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接上集:

天書奇譚,隱藏在黃帝內經中的千古謎題

假如你生活在遙遠的秦漢時代,某天頭疼腦熱打算去看個病,那你多半會面臨如下幾種選擇:

第一種是昂貴的藥物療法,醫生會用各種草藥熬製出顏色和氣味都很可疑的濃稠湯汁讓你喝掉,至於喝完會當場痊癒還是當場嗝屁,概不負責!

第二種是便宜的祝由療法,醫生會畫一道符,然後念著咒語燒掉再用水化開,你得真誠的懺悔罪惡然後一飲而盡,具體有多大效果,只能說隨緣。

第三種完全免費,官府會定期舉辦大型的儺戲表演,為廣大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民群眾消災祈福,你可以和大家一起去唱歌跳舞,然後碰碰運氣。

如果以上三種治療方法你都不能接受,那麼醫生就會嚴肅地宣告,你會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以某種方式痛苦或者快樂的死去。

沒錯,預言死亡是古代醫生們的日常工作之一。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專業醫生群體,他們通過《黃帝內經》中黃帝與岐伯的一問一答奠定了整個職業的理論基礎。而關於預測死亡的理論依據,同樣也記錄在這裡,摘錄一二:

《玉機真藏論》: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藏脈見,乃子之期日。…目眶陷,真藏見,目不見人,立死。

一個人突然消瘦,形容枯槁,喘不上氣,呼吸時身體顫抖,六個月內必死。如果這樣的身形,胸中的疼痛牽引到了肩頸,一個月內必死。…如果有上述的一切表象,且眼眶下陷,腹中疼痛,眼睛失去神采,那麼死亡就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明代御醫王九達在點評《素問 決生死論》篇時,用一句話點明瞭醫生預言死亡的職業性質:決生死,辨別孰為死,孰為不死也。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東漢針灸畫像石拓片

鳥身人首的生物就是扁鵲

最早的名醫叫做扁鵲,原名秦越人,本是戰國時勃海郡鄭地(山東臨淄市)的旅館老闆。扁鵲一詞來源於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神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把他稱為扁鵲。

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扁鵲這個人原本不會醫術,年輕時遇到過一個奇人叫長桑君,這個長桑君說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現在有一個秘方要傳給你,以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給你了。然後扁鵲按照這個秘方吃了一個月,忽然就變成了人肉B超機,能肉眼透視人體。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中學語文書裡還有一篇《扁鵲見蔡桓公》的課文,歷史上沒有蔡桓公這個人,倒是有個齊桓公,曾在上蔡(河南駐馬店市)做過君侯,也稱蔡桓侯。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扁鵲發現諱疾忌醫的蔡桓公病入骨髓的時候,就斷定蔡桓公命不久矣,果然蔡桓公只活了五天就一命嗚呼,這大概是歷史上明確記載的第一個由醫生預言死亡的案例。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古人的生死觀念和現在不一樣,比咱們要豁達得多。生了病就請醫生診治,醫生髮現病情太重,已經醫藥罔效,會盡可能的把病人去世的準確日子告訴家屬,方便提前安排後事。事死如事生,病人可以走得安安穩穩了無牽掛,也算是國產版的臨終關懷。

傳說就是扁鵲發明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他的理論根據應該是《素問 脈要精微論》中所說得: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診脈時觀察病人眼睛的神氣,觀察五色的表現,發現病人五臟的有餘和不足,六腑的強弱,形體的盛衰,就能決斷生死。

關於扁鵲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內容大多荒誕離奇,就不再一一列舉。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漢朝以前的醫生,往往兼任著治病、祝由(唸咒語治療)和預測死亡的職責,診所門口掛的牌子從右到左會依次寫上“療疾病、祝由科、斷生死”。

西漢中期,董仲舒寫了個《舉賢良對策》獻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論語》變成了教育部指定教材。醫科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人的事還沒整明白鼓搗什麼死人啊!從此預測死亡轉入地下,成了只能幹不能說的工作。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當時的醫生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是方士,也被稱為欽天監星官,是政府設置的觀察星象的官員。

