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中國突破美國包圍政策,取得周邊外交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今年要召開的一系列東盟峰會,包括剛剛簽訂的RCEP,今後會有的“10+3”(東盟加中日韓三國的領導人會議),以及之後作為東盟加中國這樣的“10+1”會議,還有馬上要召開的東亞峰會。這種制度性的東亞區域合作的會議,從1997年以來一直都在舉行,是東亞區域周邊合作裡重要的一種機制。

這些會議的召開應該說體現了中國非常重視周邊外交的行動。這個背景下,中國和中國周邊這種區域合作的關係,穩定地繼續向前推進。尤其在目前美國對華施壓的一種戰略態勢之下,中國與周邊國家繼續推動這種區域合作,簽訂了RCEP,和東盟國家這種合作關係還得到進一步具有制度性的提升。

蘇浩:中國突破美國包圍政策,取得周邊外交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際上相當於西太平洋國家間的自由貿易的基本建構協定,區域合作的一體化進程可以再向前大大推進一步。那麼再一個就是中國和東盟國家應該說在疫情以來相對的經貿合作的關係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東盟國家近幾年在中國對外貿易伙伴當中,居於第二位,前三位分別是歐盟、東盟和美國。那麼現在來看,疫情之後,東盟與中國雙方繼續深化,現在實際上已經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所以中國東盟建立關係,經濟合作關係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特朗普時期的壓力下,中國在東部和東亞國家之間的合作還能夠進一步的再深化,這些成就,我想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這實際上是地緣上的原因所決定的。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周邊國家,國家有時候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上或者政治上更多傾向美國,事實上由於他們和中國地緣的接近,導致不可避免地需要和中國處理好關係。地緣接近,項目聯繫在一起,導致這些國家必須要重視和中國的關係,甚至把中國的關係放在首要位置,這使得中國和這些國家之間處理雙邊關係有一種客觀的地緣基礎。

第二,中國和周邊國家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之上,保持著雙方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的外交傳統。實際上中國與周邊國家早在50年代,就與緬甸、印度共同倡導的這項原則,還有同期召開的萬隆會議、亞非首腦的會議。實際上發展中國家間合作的原則,現在是深入人心的。形成以後,一直到今天,這些原則都指導著中國和周邊國家間外交合作,因為有一個非常好的共通的外交的言行和行為的基礎,我們有睦鄰友好的外交的傳統。

第三,現在我們中國所推動的在新時代下的新型外交理念,這些理念有的周邊國家也接受,形成了我們共同的外交的認知和方針。那麼這裡麵包括無所替代的,睦鄰、富鄰、安鄰的外交的原則,使得中國周邊國家在區域合作的框架之下,建立了一個深度的項目間的協調與合作,特別是習近平主席上任以來積極倡導的命運共同體和這種新型國際關係的推動,是強調在互利共贏的趨勢之下,來實現整個周邊國家這種合作。由於中國和周邊國家的深度合作,形成了一種共同的基礎,理論上的基礎和大家在研究中有指導性地連接。尤其是我們推出了“一帶一路”,這麼大的區域合作很漂亮,有很多周邊國家積極響應,我們中國和周邊國家形成了非常好的戰略對接的互聯互通基礎,也證明了高一個層次的這種制度化、系統性的合作。

第四,美國大選結束以後,新的全球化和虛擬化兩大趨勢下,雖然新時代會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美國的退出或是把利益全球化也好,當然有一些國家像日本,現在也對這戰略有一定的保留,但整體地來看,在信息化和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中,特別是在亞洲東亞地區,它依然保持向前發展的勢頭。

蘇浩:中國突破美國包圍政策,取得周邊外交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馬上要召開的東盟系列峰會,就是個最典型的代表,在這種“10+3”的東亞合作框架之下,中國與周邊國家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的經濟上的深度融合,或者是現在的話說叫我們新建構的這種產業鏈和供應鏈。所以經濟上深度的相互融合,也導致了國家的相互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互利共贏的經濟結構,這種現狀依我個人的概念,把它稱為“平軸模式”。在這個模式框架下,橫向的、縱向的經濟合作,是深度合作、深度融合的,東亞國家間會建立一個非常深度的這種產業的供應鏈的融合,所以使得東亞合作的這種深度和廣度都在大大地提升。

區域合作不僅包括在剛才所談到的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東盟國家,更是在這個框架之下最新的經貿關係、產業鏈的建構、人員的往來和包括金融的甚至於未來的互聯網互聯互通,或者是全面的互聯互通的這種深度的融合。所以它不單是東盟的,也包括南亞國家、中亞國家,當然還有前不久上海合作組織的領導人峰會。我們“一帶一路”框架下有很深入的融合,中國的周邊,應該說中國整體的周邊外交都有非常好的開展,但現在雖然面臨很多挑戰。

蘇浩:中國突破美國包圍政策,取得周邊外交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進展當然就是兩個軌道,一個是融合、合作,當然有一些挑戰和麻煩並存。在整體來看,周邊外交裡面,我覺得這個還是貨幣供應的融合的這種大趨勢更加強。亞洲地區的國家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尤其在疫情之下,這些國家受到了一些障礙,所以都需要把經濟的復甦,那麼作為重要的任務,擴大發展的任務,基本上中國確實跟周邊國家有更好的連接點。

本來互利共贏產業鏈在全球模式下是很深的,現在在疫情之下,因為中國是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的復甦國家,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恢復,就更需要依靠中國進行經貿合作,無論是雙邊經貿項目的深度合作,還是多邊制度框架下的經貿合作,都需要和中國相連接。中國其實和周邊國家會有些小矛盾,日本也好,越南也好,會有一些領土、海域爭端問題,但是我們經濟上的深度融合使得我們完全分不開。比如有一些我們的雙邊關係,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尤其是經濟上的基礎,所以與周邊的合作是一種交叉式,才能保持我們之間的關係能夠穩定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