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上的“交響”:巨幅作品《召喚》創作幕後

最近,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吸引了社會各界的注目和參與。而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作品,寬18米、高2.2米的巨幅畫作《召喚》,讓每個步入中華藝術宮展廳的人們都深感震撼:畫面中,有正在救治病患的醫護工作者,有加班加點搶著修建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有堅守崗位的社區志願者和忙碌的快遞小哥……可以說,這幅作品全景式再現了抗疫一線的人物群像,再現了人們在至暗中頑強抵抗、逆行救護、互助奉獻的各個瞬間。

請橫屏觀賞高清作品

這是上海美協邀請滬上老中青畫家共同創作的巨幅綜合材料的美術作品。從前期準備到後期調整,20位畫家在兩週時間內夜以繼日,幾乎以燃燒般的激情合作完成了這個目前為止國內最大一幅以抗疫為主題的繪畫作品。談及這幅畫的主題,《召喚》主創之一、著名畫家劉亞平動情地說:“我們想表達人類抗擊疫情的堅強決心和頑強鬥志。在這個大時代,在這個危難時刻,每個小人物都能響應召喚,挺身而出,奉獻自己!疫情讓我們見證了人性的力量,人們患難與共,守望相助,決不屈服!我們和在前線拼搏的醫護人員及困頓於苦難中的人們共命運,我們和世界各地深陷恐懼災難中的人們共命運!我們藝術家是在用畫筆和作品,向生命致敬!向逆行者致敬!向在每一個崗位上默默無聞恪盡職守的奉獻者致敬!”

▲滑動查看效果草圖

當然,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激情和畫面的具體表達,並不是一回事。短時間裡要集體合作來完成這樣一幅鉅作,困難,是不可迴避的。從3月17日開始策劃建組,到3月20日召集所有畫家分工合作,直至最後調整修改,完成創作,劉亞平在創作群裡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在進行著協調工作。劉亞平生動地用了“交響樂隊”打比方:“創作這個畫,我們是把20個畫家分成為三個小組來分工完成的。每一個畫家當然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分組也有創作的分工安排,但最後統籌的時候必須都回到整體的畫面關係上來互相配合。就像一支樂隊,並不是每個樂組樂者都要用盡自己的力氣去奏出自己的最強音,有的可能需要減弱停頓、謙讓迴避,並在指揮的協調下達到一種整體上互感互補的配合,才能演奏出一個和諧的交響效果。”他特別提到,要感謝所有參與畫家的傾情投入和奉獻,感謝三位青年畫家在參與的同時所做的各種前期資料準備和後期多媒體支持!

《召喚》主創及特邀作者:劉亞平 平龍 柳毅 楊宏富 王冠英 姚爾暢 ,參與作者按拼音首字母排序:陳偉中 池振明 傅鋼 李利民 李偉 梁鋼 陸翠玲 羅陵君 王珺 王偉民 奚賽聯 徐君華 楊豔 張曉霞

畫家平龍在此次創作中的主要任務,是控制畫面的呈現效果,調整局部和整體的關係。“因為這幅作品彙集了很多蒐集的不同素材,不同抗疫場景被放到了同一個畫面裡,而具體創作的時候,每個畫家的繪畫語言又不太一樣,這就需要動用一些藝術手段將它們串聯並統一起來。”比如畫面左部,一組快遞紙板箱就很巧妙地解決了由普通民眾自發捐贈防疫物資的故事場景,到齊心協力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故事場景之間的轉換。”畫面中部白色醫護人員間的熱感人像也是因為覺得“需要加強有力量感和生命感的東西”後來調整的色彩和筆觸更加強烈。“我們藝術家不能改變病毒的存在,但是可以給人帶來一種生命的呼喚,”平龍說,“畫面語言是瞬間藝術,尤其是在這個讀圖時代,它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將能量傳遞出去,用超越語言的方式,整體性傳遞民族的熱望。”

