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祕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從踏入收藏的大門開始,轉眼四十年過去了。我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四十年來,只有這一個愛好自始至終跟隨著我走南闖北,東奔西跑。從早年的小白到今日的藏者,一路走來,真知堂得出一個結論:要成為收藏家,最忌三點,跟風,交流和炫耀。

昨天跟大家聊到,最早的那一批收藏者,99%都陣亡了,沒有堅持到今天。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知堂總結出古玩行前赴後繼那麼多玩家陣亡的原因,無非就是犯了三忌。

第一忌,忌跟風。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但凡在古玩圈裡玩了十年以上的朋友,那基本上都是場場不落。每到週末,一定會在古玩市場上見到他們。時間久了,自然在經濟實力上發生問題,就產生了藏家之間的轉讓行為。

以筆者為例,當年在長沙清水塘古玩市場,就出現過很多次剛把東西拿到手,還沒出市場大門,就有人加價要求轉讓的事。八百拿的,轉手一千八,兩千八出手很正常。

每週都有新人加入到古玩收藏的大軍裡。只要一看他拿東西和問價還價的姿態,新手基本上一眼都能分辨出來。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網絡沒有出現之前的古玩市場,信息不對等是高手撿漏的根本原因。市面上根本看不到相關的文物鑑定書籍,更談不上彩圖。有很長一段時間,真知堂幾乎總是泡在湖南省圖書館,把館藏那些和文物有關的書籍翻了個爛,還抄錄下大篇文字,所以才能慧眼識寶,從一堆舊貨破爛中屢屢找到那些古代瓷器。

網絡開始出現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事情了。順應潮流,真知堂成了中國第一代網民。第一臺電腦,還是貸款買的,那時候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網上的信息量也不大。沒在網上找到多少文物鑑定的知識,卻迷上了遊戲。一笑。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在市場玩久了,市場信息就很發達。

張三拿了個硯臺賣了大幾千,買家說這是明代,第二週市場上就出現了不下十塊類似的硯臺。李四弄了堆木雕花板,賣給一個大老闆,狠賺了一筆。第二週市場上就出現大批類似的雕花木板。絕大多數都是從古建上拆下來的。

什麼東西好 走好賺錢,收藏家也就容易被帶偏,跟風收貨。這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一般人根本無法抗拒。

早期市場上比較多的瓷器,只有兩類:一類是晚清民國時期的日用瓷,有個大幾十年到小几百年。一類就是六朝青瓷,也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類瓷器當時就是很多,市場上價格也不高,品相好,器型少見的才過百,一般的玩意幾十塊錢就能拿一件。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為什麼說收藏家忌跟風呢?

多數在市場上混得好的收藏者,什麼好賣收什麼,並不是自己喜歡。絕大多數的古玩店主,更是如此。結果確實在那時候賺了點錢,卻根本沒有留下什麼到代的好物件。真知堂之所以玩瓷器,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只有古瓷沒人懂,幾乎沒人要。而青銅器,高古玉、老傢俱這類玩意,基本上都要價不菲。就算是農民,也知道青銅器,古玉和傢俱值錢。

第二忌,忌交流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一般來說,互相交流是提升眼力和水平的好方法,為什麼真知堂說忌交流呢?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就算是今天,這種說法依然是正確的。

哪怕到了網絡發達的今天,真知堂依然秉持著“不點評,不發言,不鑑定”的原則。很多收藏者,玩了十幾年,去他家一看,滿屋子要不都是破爛,要不都是贗品,卻沒看到幾本研究書籍。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其實收藏是沒有捷徑可言的,只有靠自己不斷的鑽研和不斷的實踐。

你如果自己不懂,到處跟其他人交流,就只能上當受騙,買進一堆找不到下家的貨色了。

由於中國收藏界有幾十年的文化斷層,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市場上再次出現這些古玩的時候,舊的那批識貨者基本上早已金盆洗手數十年,只有極少數人,如孫瀛洲,耿寶昌等人得以進入故宮博物院這樣的單位,成為體制內專家。而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歷史過程,更是對中國文物的一場浩劫。所以,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古玩再次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它已經和這個市場隔絕了二十年了。基本上所有收藏者,都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馬未都亦然。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所謂的高手,無非是讀過幾本民國時期的古董書,如《欽流斎說瓷》,《陶雅》、《景德鎮陶錄》等。這些書,也是耿寶昌的師父孫瀛洲的師父。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真知堂和孫瀛洲先生也算師出同門。錄一段在下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學習。

