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樑朝侯景之亂第一功臣的結局

王僧辯,字君才,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是右衛將軍王神唸的兒子,一開始是在北魏任職。天監年間,王僧辯隨父親一起來投奔梁武帝。王僧辯早年的經歷都是與湘東王蕭繹密切相關,主要工作都是給湘東王蕭繹做軍事參謀。但是梁朝內因為侯景的叛亂,王僧辯隨即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人生旅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勝利,是平定梁朝侯景之亂的第一功臣,成功助力蕭繹順利登基稱帝史稱呼梁元帝,他的結局為什麼令人嘆息!

首先讓我們一一梳理王僧辯一生的軍事歷程。

平定梁朝侯景之亂第一功臣的結局

王僧辯

初露鋒芒——平豪族與蠻人造反

王僧辯第一次露臉是平定安成郡的叛亂,安成(江西新餘)的豪門望族劉敬躬在田裡撿到一隻金龜,以為自己得到了神的庇佑,公然造反。造反一開始很順利,攻下了安成郡、廬陵郡(江西吉安)、豫章郡(江西南昌)等地。蕭繹派曹子郢和王僧辯平亂,一個月的時間,王僧辯就擒獲了想造反稱帝的劉敬躬。後來王僧辯又鎮壓了安州地區的蠻人造反。經過幾次平叛王僧辯已出入鋒芒、頗有名氣。

漸入佳境——退蕭察、擒蕭譽、拒蕭綸

侯景叛亂、梁武帝蕭衍遇難後時,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軍事策略,先行剿除稱帝路上的絆腳石——對自己稱帝有威脅的蕭氏宗室子弟。

湘東王首先討伐的是襲殺自己世子蕭方的侄子——佔據湘州(今湖南大部、廣東廣西小部)的河東王蕭譽。湘東王命令王僧辯和鮑泉率兵討伐。當時王僧辯考慮到自己竟陵(今湖北天門)的軍隊還沒到齊,想等到人馬集結完畢,然後出師征伐。生性猜忌的湘東王以為王僧辯貪生怕死、故意拖延,不肯前去,王僧辯被蕭繹砍了一刀,撤了職關入大牢,幸虧王僧辯的老母親苦苦求情才得以醫治。

鮑泉一人領軍出戰,數敗湘東王,把湘東王蕭譽包圍於長沙。湘東王蕭譽向自己的弟弟岳陽王蕭察求援。岳陽王蕭察想出“圍魏救趙”的的計謀,親自帶兵進犯江陵(今湖北荊州市),江陵人聽到消息後都感到擔憂恐懼。蕭繹心急火燎地慌忙派左右向王僧辯詢問計策,王僧辯審時度勢,建議同樣採用“圍魏救趙”的計謀,並將主要作戰思想與如何進攻、防守的戰術闡述的一清二楚,蕭繹全部按照蕭繹的作戰思想實行,使得江陵立馬轉危為安,岳陽王的軍隊無功而返(因為恐懼湘東王的報復,最後勾結西魏引以為援,封梁王,成為西魏的傀儡,蕭繹最後也是死於他值守)。蕭繹很滿意,放出王僧辯,稱之為“城中都督”。

因為鮑泉一人久攻長沙不下,蕭繹馬上命令王僧辯替代他前去指揮。梁簡文帝大寶元年(公元550年),王僧辯接下了鮑泉的指揮權,指揮眾位將領,合力圍攻,終於攻克了長沙城,河東王蕭譽被殺。

同年,在平定長沙後,蕭繹決定開始討伐侯景,邵陵王蕭綸也準備響應蕭繹討伐侯景的號召,蕭繹對自己這個很有威望的弟弟素來厭惡,派遣王僧辯以拒侯景將軍任約的名義阻遏蕭綸,邵陵王蕭綸不想兄弟操戈,兩軍在鸚鵡洲相遇,蕭綸手下劉龍武等將領投降王僧辯,蕭綸於是帶著家人親信坐船逃出了武昌城。(後向北齊求和,封為梁王)

