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东汉末年经过十年诸侯混战,当时北方就剩下袁绍与曹操两股势力。袁绍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大洲成为当时最强的割据政权曹操的势力西到关中,东至兖州、豫州、徐州,掌握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两股割据势力沿黄河下游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战争一触即发,公元199年,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沛的袁绍亲率十万精兵南下进攻许都,决定北方统治权的官渡之战揭开帷幕。面对兵多粮广的袁绍,曹操选择主动出击,骄傲自满的袁绍措不及防,账下两员大将颜良文丑相继被杀,损兵折将后的袁绍怒不可恕,一路渡河追击曹操,双方在官渡展开相持。

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曹操据营死守,袁绍久攻不下,双方的战斗长达三个月也未见胜负。就当曹操想要放弃的时候,战局出现了转机,袁绍账下的谋士许攸叛变投靠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袁绍屯粮之处乌巢,曹操大喜过望抓住战机,一举将袁绍的全部粮草烧毁,袁绍的军队开始动摇,纷纷叛逃,曹操乘胜追击大破袁军,袁绍只得带着八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自此一蹶不振。

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在这场举足轻重的战役中,袁绍集团就有两人对这场战役坚决的反对。其中以田丰更为强烈,说到此人他是袁绍账下的重要谋士,袁绍正是才用他的计策才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坐拥四州。他认为:如今曹操已经将刘备打败,兵力不再空虚,再加上此人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不可轻视。如今应该发展壮大自己,派出小股部队从多个方面去骚扰曹操,以逸待劳,不出三年,大事将成,可如今主公你召集十万精锐部队与其决一死战,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

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袁绍却不以为然,狂妄自大的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怎么会败在曹操手里。于是否定了田丰的建议,可田丰为人十分刚强,拼命阻扰袁绍,不胜其烦的袁绍勃然大怒,下令将田丰收监入狱。

果然如田丰预料的那样,一年多以后,袁绍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邺城。田丰的朋友们赶忙来到监狱中向田丰祝贺道:田兄这回你可是料事如神啊,主公回来必然会重用你的。田丰得知袁绍战败,仰天长叹,这回必死无疑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说道:假如主公打了胜仗,说不定一高兴就把我赦免了,因为胜利的时候他是很宽容的,可如果打败了,他一定迁怒于我,所以这回是在劫难逃了。果不其然,袁绍回到邺城第一件事就把田丰杀了。

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袁绍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点就能知道了。

他是个自鸣得意,心胸狭隘之人。少年时,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的他,凭借着家族的声威四处招募贤人豪侠,为日后自己的事业积攒人脉。在战国时期很多贵族公子都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壮大自己,可刚愎自用的袁绍并不是真心诚意的招募人,他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结交名人,普通人根本看不上,打心底也瞧不起那些人。他这样做就是为世人面前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此抬高自己的名望,他从不认为天底下有人能超越他。

再者袁绍还是个愚昧之人,入朝为官后的他对宦官专政颇为不满,为了除掉宦官集团,他竟然建议大将军何进召弑杀成魔的董卓进京诛灭宦官,这无疑引火自焚无知举措,还未等董卓进京,何进就被杀了,董卓便无人能制衡,后来宦官确实被铲除了。洛阳城在董卓血腥统治下一座繁华都城成为了生灵涂炭的人间炼狱。

此人高瞻远瞩,官渡之战后,为何袁绍要将其杀之而后快呢?

所以正如《三国志》所说,袁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袁绍这个表面看上去是个风度翩翩、性格和蔼之人,但是他内心其实时常猜忌别人,他无法忍受别人比他风光,比他聪明能干,贸然发动官渡之战就是因为他觉得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比他威风多了,而杀田丰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别人比他正确,田丰也为自己的倔强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