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忽視的事物發展的簡單道理,肖戰《光點》議論紛紛的背後

截至4月27日下午3點,人氣藝人肖戰的新專輯《光點》銷售額突破8485萬元,成為了QQ音樂的數字專輯銷量的TOP1,但於之相伴的是質疑,大抵上就是這樣一位唱功和音樂造詣放眼樂壇堪稱平平無奇的idol,何德何能登頂第一呢?緊接著“如今的音樂傳播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說法又出現了。這個說法從前段時間《驚雷》爆紅時就一直被很多人所談論的,或者說每每有一些“口水歌”爆紅時就會被翻出來談論,理由是如果糟糕的音樂佔據了市場,那麼好音樂就不能出頭了。

這個說法看著很對,實際上卻忽略了一件事情,中國的音樂市場還處於成長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目前不論是短視頻裡大家覺得粗製濫造的歌曲,還是如今的說的偶像佔據了音樂銷售排行榜,實際上與原本的音樂消費市場並非一個零和關係。

我們所忽視的事物發展的簡單道理,肖戰《光點》議論紛紛的背後

QQ音樂數字專輯暢銷榜

先有消費需求才有消費質量

藝術很重要的一個屬性,即得性。藝術是種特殊的產品,倘若公眾不曾得到過就難以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需求,從而導致對於藝術的低估。偶像們雖然佔據了音樂榜,卻並不意味著佔據了原有音樂市場份額,相反,對於音樂市場來講,他們的到來帶來了一定的增量市場。

就拿肖戰這件事情來說,不少粉絲甚至是第一次消費數字專輯,她們從其他領域而來,之前可能並不關注音樂領域,但她們其中的部分人卻有可能在此次消費後沉澱下來,成為音樂市場新的消費力量,畢竟有一就不難有二、三、四。

短視頻也是一樣的,在批判短視頻裡面的音樂大都不入流時,會影響受眾的音樂品味時,是否想過,相當部分短視頻的用戶之前並沒有什麼聽音樂的習慣,更說不上有興趣瞭解音樂人口中的好音樂是什麼。是短視頻使他們第一次如此密集的聽到大量不同的音樂,其中很多的音樂是他們此前的生活中從沒想過的、也不會去接觸的。

想起去年看《我是創作人》時高進和汪蘇瀧的處境,感觸挺大的。音樂無貴賤,也許有高低,但我並不打算談論音樂的高低,因為我自認為沒有資格。但不論是抖音、快手還是全民K歌和唱吧等等這些互聯網的產品,又或是嘻哈、電音、樂隊各種被專業人士指責不堪入目的綜藝,再或者是選秀以及idol發專輯,它們做到了降低了音樂的接觸門檻,輻射到更多人群,讓人們瞭解自身可能存在這樣的需求

人們有了需求,自然會去尋覓和選擇更好的內容,屆時消費內容如何更好滿足人們的需求,如何提升到音樂人眼中的高質量,這是以音樂發展為己任的音樂人可以去努力的,但目前至少沒有必要像大學生指責兒童的學前讀物很幼稚。

我們所忽視的事物發展的簡單道理,肖戰《光點》議論紛紛的背後

mc六道一曲《驚雷》雷驚了全網

為何人們總是悲觀?

我們總是聽到了太多的批判性的聲音,這讓人們覺得這個世界似乎變得越來越糟糕,但是事實上真的這樣嗎?別帶著記憶的濾鏡,認認真真從方方面面對比現在的生活和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的生活,又是一種認知偏差罷了。

人們更在意不尋常的事情,因此新聞總會更傾向報憂不報喜,除非國家有需求弘揚正能量,畢竟太尋常的事情要如何登上頭條呢?人們漸漸忘了如今這些尋常的事情也來之不易。許多小音樂人通過網絡實現了發歌的願望,不在少數的音樂人從唱片銷售、貼片廣告、播客營銷、live直播等互聯網音樂延伸形式中獲得了發展音樂事業的實實在在助益。

數字音樂衝擊了實體唱片的同時,也成就了更繁榮的音樂市場。從實體的磁帶和CD,到音樂搜索網站,再到手機端音樂播放軟件,音樂的商業模式和展現形式一直不就這麼被時代的種種變化和發展波浪裹著向前嗎?但是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是比以往更加豐富的音樂展現形式、音樂消費形式和音樂人收入來源。

用創造代替追責

談論起這件事情,我想傳遞史蒂芬·平克在《當下的啟蒙》中的觀點:很多事情如果變得糟糕,並不是誰的錯,因為這個世界自然情況下本來就只會朝著無序發展,正如熱力學第二定律一般,而我們人類要努力做的不過是運用能量和知識來對抗熵的狂瀾,併為有價值的秩序創造庇護之所。

正如亞當·斯密所說,我們真正需要解釋的是為什麼會產生財富。然而即使在今天,雖然沒有人再相信事故或者疾病的背後有惡人在搗鬼,但在討論貧窮問題時,卻總在爭論誰應該為此負責。


人們對於太多事情只質疑不肯定不解決,但任何時候,僅僅是偏見本身是毫無益處的,尤其是對於傳播媒介本身的偏見。很多人覺得作為這些人第一次消費的音樂內容的肖戰單曲質量不高,但很多流量並不自己寫歌,那麼歌曲質量這件事情並非沒有商量的餘地,畢竟錢都一樣賺,如果有口碑不是更好嗎?一方握有巨大影響力,一方為了弘揚好音樂,那麼把好的音樂拿出來雙方合作可不可行呢?除了idol這種傳播載體外,短視頻、直播等亦是如此,很多人覺得從短視頻等渠道接觸到的如MC六道的喊麥都是音樂糟粕,連音樂都算不上,那麼我們能不能用更好的音樂去獲得青睞呢?

多元的渠道和更多內容的選擇,是科技帶給音樂發展的紅利,而不是炸彈。這些傳播方式對於所有的音樂類型開放,雖然目前大家覺得短視頻對某種類型的音樂有偏好,但是不代表其他的音樂類型不能通過這個渠道獲得更多的關注,比如b站上面的琵琶和嗩吶就是很好的例子。弘揚心中堅持的音樂,靠的絕不是傲骨錚錚孤芳自賞,這場人們的注意力爭奪戰,矜持不下場的就已經輸了。

我們所忽視的事物發展的簡單道理,肖戰《光點》議論紛紛的背後

裸眼5G音樂現場

如果永遠都只緬懷過去的黃金唱片時代歌手們和音樂有多麼優質,那麼未來在我們眼裡只會更加的糟糕,過不久也許你還會緬懷現在,因為不知不覺中,5G音樂時代也快到了呢。


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我是這個世界的雜學系觀察者,歡迎所有不一樣的觀點。

#音樂##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