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8% 大中小型企業均呈現復甦態勢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4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8%,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

同日公佈的財新制造業PM跟官方製造業PMI走勢一致:4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錄得49.4,較3月回落0.7個百分點。

對於4月官方製造業PMI數據,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本月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改善,主要原因是我國疫情防控向好的形勢進一步鞏固,逆週期政策逐漸發力,工業生產加快恢復,帶動經濟景氣改善。”記者注意到,繼上月製造業PMI指數環比回升16.3個百分點後,本月環比回落了1.2個百分點。就此現象,溫彬認為,“這是因為2月PMI指數處於歷史低點,市場對3月經濟恢復的預期較強,導致上月環比加快回升,而本月PMI仍是2018年9月以來的次新高,說明經濟景氣在繼續改善。”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時說,“4月份,製造業生產經營狀況較上月繼續改善,但擴張力度有所減弱。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汽車製造、石油加工等9個行業PMI指數高於上月,紡織、化學原料製品、造紙印刷等12個行業PMI指數低於上月。”據趙慶河介紹,本月主要特點:一是復工復產持續推進。生產指數為53.7%,低於上月0.4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活動繼續保持復甦勢頭。從勞動力需求看,從業人員指數為50.2%,企業用工量連續兩個月增加。截至4月25日,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調查已復工企業中,77.3%的企業復產率達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高於上月9.4個百分點。

二是大中小型企業均保持復甦態勢。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1%和50.2%,比上月回落1.5和1.3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從生產活動看,大、中、小型企業生產指數分別為54.1%、53.3%和53.4%,生產均繼續回升。

對於大中小型企業PMI都重回榮枯線之上,溫彬對記者說,“這說明一系列扶持民營、小微企業的政策逐漸發力,企業經營狀況出現了積極改善。”

三是需求恢復弱於生產。新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低於生產指數。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紡織、紡織服裝服飾、化學原料製品等15個行業新訂單指數低於生產指數,行業需求復甦滯後於生產。調查結果顯示,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佔比高達57.7%,部分企業反映市場需求疲軟,產品銷售面臨困難,訂單回補尚需時日。

四是進出口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國外疫情加速擴散,全球經濟活動劇烈收縮,我國外貿面臨較大挑戰。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33.5%和43.9%,比上月下降12.9和4.5個百分點。部分製造業企業反映新簽訂的出口訂單銳減,甚至已開工生產的訂單被取消。

值得注意,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上月: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高於上月0.9個百分點,其中建築業和服務業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據趙慶河介紹,首先,建築業活動加快恢復。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7%,較上月上升4.6個百分點,其中土木工程建築業高於總體。從勞動力需求和市場預期看,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分別為57.1%和65.4%,比上月上升4.0和5.5個百分點,在復甦傳統基建、加快新基建等政策推動下,建築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

其次,服務業穩步復甦。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在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增加公共消費等政策推動下,服務業多數行業業務活動穩步恢復。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50.0%。其中,與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零售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60.0%以上,企業經營活動恢復較快;近期各地餐飲消費活動重啟,餐飲業較上月明顯回暖,商務活動指數升至60.0%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及技術服務商務活動指數上升明顯,新動能進一步助力我國經濟復甦和消費增長。

“雖然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但部分行業復工復產仍然比較滯後。住宿、文化體育娛樂、居民服務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商務活動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45.0%以下,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趙慶河還表示。

從上面可見,本月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指數都位於榮枯線之上。

就此,溫彬認為,這說明我國經濟活動進一步改善。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疫情在海外疫情形勢比較嚴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在全球貿易受到較大影響的形勢下,下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要更加以我為主,大力激發國內需求加快恢復,促進傳統消費加快回補,培育發展線上消費等新模式,推動傳統基建加快復甦,加快新基建激發經濟活力,並要做好出口轉內銷相關安排。

在政策上,溫彬表示,“宏觀政策要以更大的力度對沖疫情影響,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通過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發行特別國債等措施,加大對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領域的支持。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加大對製造業、新老基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動。在一系列政策的保駕護航下,預計我國經濟將延續改善趨勢,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望“浮出水面”,下半年經濟增速將繼續回升,全年經濟增長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