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西夏向宋称臣,宋还要每年给西夏几万两银子?

最近电视剧《清平乐》非常的火爆,讲的北宋宋仁宗时期的事情。后世对宋仁宗的评价非常之高,因为他性情宽厚,从不骄奢淫逸,对自己有非常高的约束力。

宋仁宗在位时,国家基本上太平安定,经济上也是异常的繁荣,乾隆说最佩服的皇帝除了康熙、唐太宗,便是宋仁宗了。当宋仁宗去世的时候,国民异常悲痛,不光是宋朝百姓,连西夏、辽的百姓听到后也是痛哭流涕。

《清平乐》西夏向宋称臣,宋还要每年给西夏几万两银子?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积弱的一个朝代,宋朝延续的三百多年来签订了很多个不平等条约,就像清朝末期一样,是个国家就想来咬一块肉。

宋仁宗在位期间,西北地区党项族崛起,李元昊建立西夏。西夏和宋之间发生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争,但是在三次比较大的战争后,双方一看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旁边还有一个国家在虎视眈眈的看着呢,万一成了“鹬蚌相争”相争怎么办。于是双方坐下来握手言和,进行了和谈并签订了《庆历和议》

《清平乐》西夏向宋称臣,宋还要每年给西夏几万两银子?


协议里比较重要的两点是:李元昊不能称帝,西夏向宋朝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旧制,下同),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看到和谈的内容,大家是不是有很大的问号,这怎么名义上是西夏向宋称臣,实质上怎么向反过来一样。咱们看一下这《庆历和议》签订的背景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清平乐》西夏向宋称臣,宋还要每年给西夏几万两银子?


西夏历史上与宋发生过三次比较大的战争,分别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在三川口战役中,宋一度抵挡住西夏的进攻。因为范仲淹的原因,西夏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韩琦不听范仲淹的劝阻中了西夏的埋伏,进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接下来的好水川、定川寨战役都以宋的失败告终。

每次战争失败后,宋朝都扬言要卷土重来与西夏重新展开决斗,但是朝廷里有一部分声音是希望进行和谈,一方面是战争损耗太大,另一方面是辽在一旁虎视眈眈。再说西夏,虽然屡战屡胜,但是每次胜利都是傪胜。因为李元昊好大喜功经常发动战争,导致刚成立没多久的西夏国库空虚,哪怕是经常劫掠宋的物资,但岁与战争来说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本来西夏人民的粮食茶叶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都是靠着与宋朝交换通商得来的。当两国发生战争后,宋朝下令禁止两边贸易,物资什么的没办法再进行交换,导致西夏国内物价上涨,西夏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清平乐》西夏向宋称臣,宋还要每年给西夏几万两银子?


在签订合约后,李元昊表面上是对宋朝称臣,但是在西夏国内还是一如既往的称帝,在宋朝使节到来的时候不愿当着众人的面实施臣子的礼节。对于宋朝的使臣就把他们挡在宥州,不让他们进西夏的都城兴庆府。

从条约内容上看,对于宋朝这无异于是割地赔款,是包含屈辱的条约。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军费,而且是无法彻底消灭敌人的情况下,靠着每年的岁币来维持国家的安稳对于当时的朝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宋仁宗时国家每年收入7000万两白银)。

《六国论》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不就是这种情况吗?却不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无论古今,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不只是经济上的落后,还有军事上的落后。

《清平乐》西夏向宋称臣,宋还要每年给西夏几万两银子?


在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依然还在不停地上演。哪个有钱国家的物资被人拦截,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