1.5噸,產值達到60萬。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僅靠採拾野生菌增收5000餘元。雲南高原特色的野生菌一時間成為主播的爆款,累計銷售1.6噸,總產值70萬,單日最高衝到了7萬銷售額,共有400公斤空運發往廣州、上海高檔餐廳。為了解決農特身份問題,板橋鎮積極為本地農特產品進行商標認證,並對成熟的商品提供包裝、廣告策劃。截至目前,已完成註冊1件,正在註冊5件。

除了野生菌季,板橋鎮還積極組織主播們對轄區的甜柿、冬桃、茶葉等進行上線直播,逐步探索出甜柿季、冬桃季、明前茶季。在政府的貨源引導下,目前板橋的直播團隊進入了客單價和單量雙升時期,大量散戶和貧困戶的產品有了銷路,或參加合作社或直接對接電商隊伍預出售,從揹簍擺著賣到快遞出山賣,貧困村的群眾學到了新名詞“期貨交易”。

找貨容易,出山難,為突破農村物流運營成本高、覆蓋率偏低的問題,板橋鎮在三通一達、順豐等物流站點基礎上,積極聯繫菜鳥物流、郵政快遞等企業實現村村有物流。與此同時全面推廣4G網絡覆蓋,實現了全鎮31個村(社區)移動、電信寬帶網絡全覆蓋,並以村委會為站點,對外開放無線網絡免費使用,全面疏通了農村地區信息流通道,確保農戶採賣有保障。

“淘寶客已經是過去的說法,是電商1.0。現在我們是帶貨主播,這是2.0的模式。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轉化快,靠我們自己投石問路很難成氣候,主要還是靠政府幫帶,早一步轉型就早一點變現”,楊薇娜打了個比方“仙人指路和盲人摸象”。目前板橋的直播團隊開播達到500場,超過2500萬人次觀看,累計銷售200多萬,復購率達到了60%。靠著政府引路、相互扶持,這支隊伍真正跑出了新農人IP+農特品牌的直播路。(商睿)

責編:蔣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