古人認為日月星辰的運行週期、路線和位置,與地面上人們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可佔吉凶之象。

早在《周禮》中就有過相關記載,說有個叫保章氏的星官記錄星辰日月的變動,以觀天下之遷,當然他只給周王室一家子服務。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隨著春秋戰國時代天文學的發展,到兩漢時代用星辰變化來預言帝王將相的死亡,已經成為很常見的事情。

漢惠帝二年,星官奏報:東北方向發生了天裂,寬十多丈、長二十多丈,很快周勃就誅滅了呂氏集團的政變。

漢景帝三年,星官奏報:北方的天空中出現長十餘丈的紅色人形流星,不久後就爆發了七國之亂。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在星象學中,最主要看兩個天體的變化。一個是木星,又叫歲星,每11.86年運行一周天,古人取約數為12年,以其位置來紀年,視其進退左右以佔妖祥。

另一個是太陽,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是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所以日蝕則帝危。除此之外,天上每一顆星,都對應著地上的每一個人,越是大人物,遇到病危的時候,就越有明顯的星象示警。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比如漢武帝接到星官報告說有一顆巨大的流星墜入長安城,就知道自己的愛將霍去病肯定是不行了。諸葛亮死前,也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動,投入季漢軍營。

不過一來這種占星術的精準度不夠高,二來適用人群太狹窄,除了帝王將相,惠及不到百姓。到了三國時代,隨著社會再度動盪不安,民間再次出現了一位神秘的名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華佗。


華佗來歷不明,很有可能是印度人。古印度語中藥的發音是agada,佛教傳入中國後,譯經大師竺法蘭和攝摩騰在洛陽白馬寺翻譯第一部佛經典籍《四十二章經》時,就把agada寫成中文阿伽陀。

古代漢語中華字的讀音與伽字相近,華佗二字發音與gada幾乎一樣,只是省去阿字,就像古印度語阿羅漢在中國僅稱羅漢是一個道理。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在《三國志》中華佗所用過的各種治療方法,在比《三國志》成書更早的古印度佛教傳說中有一模一樣的記載,只是人名地點換了而已。而且和華佗傳說緊密相關的麻沸散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原產於印度半島的曼陀羅花。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當時的醫生是社會地位很卑微的賤業,所以華佗的事蹟只能被記載在《三國志 魏志》中的《方伎傳》裡面,其中一共十六條醫案中有六條是預測死亡而不是治病救人的,摘錄幾則: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說有個縣吏四肢煩躁,口乾,聽不得人聲,排不出小便,華佗說讓他吃點熱的東西,吃完出汗就會沒事,不出汗三天後就會死。結果那縣吏吃完熱食沒出汗,三天後果然就死了。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裡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說有個督郵病癒之後,請華佗來把脈,華佗說你身子還虛,千萬別啪啪啪,不然會吐舌數寸而死。不料這督郵老婆聽說老公病好了,就從百里之外來看他,晚上兩口子親熱一番,過了三天督郵果然暴斃,舌頭吐出好幾寸長……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三國時代還另一位名醫張仲景,但奇怪的是翻遍《三國志》也找不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直到一百年後,皇普謐的《釋勸論》中才首次提到他醫術很高超: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

張仲景當時的身份根本不是醫生,他曾在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自序中說:長沙太守南陽張機仲景。按時間地點推算,他應該是道教創立者張道陵的後人,地地道道的巫師!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到了唐朝初年,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位中華文明史上極其重要的人物把佛教理論、道教理論、星相、中醫推斷生死的方法等等糅合在一起合稱星相命,流傳至今。

古人以干支紀年月日時,每個人出生都有四個天干和四個地支,就是所謂的八字。根據八字能推排出每個人相對應的星宿和神煞的位置,從而推斷其人的命運。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星象學肯定了每個大人物的命運都和日月星辰相關,命理學則肯定了每個普通人的命運都和出生時間相關。這種二分論的觀點,揭示了失傳已久的把時間和空間帶入預測過程的秘密,但僅僅曇花一現就再度消失的無影無蹤。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從唐初到開元年間,中國逐漸攀登到了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的最高峰,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可謂輝煌燦爛。安史之亂前雖然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但在大部分人看來,只不過是和諧社會中的一丁點不和諧聲音而已。權貴們依舊醉生夢死,百姓們熱衷於鬥雞走馬,每個階層都樂觀地認為自己趕上了盛世樂享太平。

