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在我們的生活中,所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親子關係也不例外。

對孩子來說,親子關係是他們最早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良好的親子關係會直接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也會有利於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反之,不良的親子關係則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一種不良的親子關係。

01親子關係中的軟暴力——“情感勒索”

在影片《包寶寶》中,一位空巢多年的家庭主婦撿到了一個包子,然後把小包子當成兒子來養。

剛開始,媽媽幹啥都帶著包寶寶,包寶寶也愛黏著媽媽,兩人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但隨著包寶寶一天天長大,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包寶寶不願只跟媽媽待在一起,他開始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媽媽不同意,總是阻止包寶寶。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不久後,包寶寶還是交了很多朋友,並且有女朋友了,他想要離開家,跟女朋友住在一起。不管媽媽怎麼阻攔,包寶寶都不肯屈服,媽媽一氣之下,一口將包寶寶吞進了肚子裡。

雖然,媽媽醒來後,發現這是一個夢,但這是以夢寫實的手法,暴露了媽媽內心真實的想法。

從媽媽對包寶寶所做的一切,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是一種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媽媽一直想方設法地控制孩子,從未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也體現了她從未真正地尊重過孩子。

而這,正是情感勒索的表現。

情感勒索是指,在一段關係中,一旦發生衝突,有一方希望凡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卻因此犧牲另一方的利益。

為了不讓孩子離開自己,媽媽想盡一切辦法阻攔,最後甚至選擇吃掉孩子,也要達成自己的目標。可她從頭至尾都沒考慮過孩子的“利益”,包寶寶也是個獨立的人,他需要有愛人、朋友和自己感興趣的事業。

用這種方式維持的親子關係終會有破滅的一天,因為這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沒有相互尊重。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所幸,在電影的結尾,媽媽幡然醒悟,終於捨得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02親子關係中,情感勒索的四張面孔

1.懲罰者

當衝突出現時,這種類型的人想要在親子關係的權利天平中,佔一邊倒的優勢,也就是想要在關係中掌握絕對的主導權。

如果孩子不順從,就會說出一些威脅的話語,或者採用冷酷的沉默,讓人難以忍受,並且一直無視孩子內心的想法。

比如,在孩子不聽話時,他們常常會說,“如果你再不聽話,以後不給你買玩具了。”或者是保持沉默,讓孩子感到內疚,從而順從他。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就如同影片中的那樣,包寶寶不肯順從媽媽,執意要搬出去跟女朋友住,媽媽一怒之下直接將包寶寶吞掉了,這就是懲罰的一種方式。

2.自我懲罰者

這類父母常常採用自我懲罰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孩子聽從他的命令

當他們的權威受到挑戰時,他們常常會說,“你不要跟我爭,不然我會感到很不舒服。”“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覺得很頭痛、難受。”

還有些甚至真的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比如打自己。

這種情感勒索的手段,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對孩子的控制。但很多家長其實自己都沒意識到,這對孩子來說是種傷害、控制。

3.受害者

這類父母在感到難受、不舒服、不高興,或者感到不順時,便會將這些怪罪在孩子的身上,將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比如,在孩子很久沒聯繫她時,她會說,“你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為什麼不來看我?你連自己的媽都忘了,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類父母雖然不會說出威脅孩子的話,但是會通過一些言語讓孩子覺得犯了錯,覺得傷害了父母,從而良心感到不安,然後聽從父母的話。

4.誘惑者

這類勒索者是最不易被察覺的,他們經常給孩子鼓勵,並承諾給孩子很多有人的獎勵,但前提是必須要聽他們的話。由於孩子對獎勵的渴望,所以難以意識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直到多次跟獎勵擦肩而過,才意識到。

比如,如果孩子聽話,就獎勵玩具。

他們不會無條件地給予孩子,那些誘人的禮物上都附帶著束縛之網。

03情感勒索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影響孩子自尊

擅長於使用情感勒索的父母,總是會讓孩子處於內疚中,一旦父母感到不滿意,不論是否是孩子的錯,他們總是將錯誤強加在孩子頭上,使孩子認為是自己的錯,從而聽父母的話。

長此以往,孩子會陷入屈服的行為模式中,一遇到矛盾,就容易自我貶低,然後無底線的妥協,沒有自尊,或低自尊。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在向父母妥協的過程中,實際也是放棄了自身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損害了自己的完整性。

2.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經常被父母情感勒索的孩子,內心積壓了許多沒有表達出來的潛伏感情,為了安撫父母,孩子只能選擇掩藏這些感情。

但實際上,這些被掩藏的感情並沒消失,而是以各種各樣的令人喪氣的形式出現,比如抑鬱、暴食、焦慮、心慌等,當孩子沒辦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時,身體會不自覺的表現出這些異樣的狀況。

壓抑久了,孩子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些負面影響不會隨時間而消失,而是在某天會爆發出來,到那時就為時已晚了。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正如前幾天發生的那起令人難過的新聞。一位15歲的孩子親手勒死了自己的媽媽,據小女孩說是因為媽媽對她要求很嚴格,一旦沒能滿足要求,得到的就是抱怨和指責。在她心裡,她只是媽媽爭強好勝的工具,絲毫感受不到真心的愛。

最後,女孩親手殺了自己的媽媽,也毀了自己的人生。

一直對孩子情感勒索,讓孩子壓抑自我,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嚴重地則會鑄成大錯。

3.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經常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

所謂安全感,是指信任和善意,是使我們毫無畏懼地對身邊人敞開心扉的基礎,我們內心深處會接收到關愛的信息。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傾向於掩藏自己,存有戒心,這樣他大部分人際關係就會變得膚淺,難以表達誠摯的情感,自然就難以與他人成為好朋友了。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04使用“sos信號”撥開重重迷霧,尋找真實的自我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總是被父母情感勒索時,可以試試“sos信號”,努力尋找真實的自我,而不是總被動地服從命令。

1.S:停下來

被情感勒索時,要直接表達拒絕,壓力是很大的。那麼,不如先暫停一下,讓自己振作起來,做好準備。

首先要做的就是給自己時間思考,並遠離壓力。嘗試著說一些爭取時間的話,讓局面緩和下來。

情感勒索之所以很特別,是因為它會讓你感到有種緊迫感,就像有個鬧鐘一直在滴滴滴地催促你快點完成。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但若是你抽身事外,就會發現大部分時候,情況並不是那麼緊急,只是在勒索著,也就是父母的心裡,這些事很緊急。

所以,第一步我們要先爭取一點時間,暫停這次衝突。

2.O:觀察

假裝自己不是當事人,而是一個旁觀者。然後,從頭到尾回顧一下剛剛發生的事情,並思考:勒索者需要你做什麼?你是如何想的?

然後,在找出自己的燃點在哪?也就是勒索者做出怎樣的動作會讓你立即答應她的要求。是摔門,還是責罵,還是僅僅保持沉默。

可以將這些東西寫在紙上,慢慢地找出答案。

《包寶寶》: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容易陷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3.S:謀劃

找出問題所在之後,使用“非防禦性交流”跟父母溝通。

非防禦性交流是指不要直接否定對方的話,而是採用一些比較柔和的話,讓對方安靜下來聽你說。

比如,“我理解你的感受。”“威脅解決不了問題,等你更冷靜的時候我們再談。”

然後,在採用柔和的話語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的打算,從建平等的地位。

在對話的過程中,不僅要表達自己的內心,也要多多傾聽對方的心聲,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