氣勢如虹——百戰百勝,光復首都

平定梁朝侯景之亂第一功臣的結局

侯景

守巴陵,擒任約

當蕭綸的軍隊潰逃不久,在首都建康(今南京)的侯景同時帶軍沿江西進,攻取了江夏(今武漢江夏區)(俘獲了蕭繹最愛的兒子郢州刺史蕭方諸與將領鮑泉,後殺掉),攻破郢城(今武漢市武昌)後,準備進犯江陵(今荊州),沿江駐軍望風而降。王僧辯在剪除蕭氏宗族後被湘東王委派全力開始征討侯景,他的出現讓作亂南梁多年的侯景氣焰囂張頓時得到收斂,也讓侯景的肆意妄為劃上了休止符。

面對侯景兵鋒甚健的軍勢,他首先帶諸軍屯居巴陵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與侯景軍對峙,以靜制動。侯景軍連番進攻,採用火燒、圍長柵、列大戰船等辦法都沒有攻下分毫,侯景派遣負責攔截蕭繹援軍的大將任約也被蕭繹援軍統領胡僧佑、陸法和擒拿。侯景見巴陵城久攻不下,手下大將任約又被擒,只好灰溜溜地將營地燒掉連夜撤退。

往建康的逃跑路之前,侯景安排的井井有條:留宋子仙兩萬兵守郢城,遣支化仁鎮魯山,範榮希鎮江州,任延和守晉州,佈置了4條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線。

蕭繹委任僧辯為徵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長寧縣公,命令他立刻率領巴陵眾軍沿江而下討伐侯景。

克魯山,降守將

王僧辯派步兵開始進攻魯山。魯山城守將支化仁,是侯景的騎兵將領,他率領部下拼死抵抗,被王僧辯軍一戰就打得大敗,支化仁兵敗投降。

陷郢城,俘敵將

王僧辯的軍隊開拔到郢城(武昌),由於侯景部下宋子仙聚兵堅守,未能攻下。宋子仙派其部下時靈護率三千人馬,開城門出戰,王僧辯大敗敵軍,並生俘時靈護,斬首千人。宋子仙等人退守倉門,憑藉長江天險固守,王僧辯軍多次發起攻擊,都沒有攻下。因為王僧辯兵多將廣,宋子仙等感到形勢危急,但又無計可施,只好請求以交出郢城為條件,讓王僧辯放開一條生路,自己去投奔侯景。王僧辯假裝答應他們,還命令部下給他們一百艘船。宋子仙信以為真,準備乘船出發。快要出發時,沒有料到王僧辯早已命令杜龕率精兵千人,爬上城牆,同時擊鼓進軍,出其不意直抵倉門。水軍主帥宋遙率樓船將士,偷偷地從江中四面合圍,宋子仙等且戰且逃,到了白楊浦,王僧辯軍集中優勢兵力大敗宋軍並生俘宋子仙,最後把他押送江陵聽候湘東王蕭繹出宰首示眾。

蕭繹攻下郢城後加封王僧辯為侍中、尚書令、徵東大將軍。

侯景聽說魯山、郢城防線已被攻陷,便率餘部加倍趕路,退守建康(南京)。

佔湓城,駐江州

侯景叛軍範希榮此時還做摸做樣地佔領著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的湓城,等到王僧辯的人馬一來,範希榮等如驚弓之鳥一般棄城逃走。

湘東王加封王僧辯為侍中、尚書令、徵東大將軍,並賜給他鼓吹一部。命令王僧辯暫時駐留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等到各路兵馬齊集了,再選擇良機進軍。

智滅水軍,決勝侯軍

等到官軍駐紮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叛軍將領侯子鑑佔據姑孰(今安徽當塗縣),率領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在岸邊挑戰,又準備了千艘精心打造的戰船,站船兩邊各有八十把槳,划槳的人都是越人,來往突襲,快過風電。王僧辯當機立斷,決定先行剿滅敵方水軍。於是指揮小船退縮,把大艦停泊在兩岸。叛軍以為王僧辯水軍想退卻,爭相出來追趕,王僧辯水軍便驅動大艦,截斷叛軍歸路,擂鼓大喊,叛軍的戰船喪失了速度的優勢,在江心盡被王僧辯的水軍擊敗,叛軍水軍全部投水而死。王僧辯隨即率領各路大軍沿江而下,進軍到石頭城(南京市清涼山),布起連營來威逼叛軍。