然而有位偉大的智者卻在這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的繁華世景中,看到了即將爆發的重大危機。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他意識到由於社會分配的嚴重不公、政治統治的空前腐敗、道德水準的急速下滑、再加上藩鎮割據的體制性毒瘤無法剷除,在不久的將來國家必將走向崩潰的悲劇。

到了那個戰亂四起、人人自危、千里蕭條、白骨露野的時候,人們將不再專注於生前能得到多少享樂,而會關注起自己死亡的時間和方式。

於是在這位智者的不斷努力下,再次完善發展並且把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命理學理論推到了巔峰,他就是玄學宗師李虛中!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李虛中,河北大名(邯鄲)人,自幼聰明好學,尤其喜歡研究陰陽五行的學說。唐貞元十一年,他考上了進士,仕途一帆風順。

他三十五歲時就已經顯示出驚人的才華,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百不失一二。只要瞭解了一個人出生的時刻,就可以推斷出這人死亡的年頭,一百次推斷都不會錯一次。

很多人都想和他學習,可不知道為什麼總學不到真本領。欽天監的星官們對他嫉恨得要死,為了避禍,他申請到河南、劍南等地當了許多年的外放官員。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也就是在遠離京城的那些年裡,他了解到了底層民眾的疾苦。關中大旱,餓殍遍野,貪官汙吏還要徵苛捐雜稅。藩鎮割據,如狼似虎的官兵們經常夜襲村莊,割下上千個平民百姓的頭顱,虛報戰功向朝廷討要封賞。

李虛中屢次上奏朝廷針砭時弊,卻都石沉大海。就在他感到絕望的時候,中國歷史上極富戲劇性的永貞革新開始了。

唐德宗去世後,太子唐順宗即位,年號永貞。唐順宗當過二十六年的太子,對國家存在的各種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他即位後便任命自己的老師王叔文和大臣劉禹錫、柳宗元一起,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打擊貪官汙吏,削減藩鎮兵權。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擁護革新的李虛中也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可就在他擼起袖子準備加油乾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唐順宗中風,而且病情不斷加重,無法親自處理朝政。

唐順宗養病期間,宦官和守舊派大臣、藩鎮節度使們突然向革新派發難,致王叔文於死地,並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流放,永貞革新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失敗了。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這個時候的李虛中,家裡的五個兄長已經病死了四個,四個寡嫂和侄兒們都要靠他那點可憐的俸祿養活。李虛中又是個正直廉潔的人,沒有其他的收入,所以生活過得相當艱難,整整一年都吃不飽飯,房屋破舊漏雨也沒錢修補。

但他一直有種信念,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哪怕自己再苦,只要國家能有一點點希望,就還能咬牙挺住。但不久之後唐順宗突然死去,給李虛中以沉重的打擊,他知道唐朝已經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民族復興的希望在守舊派對革新派的瘋狂扼殺中徹底破滅了。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也許是極度悲憤的緣故,李虛中在唐順宗的喪禮上做出了一件幾近癲狂的事情。他撲到唐順宗的靈柩上嚎啕大哭,說自己犯下了有生以來的最大的一個錯誤,明明推斷出唐順宗應該死於癸未年,不想卻駕崩於甲申年。

在場的官員們一聽,無不大驚失色,尤其是宦官們個個面如死灰。李虛中的言下之意是順宗早在去年就已經被宦官們害死,拖到今年才發喪,這是怎麼樣禽獸不如的罪惡行徑!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在場的守舊派大臣們,立刻站出來痛斥李虛中狂悖無禮,該當死罪!謾罵聲有如潮水席捲了李虛中。偌大的朝堂之上,李虛中看不到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這些昔日為了挽救國家命運而奮鬥的戰友,他們或死或貶,現在只剩孤零零的自己。

