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由管虎監製、費振翔導演的超級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以下簡稱《龍嶺迷窟》)將於近期收官,豆瓣評分8.3,創下了《鬼吹燈》改編影視劇的最高分。費振翔執導的“鬼吹燈”三部劇集——《黃皮子墳》(5.3)《怒晴湘西》(7.1)《龍嶺迷窟》(8.3),也由此呈現出口碑逐步走高的趨勢。

《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龍嶺迷窟》中,潘粵明、張雨綺、姜超對“鐵三角”的演繹,以及劇中“懸魂梯”等原著經典場面的還原,都頗得觀眾認可。尤其潘粵明,剛演完《怒晴湘西》的陳玉樓,就來《龍嶺迷窟》演胡八一,卻不會讓人覺得串戲。

正在拍攝《雲南蟲谷》的費振翔導演接受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拍《鬼吹燈》改編系列劇是一個與觀眾互相包容信任和互相成長的過程,“觀眾對作品的包容程度和審美水平越來越高的時候,高質量的作品就會誕生”。

費振翔相當認可潘粵明塑造人物的能力,認為他身上有文氣,能演雅痞的陳玉樓;也有愛冒險的男人的“壞勁兒”和擔當,所以能勝任胡八一,並透露接下來的劇集裡將發掘展現其更多面的才能。

《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一、潘粵明是《鬼吹燈》鐵粉,“喜歡胡八一”這點很重要

特意設計“長得像”臺詞

《龍嶺迷窟》中,胡八一等人被陝西農民李春來騙到了古藍縣,在招待所邂逅了陳玉樓,這位曾號令十萬盜眾的卸嶺魁首,如今只是擺攤算卦的瞎子老頭。摸了胡八一的頭之後,陳瞎子感慨:“怪哉怪哉,怎麼這位的長相與老夫年輕的時候頗有幾分相似。”這句帶點喜感的臺詞,卻讓看過《怒晴湘西》的觀眾激動了,紛紛在彈幕上接梗:“不是相似,就是一模一樣你自己啊!”因為《怒晴湘西》的陳玉樓,恰好是潘粵明所飾。


導演費振翔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句臺詞是他特意設計的。“從有這個劇本並選定潘粵明來演的時候,我就決定,到了那場戲,不管誰演老年陳玉樓,一定要加這句。”他認為系列劇不僅是正劇人物要有連帶關係,臺詞也設計一點連帶關係,會對觀眾產生另外的刺激。


“潘粵明演過陳玉樓,又演胡八一。這個事我們不用去躲,反而要迎刃而上,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心態是平和的,是非常認真地去對待喜感的。也想過觀眾也許會罵,說太拿你的戲開玩笑了,但現在覺得這個實驗是成功的。 ”


《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陳玉樓的臺詞是導演特地加的。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麼連續兩部戲都找潘粵明出演,還是演不同的角色?“潘粵明有很多面,不是說演完一個角色就不能演另一個了。”費振翔說,潘粵明是《鬼吹燈》鐵粉,本人很喜愛胡八一這個角色。“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演員不喜歡一個人物,那他就只是接一活兒,詮釋出來不會那麼淋漓盡致。他很喜歡胡八一,再加上我們認可他塑造人物的能力,以往他演的每一個人物都很鮮明,就跟他繼續合作。”

在費振翔看來,潘粵明和胡八一的氣質頗有相似之處。“亦正亦邪。這裡的‘邪’不是貶義詞,是指有冒險精神的男人身上那一股壞勁兒。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聰明,或者有智慧。胡八一是有智慧的,他對很多東西都有把握,來源於他的知識,也可能來自於‘好奇害死貓’的北京小爺的性格,以及一種不服輸的勁兒。這些他(潘粵明)身上都有。”

此外,胡八一的責任感,潘粵明身上也有。“為什麼胡八一是團隊的靈魂人物,王胖子和shirley楊都很信任他?如果這個人只是壞、想法多,但沒擔當不值得依靠,這也不成立。”費振翔形容這是一種感覺,“就是你看著他,會有一種安全感,這是很難得的。他恰好都有,所以是不二人選”。

《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當初拍《怒晴湘西》找潘粵明演陳玉樓,費振翔說看中了他身上的雅痞氣質。他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雅痞是潘粵明的另一面,平時寫字寫詞畫畫,非常文氣,而陳玉樓正是一個文氣的人。

馬大膽一夥,原著裡只是功能性角色,《龍嶺迷窟》卻把這幫陝北農民刻畫得相當鮮活。不少觀眾看完記住了沒什麼智慧卻把“用點子智慧”掛在嘴邊的馬大膽、又慫又狡詐的李春來、痴迷於炸彈的老三。實際上,這些配角演員也各有來頭。演馬大膽的周曉鷗曾是零點樂隊的主唱,演李春來的胡明演過《集結號》的號手、《讓子彈飛》賣涼粉的小販……為了展現出陝北農民的真實狀態,他們在正式開拍前一個月,被費振翔送去了陝北片場,學方言、睡窯洞、吃當地的食物。“他們都不是本地人,很難想象當地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我覺得沒有關係,造型師把妝給畫上,然後開拍前一個月就去體驗生活,由周曉鷗這個老大帶著十個兄弟,一塊吃喝一塊玩,一塊學方言。私底下,他們就管周曉鷗叫老大,互相也都以‘老幾’來稱呼。”費振翔說,專業造型加上朝夕相處的感情,最終會讓演員產生代入感,然後相信自己就是角色本身。到了劇裡這個老大(馬大膽)真的面臨死亡的時候,這幫兄弟是真願意去救他。“因為他們確實有感情,拍出來就會真實。”

