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將盡,黎明即至(自序)


長夜將盡,黎明即至(自序)


《長夜將盡》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由我多年來創作的四個中短篇合集而成,依次為:短篇《長夜將盡》;中篇《在慾望的河流上》;短篇《柿子》;長中篇《日光之下》。我從中學發表文章,2010年開始嘗試小說創作。這幾個中短篇是我近十年來創作一二百萬字的一小部分,因題材類似,故湊成一本集子。這些年我廢寢忘食,筆耕不綴,一心撲在閱讀和創作上,寫下了大量成型、未成型的小說。除此外還有關於體制、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等題材,後期會相繼推出。這些小說的靈感大多來源於生活體驗及敏銳的洞察,是對人生成長曆程中所見、所聞、所感的記錄和見證。在小說的體式上沒有自設樊籬,直抒胸臆,自由馳騁,感情真摯,並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及領悟力,使得小說呈現出一種詩意的哲理性,發人深思,具有啟諦意義。


長夜將盡,黎明即至(自序)


小說在看似以“情慾”為主線的基礎上鋪展故事情節,其本質卻是在揭示人性的幽微暗處和複雜,揭示人生的變化無常及自然規律不以個人為轉移之真理,字裡行間透露出哲學學科背景的睿智。並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加以審視,使得小說又賦予了宗教之意味。

小說與生活是兩碼事。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現實生活。虛構、想象、建造的成分不可或缺。寫作如同造塔,我們只能一層一層往裡面添磚加瓦,最後呈現的模樣是否如你所願,未嘗可知。意義也只能由他人去猜想和賦予。但你的使命已經完成。


長夜將盡,黎明即至(自序)


餘華說:“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我們所存活的世界,遠比我們肉眼所見的要複雜得多。它不僅只有白日的光鮮亮麗,也暗藏黑夜不可輕易覺知的波濤暗湧,而文學的使命就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它所剝離的真相和本質,儘管時常讓我們驚詫不已,但這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沒有黑暗就沒有光。這正如我在給朋友寫得一篇文學評論的文章裡所說的:我們抒寫黑暗,並不為黑暗本身,而是為了喚醒光明。徜若你在閱讀時能穿透過表象看到本質和希望,這即是我安慰。

凌寒 二零一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PS:即日起,本號將每天連載凌寒老師的中短篇小說集《長夜將盡》。

長夜將盡,黎明即至(自序)

作者

作者介紹:凌寒,大學中文系教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北大核心期刊編輯,教授文學、哲學,有文學評論、小說、詩歌、論文等發表,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代表作小說集《長夜將盡》、詩歌集《我從不悲涼之處尋覓》等。

編輯:金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