仇恨的怒火熊熊燃燒,李虛中昂起頭,用了一種誰也想不到的辦法做出了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反擊。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他走到那些大臣面前,用平靜的聲音一個一個地說出了他們死亡的時間。室內瞬間寂靜了,可以想見這些錦衣玉食的大臣們,突然得知了自己大限的時間,從此以後每一天都在戰戰兢兢地生命倒計時,珍饈佳餚吃起來味同嚼蠟,香車寶馬坐上去如赴黃泉,無論多麼好的日子也過得神不守舍。

說到第九個人的時候,一群大臣竟齊刷刷地給他跪下,哀求他不要再說下去,李虛中輕蔑地看著這班貪生怕死的鼠輩,轉過身去傲然走出了太極殿。這一幕的風情,千年之後依然令人神往,堪稱是最輝煌的高光時刻!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這次事件以後,唐順宗的兒子唐憲宗即位,給李虛中封了個殿中侍御史的官,只有七品,負責糾察朝會上有沒有人禮儀不到位,純粹是個沒有實權的閒差,說白了就是故意冷落他。

很多人私下裡找他預測自己的命運,李虛中也無所謂,來者不拒做出了許多精妙絕倫的推算,也因此有了大筆的金錢。李虛中開始過起了神仙日子,每天忙著把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和硫磺撮合在一起煉五石散。

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在魏晉時期的上流社會廣為流行。服用後容易發燒,所以食用者喜歡吃涼東西披紗衣,看上去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模樣。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這是一種含有重金屬成分的慢性毒藥,所以沒過多久,李虛中的後背上長了個大疽,一病不起。

彌留之際,好友韓愈去探望他,責備他說:既然你能預測生死,就應該知道人的壽命長短乃是天定,為什麼要服用仙丹妄求長壽,結果適得其反!

李虛中在病榻上笑道:我哪裡是追求長壽?我何嘗不知那些仙丹是毒藥,我這是求速死啊!那些守舊派大臣怕我給他們斷決生死,不敢明著殺害我。但是暗中一定在想方設法的將我置於死地,我死得越早越不會牽累家人。更何況一個真正的醫生,豈止能給凡人治病,更應該給國家治病啊!現在朝政腐敗成了這個樣子,那些頑固的守舊分子卻如磐石一般佔據著朝堂,再也沒有變革的希望。我實在不忍心活得長久,眼睜睜看著煌煌大唐走向衰落啊!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李虛中死後不久,大唐王朝也滅亡了。命理學也歸於沉寂幾近消亡。許多醫生和術士都按照李虛中的方法來推算,卻根本做不到像他那樣精準,沒人知道是什麼原因,這種神秘的學問再度撲朔迷離。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直到清代的大醫學家葉天士的出現,秘團才得以揭開。

葉天士是中醫溫病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性格古怪,狂放不羈。別的醫學家都尊古,他卻疑古,他常常說:著於香巖之前,大可付之一炬,著於香巖之後,只恐不堪卒讀。香巖是他的號,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他之前和之後著書立說的人,都不值一提。

這麼高傲的人,哪裡看得起李虛中,覺得史書中記載的神奇傳說純屬扯淡。直到發生了兩件事,才使得他徹底改變了自己看法。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散文家錢肇鰲在《質直談耳》記載了第一段故事:葉天士精於醫,能斷生死。嘗以夏日往一鎮中,人聞葉在,因謀託疾,以試其術。時某飯罷,躍匱而出,趨至葉所。佯曰腹痛。葉按之,曰:腸已斷,不可治也。其人匿笑而還於市,言未已,委頓於地,遂死。

說有個姓時的人聽說葉天士來到鎮上,想試試他醫術真假,剛吃完飯就狂奔到葉天士住的地方,說自己肚子疼,葉天士一摸就說你腸子斷了沒得救了。姓時的笑著到集市上說,葉天士就是一騙子,我哪裡有病。結果話音未落,倒地就死了。

第二個故事被詩人王友亮記載在《葉天士小傳》中:葉嘗徒步自外歸,驟雨道壞,有輿人負以渡水。葉謂曰:汝明年是日當病死,及今治尚可活。輿人弗信去,至期瘍生於頭,舁至葉門求治。予金遣之,曰:不能過明日酉時也,已而果然。

