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務實的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是低調務實,在四大國有銀行中,人們認知裡的排序是工農中建,也就是說建設銀行排在最後。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建設銀行的各項財務指標已經穩居四大國有銀行的第二名,如下表1所示:

低調務實的建設銀行

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到,建設銀行無論是在規模、營收還是核心一級資本上都已經超越了農行和中行牢牢佔據四大行的第二位。而且,建設銀行的核心指標:RORWA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已經位居四大行之首。


建行崛起的發動機


建設銀行成立於10月1日(當時,行名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1996年改制更名前主要負責政策性基本建設貸款業務。這一塊業務範圍相對較窄,所以建行當時的規模較小,這也是四大行成立之初建行排名在最後的主要原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建行在短短20年的時間內實現了對農行和中行的超越呢?答案就是房地產相關業務。在上個世紀末,房地產蓬勃發展的初期,四大國有銀行還是按照行業劃分經營範圍。其中,國工商銀行主要辦理工商信貸業務,支持實體經濟;中國農業銀行主要服務於農業開發和建設;中國銀行以涉外信貸為主,負責外幣的管理,只有中國建設銀行以基本建設投資為主要業務,房地產正好屬於建設銀行的主要放貸領域。所以,最初只有建行被允許開展房屋按揭業務。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20年成就了建設銀行的崛起。


從2019年年報披露的數據看,建設銀行按揭貸款佔總貸款的比例高達35.31%,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貸款佔比3.74%,兩者之和超過39%。建設銀行的個人中長期貸款(主要是個人按揭)收益率4.76%,遠高於對公貸款的4.41%。再來看不良率數據,個人住房按揭歷年不良率大約在0.24%,而對公貸款的平均不良率在2.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住房按揭的有效收益率(收益率-不良率)高達4.5%,而對公貸款的有效收益率只有不到2%。兩者之間差距巨大,住房按揭可以說是建設銀行最優質的資產。


建行的短板


雖然建行的各項指標在四大行中表現是最好的,但是和股份行中的龍頭招商銀行比,建行還是有一些短板的。其中,最主要的短板是手續費收入佔比較低。建設銀行2019年手續費收入佔總營收的19.46%,同期招商銀行的手續費收入佔比26.5%。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建行的銀行卡手續費內含有信用卡分期手續費,招行的信用卡分期被計入了利息收入。

手續費佔比反映了一家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豐富程度和對客戶的粘性。建設銀行的客群規模雖然遠大於招商銀行,但是客群的質量和粘性顯然不如招商銀行。例如:建行的理財規模,信用卡交易額都低於招行。


除此之外,建行的另一個小瑕疵就是主動定價資產偏少,多數貸款的定價跟隨貸款基準利率或LPR利率。這樣的問題就是在降息週期中建行的淨息差表現會差一些。所謂主動定價資產主要包括收益率比較高的貸款,比如:消費貸,信用卡貸款等。根據建行2019年年報披露的數據,消費貸和信用卡貸款總共佔比6.2%,而招行的佔比在16%左右。


為何建行這兩年表現低迷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建行的表現無論是基本面還是走勢都比較低迷。那麼,在這些現象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建行這兩年的低迷主要是因為銀行間市場處於流動性充裕,利率下行的大週期內。


建行的負債特點是存款佔比多,如下圖1所示。2019年建設銀行存款平均餘額17.86萬億,佔計息負債平均餘額的80%。存款中活期佔比超過50%。這種負債結構最大的特點是負債成本穩定,利率基本不隨流動性變化。

低調務實的建設銀行

圖1

在流動性寬鬆的環境下,銀行間市場利率下行與其相關的同業負債,同業資產,投資資產收益率都是下行的,但是建行的負債結構決定了計息負債成本不會跟隨同業利率顯著下降。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建行的負債成本基本不變,資產端收益率下降,淨息差走弱。再加上缺乏足夠的主動定價資產,無法對沖資產端收益率下降,其息差表現要弱於主動定價資產較多的銀行。


展望未來


從全局的角度看,建行的體量大,商業模式相對固定,短期內很難改變。信用卡,理財,長租公寓等業務佔比太少,對營收的影響有限。所以,其業績表現主要取決於市場的流動性和基準利率變化的情況。


目前看從2012年開始長達8年的降息大週期接近尾聲,在這輪降息週期中2017-2018年上半年曾經出現過一輪流動性收緊。正是在那一段時間建行和工行走出了一波中期上攻的行情。由此可見,在流動性緊縮或者加息週期中,建設銀行的負債結構會給建行帶來超越行業的競爭優勢。宏觀經濟正在加速復甦,明年大概率貨幣政策開始走向正常化。在這種大背景下,建設銀行2021年的行情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公眾號:價投穀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