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4月17日从重庆渝北区获悉,2019年,渝北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30亿元,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227.3亿元、增长20.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157.5亿元、增长34.5%。工业投资总量达到218.5亿元、同比增长39.4%,增速位于主城区第二。

渝北,位于重庆主城北大门,是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首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下滑的挑战,渝北区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连续9年位居全市第一。

去年以来,渝北充分用好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结合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在产业带动、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当先锋打主力,努力成为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的“重要支柱”、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的“枢纽门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生态样板”。

“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成为“重要支柱”的抓手。渝北区把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引领区作为新的实践方位,高质量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优中提质”态势。一方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OPPO智能生态园一期竣工投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1255亿元、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32%。

另一方面,发展动能持续优化,新培育科技型企业81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1家,新增主板、新三板、重庆OTC挂牌企业21家,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落地运营,双创指数连续12个季度排名全市前列,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被确定为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传输专用通道首批示范园区。

作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桥头堡,渝北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枢纽节点。去年以来,渝北注重用好大通道、构建大枢纽、打造大口岸、提升大平台、营造大环境,深度融入“陆海新通道”,全力打造国际航空物流分拨中心,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4479万人次、41万吨。

渝北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努力成为重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生态样板”的最好注脚。作为重庆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当前,渝北区全力推进农村“双十万工程”。结合土地整治、农村“三社”融合以及“三变”改革,渝北区委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的“双十万工程”,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景区化、农民职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渝北,让生态优先成为渝北发展的普遍形态,让绿色成为渝北发展的鲜明底色。截至今年3月底,渝北区已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3.5万多亩,栽种经果林2.6万多亩、生态林4.8万多亩。(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