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政協建言力推鄉村文明實踐站建設

本報訊 “現在我們村的文化生活很豐富,疫情沒來時大家晚上沒事就到廣場上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拳,每逢節假日都會舉辦一些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寧陽縣堽城鎮西臺村黨支部書記王健近日向前來調研的縣政協調研組介紹到。西臺村的這一變化離不開該縣大力推進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有力舉措,也離不開縣政協不遺餘力的建言獻策。

2019年,寧陽縣政協把助推鄉村文明實踐站建設作為服務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要把“農村小廣場、小場館、小站點、小基地、小文化牆、小宣傳欄、小榮譽榜、小喇叭、小展示牌、小宣傳冊”“十小”文化陣地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載體,大力推進鄉村文明實踐站建設。

調研過程中,該縣政協發現農村文化生活方式僵化、形式老化,群眾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問題較為突出。該縣政協建議,“十小”文明陣地建設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界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用群眾樂於接受的方式,開展群眾喜歡的活動,講群眾願意學的知識,提供群眾最需要的服務,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載體”。

同時,該縣政協志願者圍繞“十小”文明實踐陣地策劃開展服務活動,推動志願服務由以往相對單一的走訪慰問、公益幫扶擴展到理論宣講、道德教育、文藝培訓、移風易俗、健康普法等方面,促進了志願服務的項目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隨著志願服務項目不斷增多,服務人群不斷擴展,服務效果不斷提升,政協委員履職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政協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寧陽縣政協還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積極挖掘村莊歷史文化。委員建議將閒置院落改造成村史館、民俗館、鄉賢館、家風館、國學堂等文化場所,建設高標準文化場所,把小場館打造成鄉村旅遊的小景點,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桑勝鵬 彭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