《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馬大膽“兄弟團”。圖片來自網絡

二、改編難在分寸感的把握,該去的地方該發生的事必須要有

IP改編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吸引到高關注度,但也容易吸引到更多批評的聲音。從《黃皮子墳》《怒晴湘西》到《龍嶺迷窟》,費振翔導演的這三部“鬼吹燈”改編劇,經歷了口碑低開高走的過程。IP改編的難度和箇中的取捨,他算是頗有經驗和心得的一位導演了。

費振翔坦言,“鬼吹燈”系列改編難在大家對書和影視劇的要求不同,也難在二者的呈現方式不同。書可以留白供讀者想象,每個人關在屋裡看自己那本《鬼吹燈》。而影像一旦形成,是給所有《鬼吹燈》的粉絲看你想象的“鬼吹燈世界”,肯定會有人不滿意,因為眾口難調。

另一方面,網絡小說通常長於場面描寫而拙於人物塑造,作為知名IP,影視化改編的分寸感難把握。“改得太多了,粉絲覺得不是這個戲了。不改也不行,都是各種打怪的話,不可能完成影視化。影視作品要有足夠立體的人物,要交代人物之間的關係怎麼建立的,就需要加大量的文戲。”

費振翔說,他自《黃皮子墳》以來摸索到的一點經驗是——原著裡該去的地方一定要去,該發生的事一定要發生,這是雷打不動的。“原著粉認的就是這些,包括‘懸魂梯’這樣標誌性的地方,必須得有。”在此基礎上再揉進去一些合理的文戲,既要讓觀眾從中得到豐富的信息,也不能偏離原著太遠。比如《龍嶺迷窟》在正式探險之前,鋪墊了胡八一和王胖子聊小時候幫對方出頭被拍板磚的舊事。“兄弟之情,後面這幾部一定要把它做得非常紮實。這樣觀眾才會理解為什麼王胖子死乞白賴地跟著胡八一。如果只是拍現象,缺少了情感鋪墊,到最後王胖子想為胡八一死,觀眾不知道為什麼要為他死?這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影視作品。”

《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鬼吹燈》導演:潘粵明有胡八一的壞勁兒與擔當

劇中儘量還原原著裡該有的場景。圖片來自網絡

如何平衡文戲與重現原著經典場面,是分寸上的微妙把握,“都是一步步摸索來的。嗐,不捱罵長不大,被罵完了以後自己回去慢慢琢磨。”連續執導三部《鬼吹燈》改編劇集,費振翔最深的感觸是他自己和觀眾的互相成長。“我記得第一部《黃皮子墳》,所有人都覺得不好,但我們確實是用非常認真的態度在做劇。到第二部我成長了一點,第三部又成長了一點。觀眾也從第一部完全不認可,說一個字都不能改,到《怒晴湘西》覺得可以有一定的改編,到這部大家覺得改編得還不錯。觀眾也意識到,有一些改編原來是合理的,因為不改就沒有辦法形成影視作品。我覺得這是互相成長。”費振翔說,創作者的信心來源於觀眾,觀眾的包容程度和審美水平越來越高的時候,高質量的作品就將誕生。

三、高難度鏡頭不為炫技,為培養團隊的行業敬畏感

《龍嶺迷窟》有鮮明的主色調和調光,長鏡頭用得比較多。不少觀眾指出,該劇和同期播出的電視劇、網劇相比,有相對明顯的“電影質感”。費振翔表示,一開始沒有刻意去追求“電影質感”,只是按照7印象團隊的專業水平去拍一部作品。“這個團隊一直都在做電影,用的器材,拍攝、運鏡、調色、配樂,所有的方式和流程確實跟拍電影是一樣的。”

他也提到,從《黃皮子墳》開始,這種做法就受到了業內質疑。當時對網劇的主流定位還是“粗製濫造”,認為拍網劇還追求藝術品質是無稽之談,因為觀眾是在地鐵上用手機看,根本不會注意到細節。“我覺得網劇和電影,只是播出平臺不一樣,製作應該是一樣的水準,國外很多電影導演都會拍網劇。對於這些批評,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堅持去做。”

不可否認的是,按照電影方式和流程拍網劇,客觀上增加了拍攝難度。劇中一些長鏡頭,有觀眾贊電影質感,也有觀眾認為是炫技。

第一個鏡頭難在搶天光

費振翔舉了該劇開篇的第一個鏡頭作為例子,航拍由遠及近的長鏡頭,最後定格在李春來臉上的一個特寫。“這個鏡頭難在要搶天光,太陽馬上就要沒有了,20分鐘的時間裡只有一次機會。航拍飛機從5公里以外起飛的時候,現場所有人都興奮地屏住呼吸,生怕出一點錯誤。”

費振翔說,這不是為了炫技,而是拍攝需要,用難度高的鏡頭讓所有劇組人員高度集中精神。“以前拍戲用膠片,膠片是軟黃金,太貴了,錯一次膠片就廢了,所以大家非常珍惜每一條的拍攝機會,都很敬業很認真。現在數字代替了膠片,演的不好,或者出了什麼錯,沒關係,可以重來再重來。對從業者而言,慢慢養成了鬆懈的意識,整體上不夠認真。”費振翔說,他希望全劇組所有的人都認真對待工作,培養大家對行業的敬畏。“整組人都屏住呼吸去拍一個鏡頭,出來的畫面是會有力量的。如果整個組都是嘻嘻哈哈在拍,畫面呈現出來一定是特別水的。這是我帶團隊的方法”。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陳荻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