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二十年前,如果對一個人說電子商務,他一定會撓著頭反問:你說啥?

現在,對於普通人而言,無數人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福利:動動手指幾秒鐘交了話費,就能把相距千里之外的東西召喚到身邊,把飯館裡可口的飯菜送到辦公桌前,和另一個大洲的人進行視頻在線商務合作……這在以前不可思議的事情居然都實現了,讓人不禁感慨科技發展之迅猛。

的確,作為新信息技術代表的5G給人們的未來生活描繪了一個美好的願景。特別是直播帶貨在5G信息技術的推波助瀾下蓬勃發展,人們享受著著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人們想當然地認為處處鶯歌,處處燕舞。


現代社會仍然會迷路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據某電商研究院預測,農村電商市場,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筆者曾在週末和幾個朋友約起到希望的田野——郊區一個新開闢果園遊玩,地點較為陌生。不過這也並不是難事,在城市化生活中,到不熟悉的地方去用電子導航早已是“老司機”的必備技能。卻因果園的“曲徑通幽”,大家在距離果園幾里地的地方找不到路,周圍人煙稀少,唯有徜徉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田間地頭。

在這個位置呆了良久,因此也有時間思考。如果住這裡,在被信息化籠罩的世界裡應該享受到的便利怎麼就到這裡就終結了?網購該怎麼辦?外賣該怎麼叫?這最後一公里有沒有配送?再者,網絡購物的退換率都知道很高,這樣折騰幾次,幾塊錢包郵的商家能扛得住嗎?物流還有“蛋糕”分嗎?如果是更偏遠的小村莊情況是不是會更糟糕?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配送——希望的田野上,農村電商繞不開的環節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電商的最後一公里指的是:配送的最後一個環節。而農村電商同樣繞不開這個環節。

物流配送問題,是發展農村電商的一大難題。在中國,農村人口分佈分散,物流運輸總量較小,導致配送成本高,返程空載嚴重。這一非常客觀、自然的地理原因,卻是農村電商發展無法繞開的大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重大瓶頸。

農村電商要想大發展,必然面臨不同於城市網購的運營模式。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破冰之舉——實現數字鄉村,不能走尋常路


農村電商的最後一公里,誰來打通?


就如同高速公路建好了,卻沒有加油站、服務區等輔助設施。農村信息高速公路在中央《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中已初步建成,會不會因為農村沒有輔助設施、輔助體系而功虧一簣?


鑑於城市電商服務收穫累累,電商大佬們曾經目光炯炯,摩拳擦掌,揮師農村。但受農村物流、硬件設備、上網條件和文化技能等各方面的制約,各大電商平臺似乎有些心灰意冷,農村又陷入沉寂。事實證明,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對大多數鄉村來說還是任重道遠。

因數字鄉村而誕生的“村振”平臺,一經上線便再次點燃了農村電商工作的烽火。“村振”立足於建設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不僅建立起政務數字治理體系;還建立了雲上農村集市、涉農服務;利用村級管理員一線服務團隊,做到真正地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不斷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並在打通鄉村最後一公里物流體系上,發揮重要作用,打破數字鴻溝,讓互聯網+農村真正地為老百姓謀福利。

“村振”平臺的模式,既是實現數字鄉村戰略目標落地的實踐,也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有效手段之一。

最後一公里的農村電商市場,不僅在地理上,更在物質、文化和消費心理上。在擁有眾多人口的中國農村,市場前景令人欣喜。但是我們也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農村電商發展面臨著五大瓶頸,除了物流之外,還有觀念瓶頸、人才瓶頸、政策瓶頸、模式瓶頸等等。

唯有真心實意打開瓶頸,農村電商才能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