葉天士外出遇上大雨沖斷了道路,有個人揹著他涉水,葉天士對他說:你明年的今天會病死,現在我給你治療還來得及。那人很生氣,心說我揹你過河你咋還咒我,揚長而去。等第二年頭上長了癰瘡越來越大,就去找葉天士救治。葉天士說我無能為力了,你最多活到明天的酉時,結果精準絕倫,那人第二天的酉時果然一命嗚呼。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葉天士家住蘇州,和他在同城的還有一位叫薛雪的名醫,兩個人在醫學上存在很大爭議,所以誰也看不起誰。當薛雪聽說葉天士這兩個事情之後,逢人便嘲笑說:想不到葉天士竟然幹起了算命的雕蟲小技。

這話傳到葉天士的耳朵裡,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若有所思。第一個案例時辰在正午,一摸那人的肚子,知道他吃得過飽,一聽他的喘息,知道他狂奔而來,再一把他的脈搏,脈象十分反常,便推斷他腸已斷,所以才說他不可治也。

第二個案例更簡單,伏在那人背上正好看得見他腦袋頂上生了一塊瘡,不治療的話肯定要惡化,按照經驗判斷,一年內會要命的。葉天士想到這裡,不禁拍案而起,原來命理學診斷的終極秘密就在這裡!

葉天士把心得體會總結成了一句口訣:斷死之道,一病一境。就是說要想精確地判斷一個人的生死,不但要診斷他患有什麼疾病,而且必須看他所處的環境。如果是急症,死亡的時間是可以預估出來的。如果是慢病,那麼就得看所處的環境對病情發展的影響會有多大。

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是難如登天。一病的診斷就包括望聞問切,每一條都是窮盡一生也學不完的知識。一境則更難,葉天士把境和八卦聯繫在一起,休、生、傷、杜、景、死、驚、開一共八門,可以理解為八種環境。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醫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步入了死門,還有沒有從生門逃脫的希望,不僅需要驚人的觀察力和對世態萬象的深刻理解,更需要敏銳的第六感。

六祖慧能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書本里只能學到知識,而應用的智慧則是另一回事情。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首先聲明我不是中醫粉也不是西醫黑,工業革命以後西學東漸,許多古老的學問再也無人問津,漸漸被人淡忘了,這是科學進步的潮流,不是任何人能夠阻擋的。

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中醫本身沒錯,錯的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

古人的醫學,甚至都不能稱之為醫學,很多時候醫生只能起到安慰作用,能不能治好全靠運氣,不光是中國,西方國家也一樣。

在現代醫學誕生前,中國傳統醫學(中醫)與西方傳統醫學(西醫)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微乎其微。


遠的不說,清朝宗室成員大多很短命。順治時期宗室成員平均壽命35歲,康熙時期平均壽命33歲,雍正時期平均壽命29歲,而乾隆時期最低,平均壽命僅為25.3歲。

也就是說,享受頂級醫療待遇的東方人的平均壽命在25到35歲之間。西方人也好不到哪去,文藝復興時期35歲,18世紀36歲,19世紀40歲,要知道大猩猩的平均壽命都要28歲呢好嗎?

醫學是用來改善生存與壽命的科學,新中國建立以後,醫學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水平開始大踏步提高,2015年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5.99歲,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歷史文獻總有迷信和不科學,可何必非要抱殘守缺?我們總是不能把傳統文化擺對位置,毀滅傳統文化的恰恰是那些喊著傳統文化包治百病的偏持狂們。盲目的自大矇蔽了他們的眼睛,甚至曾經有人喊著中醫申遺,孰不知死完了剩下的才算是遺產好嗎?

中醫死了嗎?傳統文化死了嗎?奄奄一息,而且更可怕的是,大多數人已經認可了這種狀態,只是默默的旁觀著。

到現在似乎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但凡有點思想的人都能夠敏銳的感覺到當代是文化的荒漠,而大多數人在這荒漠中早已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死神的囈語,行走在光明與黑暗邊緣的中醫傳奇


更多內容,

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捕風捉影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