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萬家燈火,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的民俗風情

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天官節或燈節。感覺古人真的很會起名字,對於元宵節的每個別名讀起來都感覺特別有韻味。就像我們元宵必吃的湯圓一樣,軟軟的、糯糯的。奈何元宵節剛好在正月十五,過完年不久,而對作為學生的我們而言,每年的元宵節也都只能在學校度過了。雖然在學校過元宵節也是別有韻味,但當我看到《上元燈綵圖》這幅畫時,卻被古人過元宵節那種氛圍歲所吸引,越看越是對古人滿滿的羨慕。

賞萬家燈火,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的民俗風情

上元燈綵圖局部

在古代度過我國的傳統歲時節日,那可是相當盛大而又有氛圍的,可不像如今傳統節日的味,一年過的比一年淡。古人對儀式感是特別看重的,簡單從古時的元宵燈節就能看出。羨慕歸羨慕,而我今天想透過明代金陵《上元燈綵圖》,來對明朝時期的元宵節的民俗風情做一番探討。

這幅長達2米,高0.26米,地位堪比《清明上河圖》的曠世神作,作者屬欄居然是不詳,看到這裡我我有深嘆一口氣,真想知道能將當時之地——南京夫子廟元宵節期間的街市景觀如此惟妙惟肖的繪畫出來的是何之人。然而,莫說認識他了,就連名字也不能得知啊。細緻從全畫景色來看,就可知明朝中葉時期的金陵城是何等的富饒之地。而透過這幅畫,我們除了能感受到當時金陵的繁榮之外,對於我們後人認識明代上元節文化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更能使我們體會出其中所散發出的濃濃的我國古代民俗風情。


賞萬家燈火,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的民俗風情

一、《上元燈綵圖》中風俗民情的展示

《上元燈綵圖》的作者便是我們更深入透徹的認識當時明代上元節民俗認知的媒介。在他的筆下,明朝時期金陵城的上元燈會浮現於眼前。雖然只能看到作者所截取的一小部分上元燈會的特定區域,但其中所展示的特定人群,和燈會中所特有的娛樂民俗活動一樣不少。其中上元燈節的喧囂狂歡,人們其樂融融的景觀也躍然於紙上。花燈掛滿了整個金陵城,街上人頭攢動,有放花燈許願的,有猜謎語的,真是好不熱鬧。這上元燈節在古代而言,可謂是一年四季之中最熱鬧、最狂歡的一天了。而在這一天裡官府甚至“不禁夜”,這一天的隆重性顯而易見。

賞萬家燈火,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的民俗風情

對於元宵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花燈。從高樓望向街景,漫城燈海,火光沖天,景色之美不言而喻。查閱明朝金陵城的相關資料,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這是一座文化氛圍相當濃郁的城市,這裡也聚集著各類文人雅士,飲酒、品茶、作詩,真是別緻又雅緻。這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透過這場花燈節又顯露出許多明朝時期的特色民俗風情。有彩燈花燈,賞花觀鳥,古玩貿易等等,數不勝數,這些都是明代的民俗風情展示。

細觀《上元燈綵圖》,內有熱鬧非凡的街景,人群熙熙攘攘,三孔內橋上人頭攢動,平民百姓三三兩兩,結伴而行,路上行人三教九流各色與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歡樂。街頭店鋪無不張燈結綵,街頭流光溢彩,處處散發著節日的歡樂喜慶氛圍。街頭雜技各具特色,路上行人停留圍觀,人群中不時傳來陣陣喝彩,煙花爆竹聲聲入耳,小孩嬉戲打鬧,笑聲不斷,如此盛景堪比過春節,而熙攘天下又何處不充滿著民間生活樂趣呢。

賞萬家燈火,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的民俗風情

二、從《上元燈綵圖》看萬千燈火,我們的祖先為何如此重視點燈?

火光即希望。自古以來,火不僅能給人帶來溫暖,更是人們在艱難生活中的希望。數百年來,我們的祖先都把對火光的渴望轉化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寄寓。在《儀禮·覲禮》中有這樣一句話:“祭天燔柴”。由此看來,我們的祖先比較喜歡火,火光可以驅散黑暗帶來希望,而祖先們又將這種喜愛推之於天神,感覺,這麼好的東西,神應該也會喜歡的吧。

在《上元燈綵圖》中彩燈是一大亮點,雖然我們直接看平面圖,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但秦淮燈綵卻絕對是金陵城本土的一大特色民間藝術之一。透過《上元燈綵圖》我們可以真實的,直觀的感受到金陵民間花燈藝人的絕佳才能和風采。據說,僅在明代時期,秦淮河的花燈品種就達兩三百種,且各具特色,美不勝收。秦淮燈綵之盛天下所無,果真名不虛傳。

元宵節的燈海更是直觀的表達出人們對於火的喜愛,對於燈火的追求。簡直是花燈爭奇鬥豔,燈火紛繁的使人應接不暇,恍若仙境。而《上元燈綵圖》中所呈現的花燈,更是對明代元宵花燈節花燈民俗的真實體現。

賞萬家燈火,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的民俗風情

上元燈綵圖局部

總結:

《上元燈綵圖》這一絕佳作品,不僅將明朝時期的繁華盛景展示的淋漓盡致,更是將明代金陵城的本土風土民情,風俗特色展現的一覽無遺。不僅為後人瞭解研究明代的社會風俗民情提供史料依據,更是進一步的豐富了金陵本土特色文化的研究內容。其中不但富有十分濃郁的民間生活特色情趣,而且更蘊含著極其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其中所蘊含的學術價值非比尋常,而這幅《上元燈綵圖》也是完全可以同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一畫卷所媲美的。

但只可惜,這幅絕世佳作作者不明,而這一原因,也導致了它一直被埋沒於民間。最後直至2015年1月份才被有識之士所“救”出,才得以在杭州展出。但總的來說,好在一直沒有被埋沒下去,這也剛好印證了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參考文獻:

張宏、周安慶.明代金陵“上元燈綵圖”風俗畫卷的文化解讀[J]

唐麗雅、徐永成.從《上元燈綵圖》看明朝時期元宵節的民俗風情[J].歷史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