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吐槽《花木蘭》

2020年的疫情,壓垮了很多行業。

久違的電影院直到三季度才陸續開放。

抱著「都不容易」的期盼,以及對電影的熱愛,

人們陸續走進影院。

很多人對於電影的審美標準也開始「適度下調」。

比如之前七夕檔的爛片雲集,有人「寬容」地為其開脫:

疫情能看部電影就不容易,別太苛刻。

這態度未免過於灑脫,難道觀眾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嗎?

疫情的難,不是一個人的難。

找理由之前,也該反省下自己。

今天聊的這部電影同樣是大熱門——


《花木蘭》

我想吐槽《花木蘭》


《花木蘭》的來頭不小,迪士尼出品,14億人民幣投資。

全明星陣容,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鄭佩佩等等都是我們熟悉的演員。

該片於2018年拍攝完成,檔期經過多次調整,最終得以上映。

開門見山,我用兩句話表達下我的核心觀點:

作為一部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勉強及格

作為一部花木蘭故事,《花木蘭》差強人意

首先是英文語境的不適感。

《花木蘭》作為迪士尼出品,全英文對白本無可厚非。

但是當該片的主演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面孔,

而且又是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時,

看他們全程英文對白就會不由自主地出戏。

我想吐槽《花木蘭》


尤其當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對甄子丹飾演的將軍說出「是,指揮官」的時候,

你可能會想到《拯救大兵瑞恩》,可能會想到主機遊戲《光環》系列。

無論如何都很難想象這是電影《花木蘭》的對白吧?

可是影片在拍攝細節上又不大講究。

電影為了展示木蘭從小功夫了得,於是安排了一段戲,年幼的木蘭飛簷走壁去抓一隻逃跑的雞(不要問我這段戲的設置靈感,畢竟我不是編劇)。

整個院子裡的鄰居對於花木蘭的武功都是各種驚歎,彷彿他們不是看著她長大的一樣。

有意思的是,飾演鄰居們的群眾演員們,無論從感嘆,還是小聲的議論,你都能明顯聽出來是中文語境的。

他們的中文和木蘭父親的英文形成了鮮明對比,

讓本來就有些出戏的觀眾,更加出戲。

我想吐槽《花木蘭》


更為有趣的是,花木蘭在片中有一段臺詞,大意是「剛才我在騎馬,看到兩隻兔子並排奔跑,我想一隻兔子是男的,一隻兔子是女的,明天我會再去看看。」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多數人會馬上想到「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畢竟這是我們教科書上背過的。

可是對於迪士尼的國外觀眾來說,他們真的明白這段臺詞的意味嗎?

我猜,他們只會覺得這是一段毫無意義的對白


值得一提的是,「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也被影片以一種古怪的姿態呈現了出來。

你看這些演員從服裝到妝發,都和我們的審美有著巨大的偏差。

這時你會發現,外國人對於中國文化和傳統依舊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認知

或許,他們本身並不認為這算是偏見,但足以令我們感到遺憾。

我想吐槽《花木蘭》


發現了嗎?迪士尼其實在「刻意討好」中國觀眾。

因為他們知道無論題材本身,還是一眾演員,都會有大批中國觀眾為該片買單。

所以,他們試圖把他們理解的中國元素加進去。

當然,這種討好是否真的「討」到了,有待觀察。

並且,他們也不僅僅在討好中國觀眾,後面我們會繼續聊。

《花木蘭》中提煉出一個概念叫做「氣」。

可是我們無從得知這個「氣」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但是看到木蘭父親反覆叮囑木蘭,不能展示自己的「氣」。

鞏俐飾演的仙娘也對木蘭說,如果不真誠,就會損傷到「氣」。

你會覺得這「氣」越發神秘起來。它可能是一種源於內心的力量,和木蘭的武功有著似有似無的關聯。

我想吐槽《花木蘭》


縱觀全片,似乎只有木蘭和仙娘兩個人擁有「氣」。

但它更像一種先天的原生力量,而不是後天的努力獲得。

這就完全改寫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不斷磨練的女戰士升級之路。

而成為一個非常美式的女超人被神奇般封印,後來又解封,憑藉一己之力拯救眾生的超級英雄故事。

整部片看下來,你會發現花木蘭的武功並沒有任何長進。

她一直都很優秀。

她參軍並未得到任何提升,只是為了隱忍,不展示自己的「氣」。

稍微一出手,就能技驚四座,讓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就像蝙蝠俠白天夜晚的身份切換一般。

我們無法在影片看到、甚至是感受到花木蘭自身的覺醒和成長,

無論是武功,還是心理層面。

當然,如果你堅持認為提水桶上山就是武藝提升的話。

我也覺得你對。

在影片中,你會發現迪士尼不惜一切地塑造花木蘭的超級英雄形象。

比如,第一次兩軍對壘,敵人跑了,將軍安排的是花木蘭和幾個人去追,連人數配比都不講究這個細節我們暫且不問,但是隻有花木蘭活下來似乎過於明顯。

與此同時,敵人可以遠程精準打擊到花木蘭的任何戰友,卻完全瞄不準花木蘭的位置,這就是過於bug的設置了。

我想吐槽《花木蘭》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所有人都在跑,花木蘭騎著馬還能順便救人?

