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街坊的居民們為什麼都喜笑顏開?

圖片

4月18日,數輛身披彩旗的搬場車駛入虹口區138街坊嶽州路一側,原本寂靜的老弄堂瞬間熱鬧起來。

圖片

圖片

這一天是138街坊舊改居民分批開始集中搬家的日子,他們終於要搬離昏暗逼仄的老房,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圖片

“昨天夜裡我12點多才睡,今天早上5點不到就起來了,雖然東西早已全部打包好,但我還是有些睡不著。” 即將告別生活三十多年的地方,今年61歲的俞鴻弟既開心又不捨。

在他家,總面積20.5平方米的房屋做了“多功能分割”:門口僅能一人轉身通過的空間是客廳、往裡是僅能放雙人床和衣櫃後的“大”房間。過去,俞鴻弟一家三口都蝸居在這裡,直到兒子結婚,家裡實在住不下,才搬了出去。

圖片

除了生活空間狹窄,138街坊的生活環境也非常差。“我們這裡,大多沒有獨用廚房,至今仍在使用手拎馬桶、痰盂,每天早上,各種金屬碰撞聲不絕於耳。房屋結構嚴重老化,好幾次樓上人家的儲水罐打翻了,水滲透屋頂,滴在我家床頭……”俞鴻弟無奈地說道。

138街坊二輪徵詢啟動後,經過商議,俞鴻弟和愛人最後選擇了彩虹灣的一室戶,開開心心簽約。

138街坊東至舟山路,南至周家嘴路,西至公平路,北至嶽州路,佔地面積22075平方米,共涉及居民871證1013戶,近60%的居民房屋建築面積小於30平方米。

圖片

去年8月,該街坊以100%的居民同意率通過第一輪意願徵詢。但由於疫情,原定於今年2月中旬啟動的第二輪方案徵詢工作被迫延期。為順應廣大居民期盼,儘快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3月8日,本區啟動138街坊第二輪方案徵詢工作,按下全市今年首箇舊改基地“復工鍵”。

考慮到疫情防控,區舊改指揮部、街道舊改分指揮部、第二徵收事務所在操作流程、溝通方式、信息傳遞上跳出原有的工作框架,創新“非接觸”式工作措施,提前與被徵收居民加為微信好友,線上聯繫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同時,在街心花園、人行道、弄堂口等設置了21個開放區域作為面談場所,為居民答疑。簽約過程中,第二徵收事務所還創新實施“線上優先、線下預約”的簽約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最終,在二輪徵詢正式簽約首日,簽約率高達98.28%,成為全市首個復工復產後達標生效地塊。

圖片

由於疫情尚未結束,138街坊主要採取提前預約、分時段、分弄堂、分批次的辦法,組織簽約居民有序搬家交房,並及時清運垃圾。截至目前,已有近二分之一的居民完成搬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