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為什麼終日忙碌卻一無所獲?

我是一個寶媽,每天的任務是照顧孩子,做飯洗碗。每到晚上,我拖著疲憊的身心,躺在床上,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慶幸又過去一天。心裡計算著,離孩子上幼兒園還有26個月。

看著身邊睡著的孩子,我陷入焦慮:等孩子上了幼兒園,我如何自立?奔四的我還要和剛畢業的小姑娘競爭同一個崗位嗎?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現在的生活就是過去的選擇。如果你現在不改變,你的未來就是現在的樣子。未來,我不能一直圍著孩子灶臺轉。

這時候,我看到了《精要主義》。這不就是我要尋找的“武功秘籍”嗎?現在我定義自己每天的任務是讀書、哄孩子,其他的都是次要之事。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什麼是精要主義?

精要主義強調“更少,但更好”, 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到一個點上,天長日久,產生水滴石穿的效果。

正如下面這幅圖所示,如果像左面的圖一樣,你把精力放在很多事情上,那麼每個事情只取得一點的進展,都是入門水平。如果像右圖一樣,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就有極大概率達到專家水平,取得明顯的進步。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在知識付費時代,你購買過多少課程?運營課、視頻課、寫作課,課課不少。學習有結果的課程又有多少?我們不停的屯課,課程越來越多,焦慮卻絲毫未減。我們以為焦慮的原因是因為學習太少,於是看到一個課程描述的美好前景,我們又自覺的開始剁手。

其實,恰恰相反,我們購買的課程太多了,沒有把精力集中在一個領域。不要一年挖十個坑,而要十年挖一個井。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精要主義》這本書就是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作者格雷爾·麥吉沃恩,提出了精要主義的概念。他致力於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直抵精要。

精要主義的三個核心原則

原則1:只做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你會選擇做什麼?我們總覺得死亡很遠,每天做很多無意義的事情。

拿我自己來說,我總是刷手機看資訊,不知不覺,半個小時沒了。關上手機,感覺看的新聞毫無價值。轉而心生內疚,責備自己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生命。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我的一個朋友有次參加活動,有幸見到了一個牛人。她發現這個牛人對很多社會熱點事件都不瞭解。當時她的心裡閃過一陣鄙夷,覺得對方孤陋寡聞。

後來,她想通了。人家之所以能成為行業牛人,就是因為他只專注自己的領域,屏蔽了無意義的八卦新聞。

印度國父甘地三年不讀報紙,因為“他發現報紙上的內容只會給她的生活徒增無意義的混亂”。當代社會,為了流量,很多小編炒作無底線,白白得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刷過手機,盡頭是空虛。你可以做到一天時間不刷手機嗎?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我開始嘗試減少自己的屏幕時間。現在我規定每天只看一次新聞,每次控制在15分鐘之內。刷手機的時間大大減少。

同時如果你有清晰的目標,手機屏幕時間自然會減少。這個月開始讀書以來,我每天要完成讀書寫作任務,時間都不夠用,自然無暇打開手機。

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有意義的事情。專注於長期的事業,自然能擯棄外界無意義的噪音。

我們要站在生命的高度去審視每一天。平時遇到事情,要經常思考:這些事情值得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們就不要做,有勇氣對別人說“不”。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原則二:做減法,提高自己的選擇能力

精要主義最核心、最基礎的能力就是選擇能力。

一個澳大利亞護士照顧生命只剩下幾個月的病人。他問這些病人今生遺憾的事情。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作者說,如果你不能安排自己的生活,那麼只能任由讓別人來安排。這就像你的衣櫃。你早上整理好了衣櫃,晚上回來一看,裡面竟然塞滿了別人的衣服。我們絕不會允許別人把衣服塞到我們的衣櫃,可是我們經常允許別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今天朋友請你吃燒烤,你去了;明天閨蜜請你和逛街,你答應了。總之,你沒有自己的生活節奏。

硅谷投資人吳軍分享過他身邊的事情。有兩個女生,一個是三本畢業,一個是大專畢業的護士。因為她們畢業的學校不太好,在單位的發展受限,於是她們萌生了去國外留學的想法。要留學,第一步就是考託福。

第一個女士工作不忙,別人總是請她幫忙,她也總是愉快的答應。下班了,她生活照舊,聚會,美容美甲,逛街。吳軍問起她的進度時,她總是說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學習。後來,她的留學夢不了了之,在職場上,變成了溫水裡的青蛙。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第二個女士不一樣,她為了出國,在工作之外,她全部的時間都用在準備託福和GRE上。交際應酬全部取消,如果夜班不忙,她爭分奪秒學習。兩年後,她被美國的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錄取為碩士。後來吳軍在美國遇到她,問她如何做到的。她說:很簡單,少做點事情,把要做的事情減到最少。

與目標無關的事情,有勇氣對別人說“不“。像激光束一樣,聚焦精力,只做重要的事情。


《精要主義》:掌握了這3個原則,就能擺脫終日忙碌的狀態


原則三:專注當下重要的事情

因為場合不同,當下重要的事情也不相同。除了工作和事業,我們還要放鬆,還有另一半和孩子。在我們需要陪伴家人的時候,就要放下工作。一心二用,會讓你兩頭都做不好。

之前我哄孩子的時候,總是比較焦慮,想讀書學習,覺得孩子是一個累贅。所以陪伴孩子總是心不在焉。這樣既沒有高質量陪伴孩子,又無法安心讀書。

讀了《精要主義》,我找到了解決方法,那就是專注當下重要的事情

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我首先完成學習任務,專注讀書。完成學習後,剩下的時間就是照顧孩子之類的煙火事。陪伴孩子變成了重要的事情,不再想讀書的事情。這樣我平衡了學習和照顧孩子。

結語

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精要主義》就是一本“武功秘籍”,帶領我們走向高效,有意義的人生。當我們懈怠的時候,再重新讀一讀,我們又會找回力量,繼續以飽滿的激情向前走,過上精要的人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