公元552年3月,叛軍在江邊嶺上築五座防城拒守,侯景親自統兵一萬多士兵與鐵騎八百餘匹於西州之西(今南京以西)佈陣,想與王僧辯大軍進行決戰。王僧辯聽取了陳霸先的建議:“我軍人多勢眾,叛軍勢單力薄,應該將其分而殲之。”當即命令陳霸先弓箭手二千人攻擊叛軍西面兩城,大軍仍然結陣抵擋叛軍,王僧辯在後面督陣,再一次大敗叛軍。侯景部下盧暉略聽說侯景吃了敗仗,便交出石頭城,向官軍投降,王僧辯率部進據城內。

王僧辯探聽到侯景向嘉興逃竄後,命令侯瑱、裴之橫率精兵五千,東進討伐侯景,最後把所有侯景叛軍剿滅。

至此,王僧辯的個人事業與成就達到了巔峰,善攻善守,既有運籌帷幄之策,又有臨陣指揮之才,將水兵、步兵的指揮作戰能力嫻熟,戰必勝,攻必克,百戰百勝,無往不摧。再加上他一直是梁朝實力派湘東王蕭繹的心腹,湘東王蕭繹稱帝后,因為王僧辯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加授他為鎮衛將軍、司徒,並增加班劍儀仗二十人,改封號為永寧郡公,食邑五千戶,他原先所任侍中、尚書令及賜給他的鼓吹等待遇,一律照舊。

梁元帝蕭繹稱帝后,鑑於首都南京受到侯景的叛亂已經是殘垣斷壁、民生蕭條,江陵未遭兵災,將首都仍然設置在江陵,讓王僧辯鎮守原首都建康,讓陳霸先鎮守京口(江蘇鎮江市)。梁元帝憑藉剿滅侯景的功勞,天下歸心,如果不是定都江陵的失誤,梁元帝會在皇帝位上坐的安安穩穩的!王僧辯的第一功臣的位置也會坐的順順當當的。

天有不測風雲!梁元帝因為定都江陵,靠近西魏、易守難攻,西魏派兵南下輕易攻下了江陵並且俘殺了梁元帝。梁元帝的被俘殺,王僧辯開始犯下了兩個致命的錯誤,王僧辯的命運也開始走了下坡路。

1、拖延勤王,為臣不忠

梁元帝因為定都江陵,屬於易攻難守之地,西魏一出兵便迅速攻佔了江陵,梁元帝輕易被俘。江陵告急時,梁元帝派主書李膺徵召王僧辯到建業,任命他為大都督、荊州刺史,並特別命令王僧辯道:“宇文黑泰違背盟約,突然挑起戰爭。我朝勇將多在長江下游,荊、陝一帶的兵將,都不是強勁勇猛之人。你應該率領精兵強將,星夜起程,加倍趕路,以赴危難。”形式很危急,但王僧辯仍然不緊不慢,命令豫州刺史侯調等為前軍,兗州刺史杜僧明等為後軍。他對李膺說:“宇文黑泰兵眾勇猛善戰,很難與他們直接交鋒,等各路大軍集結完畢,我便率部直指漢水,截斷他們的退路。大凡在千里之外運送糧餉的,士兵臉上已有肌色,何況敵人橫穿數千裡,其糧餉必然不濟。這跟孫臏打敗龐涓時的情況差不多。”王僧辯沒有把梁元帝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不是直接與西魏軍隊正面交鋒,而是想直接率部截斷敵人的後路,這無疑是想把梁元帝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王僧辯遲遲不派精兵援救,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殺。梁元帝被西魏俘虜和殺害後,王僧辯與陳霸先擁立王僧辯和陳霸先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帝,王僧辯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梁朝的實際掌控者。