就算花木蘭不怕,難道就沒有人考慮到馬的感受嗎?

我知道我可能想多了。

關於花木蘭內心成長的刻畫,在影片中極為蒼白,甚至有些對付。

且不說替父從軍當晚,因為幾句話就匆忙做了決定。

看起來非常草率,可是在路途上又極為堅定,這種矛盾感。


在木蘭被仙娘打倒後,因為一句旁白說,花軍死了,花木蘭活了。

這就算是花木蘭的正式蛻變了?

看起來過於敷衍

之後的花木蘭騎上戰馬,脫了盔甲,露出長髮就算是蛻變了?

看起來過於生硬

既然說到仙娘,不妨捎帶聊聊這一人物。

如果有《花木蘭》全片最大bug評選,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仙娘。

關於為什麼花木蘭的故事裡要有一個女巫的設置,我覺得我們可以忽略。

畢竟這是國外觀眾的審美需要


鞏俐飾演的仙娘造型設計究竟有多奇葩,

我想看了電影的觀眾心中也會明白。

我想吐槽《花木蘭》


只是這個仙孃的人設極其矛盾,其程度簡直是人神共憤。

她明明擁有全片最厲害的攻擊力和法術,卻因為女性身份認知問題,不得不投靠反派?

這一立場的選擇完全讓人無法理解。

當觀眾都以為她是依附反派的時候,又發現其實她和反派BOSS一直不怎麼對付?

真是叫人驚掉腦袋。


以至於後來觀眾發現仙娘每次憑藉個人力量,可以隨意出入皇宮,並且威脅皇帝性命的時候。

她卻選擇了什麼都不做,而是老老實實繼續去投靠反派。

順便還抽空去啟發花木蘭?


你就更加不明白仙娘這個角色的人物動機究竟是什麼了。

仙娘一直否認自己是女巫,而是勇士。

為什麼我並沒有感覺到稱謂區別於她的重要性?

如果說仙娘活著的動機搞不清楚,那麼仙孃的死就更加匪夷所思。

認識花木蘭以後,仙娘覺得花木蘭或許可以揚女性威名,為重男輕女的故事背景改寫篇章,於是就為了花木蘭去死?


但是仙孃的武功明明全片第一,最後卻輕易被反派的一隻箭扎死了。

這種為死而死的設置,將本該是女性意識崛起的人物設定,淪為一個純粹的劇本工具,真的很難看。

我想吐槽《花木蘭》


仙孃的臨終遺言是在木蘭懷裡那句,站好你的位置,木蘭。

這句非常直白的臺詞設定,更加凸顯了仙娘死的不值。

她的死亡,與木蘭在影片中的所謂蛻變,完全不是一個時間段。

鏡頭一轉,我只看到了一個面無表情的花木蘭?

我好想用腳趾頭摳出《摩天大樓》的人物關係圖。

最後,我還有一些沒看明白的問題,也不知道會不會有解答。

父親一邊說要木蘭把天賦藏起來,保護她是自己的工作,我差點以為父親是秘密特工。一邊又說木蘭的工作是給家族帶來榮譽?這是在暗示她替父從軍嗎?


影片設置了一隻鳳凰在花木蘭身邊各種飛翔,唯一起到的作用,或許是顯得特效團隊很厲害?

皇帝都可以徒手接箭了,為什麼還是輕易敗給了反派?

皇帝身邊就沒有一個高手嗎?刺客闖入皇宮就跟在自家後院散步一樣?


我想吐槽《花木蘭》


花木蘭身邊的戰友們感覺一早就知道她是女的似得,並沒有那麼驚訝,這是演員問題,還是劇本問題?

全片反覆提及,並被刻在劍上的「忠誠、勇敢、真誠」,在片中並未作出完美的呼應?


反派抓了皇帝,綁住,之後反覆用刀子摩擦出火花,這樣的挑釁方式看起來很殘酷?

花木蘭丟了劍以後,失魂落魄,卻莫明被皇帝一句話輕易鼓舞了?

誰說明星雲集的電影,就一定是某種保證?

最後,我需要做個簡單聲明。

我只是一個愛好電影的創業者,而且創業項目和電影完全無關。

我不代表任何標準,只是談一些感想。


無論你是片中演員的粉絲,還是對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感興趣。

我都建議你先去電影院看看,回來後我們再討論。

讓電影迴歸電影,

讓討論迴歸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