第一組

局部

畫面左面部分,是一組以快遞小哥社區大姐和志願者等等百姓組合的人物。最開始按照分工畫的時候,畫家們可能都想著面面俱到,合到一個整體的時候,畫面就顯得散,那種節奏感沒有了,有的形體關係在整體佈局裡可能和其他部分銜接不起來。這就需要從大關係上面去調整。這樣的情況在最開始的時候,三個組都經常碰到,而大家就是在合作的同時,互相不斷地去發現問題,指出問題,及時調整。

在壓力與挑戰的另一面,畫家們也看到了這次合作嘗試為水彩粉畫創作所引出的全新課題。“拿音樂打個比方,如果油畫是交響樂,水彩粉畫則是室內樂四重奏,大多是小情小趣,所謂的‘大型力作’很少。通過這次的創作,我們看到了水彩粉畫的潛力。”陳偉中說。

第二組

局部

中間部分的人物安排,是一組醫護人物。因為左邊右邊畫面部分的人物都有較強的動態,劉亞平說,考慮這一組作為畫面的中心,塑造的是主體群像,是一個救護生命蘊含力量感的群體人物的組合!設想就是儘量以靜態為好,不宜動感太大,能把人物高低、疏密、前後錯落的組合關係安排到位就好。這組中心人物的塑造很好地抓住了前期設定的感覺,也基本穩住了畫面的中心部位。

在這個畫的創作過程中,很多畫家對自己表現的部分一次次推倒重來,一次次忍痛割愛,但大家都努力顧全大局,這才有了最後呈現的最好的效果。畫家徐君華說:“我深信只有在整體畫面效果確立的前提下,每個人所畫的細部,才會有存在價值。”他畫的是畫面中部處於背景的人物群組,從畫面整體來看,他們的存在不可能很突出,但也必須以一己之力處理到位。“更重要的是,隨著整體畫面的推進,自己所畫的局部都會一次次的調整,甚至會推倒重來,或是忍痛放棄覺得較為滿意的細節描繪。這或許就是群體創作的特殊性和魅力所在。”

第三組

局部

右面畫幅部分,按照原來的構圖,畫面是撐得比較飽滿的,畫也比較完整。一開始這個小組為了畫的好看,直接縮小了器械的比例,畫的比較完整,但這些部分的物體雖然完整好看,但整個畫面的力量感卻被嚴重削弱。後來馬上調整後,加強了形體的分量感覺。這個畫面又用水彩積色法處理出了需要在整個壓抑的背景下顯現希望的亮色!現在這個部分的疏密關係和色彩處理在畫面整體關係上還是做得比較有亮點的。

“這次讓我們水彩粉畫組來擔綱這麼大的創作,時間又那麼短,我們其實很有壓力。但也是機遇。”畫家陳偉中同樣完整地參與了這10天的協作和創作後期的調整,笑稱自己是“現場的見證人”。所有的畫家都是個性派,各有各的創作風格,但讓陳偉中感動的是,在合力完成這幅作品的過程中,所有參與畫家都儘可能地剋制了“自我”,盡所能地服從了創作的大局,從而保證了這幅出自眾人之手的合作作品,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完整性如此之高的呈現。

劉亞平坦言,十來天拿下這個18米的畫,有這麼多的人物場景需要處理,非常不容易,非常辛苦。這都要歸功於大家全力以赴的合作和美協最後的質量把關。

“我理解不少人說的,要畫出上海水彩畫的感覺,但我又覺得,為什麼不能以畫出上海畫家的水準為追求?為什麼不能以畫出好畫家的水準為追求?每個畫家都不必把自己老是往小的框子裡擠,可以突破點自己,往大的格局、大的框架去靠。這次《召喚》的合作,對我們每個參與畫家的創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審視,我們都需要在更開闊的視野中提高自己。”

上海文聯及美協領導與藝術家合影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

攝影主題展”

4月8日至5月8日在中華藝術宮免費開展。

團體觀眾去現場觀展需要提前預約。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在線觀展!

文編 | 劉莉娜

美編 | 何亦平

視頻 | 潘華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