2、一意孤行,更立皇帝

蕭方智稱帝后,北齊效仿當年梁武帝趁六鎮之亂時立北海王元顥為魏帝的做法,扶植蕭淵明為梁主,企圖攪亂南梁的局面。

蕭淵明系梁武帝蕭衍之侄,547年梁軍北伐徐州時兵敗被俘,人物猥瑣,又是敵國所立,自然不能接來。王僧辯開始嚴辭拒絕。但因為梁軍在合肥東關阻擊北齊強送蕭淵明南下的北齊上黨王高渙戰敗,資歷極深的梁將裴之橫竟在此戰被齊軍斬殺。王僧辯快速改變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納蕭淵明為主。

王僧辯廢蕭方智而接納蕭氏遠枝,最大的意圖就是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一方面讓北齊退兵解除對方大兵壓境的危險,另一方面想恢復首都南京因為侯景之亂後的民生和經濟,第三則是盤算著蕭淵明無威信、無兵力,自己仍然是最大的當權派,蕭淵明再厲害也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梁元帝一系已成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號召力的梁朝繼承者。而梁元帝死後,王僧辯要想穩定局面來凝聚江南散亂的人心,梁元帝的兒子蕭方智無疑是最佳人選。

王僧辯此前遲遲不派兵援救首都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殺,已經在政治上犯下了為臣不忠的錯誤,在軍隊中、在梁朝文武中、在民間老百姓中都喪失了一部分人心。廢蕭方智而接納蕭氏遠枝,則更是喪失了大部分人心,犯了下極大的政治錯誤。

平定梁朝侯景之亂第一功臣的結局

陳霸先

當初,王僧辯和陳霸先一起消滅了侯景,兩人感情很好,王僧辯為兒子王頒迎娶陳霸先的女兒,但趕上王僧辯母親去世,所以還沒來得及成婚。王僧辯居於石頭城,陳霸先在京口,兩人稱得上南梁的中流砥柱。

王僧辯接納蕭淵明前,陳霸先派遣使者苦苦勸阻,王僧辯始終不肯答應。陳霸先暗起殺心。陳霸先趁著王僧辯通知他準備抵禦北齊軍隊的機會,召喚部將心腹侯安都、周文育等人議定計劃,陳霸先重金賞賜將士, 水陸兩路並進,準備突襲王僧辯的駐紮地石頭城。侯安都從石頭城北,棄舟登岸,翻牆進入王僧辯的臥室,陳霸先的精兵則從南大門進城。

王僧辯當時正在辦公,門外剛稟報說有兵殺來,侯安都即刻從內室出來。王僧辯急忙逃走,遇見兒子王頠,和他一起逃出了屋子接著又逃上了南門樓,王僧辯英雄一世,懦弱膽小的毛病再次發作,慌忙跪拜請求饒命,最後無賴束手被擒。陳霸先說:“我有什麼罪,你要和北齊軍隊一起討伐我?”還問:“既然要對付我,為何石頭城沒有防備?”王僧辯明知陳霸先故意找藉口但不敢反駁,只好低聲下氣地說:“讓你負責北方門戶,怎麼說沒有戒備?”但多說無益,於事無補,當夜,陳霸先絞死了王僧辯父子。

王僧辯是一位軍事才幹重於政治素質的將帥,對政治局勢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江陵政權滅亡前後,他以拋棄梁元帝的政治代價,換取對建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此舉雖然遭受了滿朝文武、老百姓的非議,但王僧辯另立新主蕭方智換取了更大的權力。到了蕭淵明事件時,王僧辯得錯誤決定把自己推向了不仁不義、甘為北齊傀儡的局面,千夫所指!既導致了自己被盟友陳霸先的突襲殺害,也導致了南朝剛剛穩定的內部局勢又重新變得動盪起來。此後一段時間內,陳霸先開始了與王僧辯的親信、王琳、北齊的戰爭,好不容易從侯景之亂走出來的江南百姓又一次遭遇了兵禍連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