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醫藥新基建!

作者:三耳

大疫之下,必有新政。果不其然,新基建的號角,吹響了。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的範圍: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說白了,這是一個有別於舊基建“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屬於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這意味著,新基建將以國之重器的身份,以雷霆萬鈞之力磅礴於市。醫藥行業新基建,同樣撲面而來了。

押注,醫藥新基建!

得場景者得天下

這次疫情,給健康中國提出了兩個挑戰。其一是公共衛生系統應對突發疫情的能力,其二是醫療物資持續抗疫的能力。

如何解決?國家向世人展示了一份答卷:一方面是動用國家力量,集中優勢,一省對口支援一市。另一方面是發揮互聯網這個增量,線下滿足不了的交由線上解決。

以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受限於應用場景,民眾大多隻知道其存在,卻不知道其意義。現在,疫情給它們來了一場大練兵。

居家措施下,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線上辦公、網上買菜等互聯網平臺火爆,民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看病、購藥,辦公乃至是採購生活用品。人們每天盯著的疫情動態,使用到的健康碼,都是大數據的直接呈現。

醫藥界的新基建

新基建下的中國,產業結構、形態將迎來了屬於數字經濟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投資者看到了狂歡,實業者看到了復甦,國家看到了未來,醫藥行業則看到了新路。

——製藥。過去,臨床實驗和醫療記錄等數據存有割裂,研發和市場嚴重脫節,產出相對滯後,但是大數據介入之後,則可以將數據直接呈現,從而優化生產流程。

在新藥研發上,科研人員可以在海量的臨床記錄和論文中,發現創新藥的機會,提高成功率尤其是全球範圍內的疾病檢測模式,有利於新藥的開發。

——流通。以往,藥品流向往往來自於人工收集數據,各商業反饋的表格,再進行人工分析,時效滯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之後,藥品流向實時更新,幫助決策者快速進行決策。

國家已強調,構建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其中,通過全國通用的001醫藥電子資料管理平臺,首營報告、檢驗報告、合同等資料均實現了在線交換和管理,全程留痕可追溯。

——終端。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醫療機構、藥店和醫藥電商都是構成藥品、醫療器械銷售終端的基本形態。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作用下,未來手機可能也成為一個聽診器,健康管理數據化。機器人藥師、醫院物流機器人等產品獲得發展,用藥大數據將給醫生提供建議。

此外,處方流轉平臺將給處方外流提供便利,醫院周邊的藥店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智慧藥房、無人藥房、共享藥師等形態進一步服務公眾。電商自然不會放過醫藥這塊蛋糕,鼓勵醫保線上支付將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在過去,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讓企業活得更好,現在是讓企業活下去。未來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它們猶如電力設施一樣,變得不可或缺。

裂縫中看到希望

回顧2019年制定的2020年的計劃,大多已變得面目全非。大疫之下,一季度全國GDP同比下降6.8%,一些企業倒閉、人員失業,但需要認清,萬物皆有裂痕處,那是光之來處:

經此一“疫”,戰果絕非僅有衝突與恐懼,也有石破天驚的重生。這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加強,又是世界醫療衛生體系的一次衝擊,醫療衛生系統、醫藥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經此一“疫”,產業結構必將重構,雲上的各個脈絡構建成了雲上中國。

社交、生活、管理等線下場景,迭代到互聯網上就是一種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運營方式,“互聯網+醫藥”有了更為龐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經此一“疫”,過去很多找不到運用場景的科技或者產品,紛紛找到了突破口。5G、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鞏固了新經濟業態,醫療智慧化、監管智慧化、醫藥資料數據化是趨勢所在。

在這個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年代,一些新職業會出現,而對於那些沒有自我迭代的職業將面臨消失。未來,很多人都會變成無用之人,醫藥鏈條上的部分人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這絕非危言聳聽。

最後想說,沒有一場挑戰是如期而至的,所有的變化都在不經意間到來。天下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只有跟上時代步伐,才是生存、發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