“明代瓷品款識蓋有種種:有凹雕款字而掛以黑釉者,有印花者、有繪花者、有雕花者。最奇者以永樂窯底繪獅子滾球,球內藏款字,至為罕見。其次則嘉靖官窯,底款有書作環形者,又有於器之中心書字者,亦殊特別。若底之螺旋紋及當時制器手法之事,與款識固無涉耳。明代官窯題某某年“造”字樣,亦有用“制”字者,清代則改用“制”字,罕見有用“造”字。”《欽流斎說瓷》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所以,當初真知堂如飢似渴的從圖書館中找到這些古籍,掌握了前輩的鑑定精要之後,唯一能做的就是悶頭買買買。反正這些東西,在古玩市場上也罕有人認,特別是高古瓷。

以古籍為師,以實物為輔,這才是收藏家登堂入室的捷徑。自己不懂,到處跟人聊聊聊。這對收藏是沒有一點好處的。只能人云亦云,一頭霧水,最後放棄。

所以真知堂建議大家,對於不明來歷的網絡瓷器圖片,堅決不看。免得看髒了自己的眼睛。千萬別相信那些嗓門高的人的說法,什麼博物館的都是垃圾貨,只有他手上的才是真精新。以真知堂三十多年在南北方市場的眼學所見,真的高古瓷,高古玉永遠都是極少見的東西。

與其跟那些別有用心,不懂裝懂的人交流,不如老老實實拜一個學識淵博,人品好的老師。這就是圈裡所謂的“入對門,跟對人”了。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第三忌,忌炫耀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收藏這麼多年之後,過眼和過手的瓷器,真的是要用幾十節火車車皮來裝了。最後得出的一個結論是,要想成為大收藏家,還是那句話,小贏在智,大贏在德。

德不配位,必受其殃!

頭條上有些朋友,口口聲聲自己天下第一,其實根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可能確實也收藏了一些東西,但你要是跟大威德爵士等人比起來,差距還不知道有多大。

有位朋友說過一句話,在中國文物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小學生。此話不假。

以高古玉鑑定為例,有人跟你說看這個刀工,看哪個玉料,不是某種工藝的肯定就是新仿品。

其實,真正的高古玉器,商代才出現了和田玉,西周時期真玉多為王室佔有,春秋時期各地諸侯多都用地方玉,戰國時代諸侯們才大量使用青玉。以玉質論價值可以,論真偽則很不恰當了。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琢玉工藝更是良莠不齊。

早期的琢玉,用的是它山之石。並沒有青銅坨具。原因有二:

首先是東周之前的青銅極為珍貴,周王賞賜的幾十斤青銅(當時叫做吉金,計量單位為朋),受賞者都捨不得使用,基本上都用來作為祖先的祭器。當時根本沒有青銅農具,都用來製作兵器。西周早期青銅價比後來的黃金,怎麼可能用來製作琢玉的砣具?

其次,銅如果不加錫,則特別軟,紫銅製作的坨具,用手就能弄彎。而加了錫硬度高的青銅,則特別脆。所以早期的武器,極少見青銅大刀,都是短短的戈和矛,就是這個道理。用青銅做的砣具,砣杆的直徑只有幾個毫米,很容易斷,所以直到青銅大量普及之後,春秋時期的玉器才開始大量使用砣具琢玉。到了漢代,鋼鐵普及,所以才出現了所謂的“遊絲毛雕和漢八刀”,並不是有了切玉如切泥的昆吾刀。

搞明白了真知堂說的以上這些原理,如果你悟性高的話,你會發現高古玉鑑定真的不難。

成為瓷器收藏家的秘訣是什麼?老藏家:記住三忌一要訣|真知堂


有點跑題了,說回來。真知堂總結的第三忌,就是忌炫耀。

收藏古玩,是一個需要靜心的過程。往往研究十年,一無所獲,卻還得開卷有益,繼續下去。說不定哪天,你夢想中的古物就出現在你的眼前,關鍵是到時候你能當機立斷,立馬給錢。

而所有的喜歡炫耀者。基本上都是小富則安,有了幾件好東西之後,再也靜不下心來研究和學習。這樣最多就只能有小成,成不了大家。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厚德者載物。

所有的古董,基本上都是古代達官貴人之物。行內有句話,叫“鎮得住”。你若德行不夠,鎮不住這件古物,那麼德不配位,必受其殃。歷史上這種事情實在太多,珍貴文物誰拿著誰倒黴,問題就出在炫耀二字上。你細細品味一下。

訣竅只有一個

跟大家聊了這麼多,那麼怎麼才能成為大收藏家呢?

訣竅只有一個,虛心學習和不斷購買。

書,只有借的才能讀。古物,只有自己花錢買的,才會去研究。筆者幾十年收藏下來,就只有這個訣竅。只有深入研究之後,你才能搞懂那些真真假假的東西,到底是古物還是新物。老東西看多了,眼力自然大進,也就不容易上當受騙了。你說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