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開學典禮致辭:請不要把你們的努力只用於自己的輸贏

【家國天下·群體】

作者:Bella

1 努力不是回報的全部要素

2019年4月12日,在日本東京大學的入學典禮上,著名的女性主義學者、東京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上野千鶴子女士發表了精彩演講。不同於一般的開學致辭,上野教授沒有給新生們描繪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桃源世界,而是犀利地指出了在高校和社會依然盛行的性別歧視等不平等的問題。但她的目的並未止於敲響警鐘,而是進一步啟迪學生以客觀、開闊的視角認識這個世界,並重新思考努力的價值。

在演講中,她說:“……請你們不要忘記,你們所獲得的回報,並不是你們努力的成果,而是你們的環境所賦予的。你們今天之所以能覺得‘努力就有所回報’,是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裡,你們周圍的環境激勵你們、敦促你們、為你們提供支持、褒獎你們所取得的成就。世界上有即使努力了也無法得到回報的人、有想要努力卻無法努力的人、有因為過於努力而身心崩潰的人,也有在努力之前先被澆一盆冷水的人——‘你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做到’‘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做到’。請不要把你們的努力只用於自己的輸贏,不要把你們獲得的得天獨厚的環境與能力,用來貶低那些沒有你們那麼幸運的人,而是要用來幫助他們。

這番話給如今崇尚“努力就有回報”的世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讓我們從自我崇拜、自我建立的迷狂中暫時清醒了一下:被成功學成功洗腦的我們很少意識到,原來可以努力、可以得到回報是一件多麼幸運、多麼珍貴的事情。把功勞都歸於拼搏和聰明的人自然不會感恩,自然沉浸在“成功人士”的美夢中,不會思考上天賦予自己這樣的機會到底是為了什麼。

東京大學開學典禮致辭:請不要把你們的努力只用於自己的輸贏

2 可怕的優秀

最近被網友口誅筆伐的鮑毓明,為教育部認證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國家外國專家局認證外國專家、著名公司高管、高校的研究員,擁有中美兩國律師資格。他滿腹心計行事周密,甚至試圖用自己的“能力”鑽法律的空子。“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高智商高能力的人犯罪,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二戰期間,15個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通過萬湖會議將1200萬猶太人送進了集中營;在美國,智商167的特德·卡欽斯基在18年間寄出了24枚炸彈,是令FBI最為頭疼的罪犯;2019年4月,斯里蘭卡發生了連環爆炸案,導致321人死亡,在這些自殺式襲擊者中,大部分人出身於富貴人家,接受過高等教育……

人若失去了是非與良知,越有本領越可怕。但誰也不會突然就變成一個恐怖分子,所有的淪陷,幾乎都是從一個“自我”開始:人只想著滿足自己,就不會進行奉獻和投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名利雙收,一旦有不如意的地方,便想盡辦法消滅和報復。同時,眼裡只有自己的人不會將幫助視為恩典,將機會視為幸運,只覺得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一邊高高在上俯視眾生,一邊盲目瘋狂地掠奪和爭搶。

東京大學開學典禮致辭:請不要把你們的努力只用於自己的輸贏

3 遠距離的“愛”與“正義”

網絡讓世界成了地球村,再遠的地方發生的事,都能及時地被影像、圖片和聲音帶到身邊。異地的事情很容易引起人的同情與共鳴:面對災難和慘劇,馬上進行安慰鼓勵與開導;聽到不人道的言論,立刻拿起用電腦手機表達義憤、進行批判。在對愛與正義的高呼中,我們以為那些高大上的言語就是自己真實的樣子。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一個人可能一邊對著支援武漢的新聞熱淚盈眶,一邊衝著不願上網課的孩子破口大罵;一邊對國際疫情爆發表示揪心難過,一邊對生病的愛人說著“多喝熱水”,卻連一頓飯都不肯為對方做。拉遠的距離讓我們的愛不需要有任何具體對象,沉浸在道德感和正義感中的人心安理得地規避了在現實生活中愛的責任,並對別人的請求與批評充耳不聞。

相隔萬里的情感對人的行動的作用微乎其微,一旦表達完高尚的情感或者對哀傷感到疲憊之後,人就會悠閒地退回自己的生活。因此,前一天還在為疫情悲傷,後一天就會在手工和廚藝的比拼中歡呼。

所以,可以說絕大部分的人的努力都是為了自己。比起直接追求自己的財富與地位,一種更華麗光鮮的做法是立起“為了別人”的大旗。而越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懂得用情懷和志向掩飾自己。這並不是說一切的“普世幸福”和“共同命運”都是虛假的口號,而是要看喊出這樣口號的人究竟如何。一個人若是對眼前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對身邊的愛人都不會溫柔珍惜,對膝下的兒女都不懂得耐心和接納,怎麼可能對更遠更多的人付出感情和精力?

東京大學開學典禮致辭:請不要把你們的努力只用於自己的輸贏

4 我們只是管家

人總是覺得一切的財富都是自己得到的,因此我們是所有者;卻從來沒有想過,今天我能有一份體面高薪的工作,離不開之前接受的良好的教育;而對於住在貧困山區卻和我有同樣智力的人來說,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有這樣的機會,本身就不是基於自己的努力。更加醜惡的是,我們擁有資源之後,不會致力於改善不公、幫助弱者,反而瞧不起那些沒有資源的人!可能會有人說:“除了後天的資源,我還有較高的智力啊!”的確如此,可這更不是我們自己的創造,而是白白得到的恩典。不明白自己是資源財富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一切的努力就都是為了自己。

在《復活》的結尾,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讀到了《聖經》中兇惡園戶的比喻:園戶本是被派去葡萄園為園主工作的,他們卻把葡萄園看作自己的私產,彷彿園中之物都是為他們而設,他們只管在園中享樂,竟然忘記了園主,殺害了向他們提到園主、提到他們對園主應盡義務的人。

經歷了一切後,聶赫留朵夫終於明白:“我們的所作所為也是這樣。我們抱著一種荒謬的信念生活,認為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其實此種想法乃是迷悟,須知我們是奉派到這世上,是為有所為而來的。可我們自以為活著就是圖快活。所以很清楚,我們也如那不依園主意願行事的園戶一樣不會有好下場。主的意願就表達在這些箴言之中,只要人們按此行事,人間也就能建立起天堂,人類也就能得到最大的幸福……”

謹守身份的努力,才能收穫甜美的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