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公元234年,蜀魏兩軍對壘與五丈原。諸葛亮此時已經是一個54歲的老人,兩年的鞍馬勞頓讓諸葛亮頗有些力不從心,加上前線不利,此時蜀軍主帥諸葛亮已經油盡燈枯,蜀軍敗局初現。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五丈原

就在此時,來自蜀漢帝國首都成都派來一名使者來求見諸葛亮,這名使者名叫李福。李福是後主劉禪派來的,他此行的目的是為諸葛亮帶來皇帝的問候。

《益部耆舊雜記》諸葛亮於武功病篤,後主遣福省侍,遂因諮以國家大計。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蜀後主劉禪

央視版的《三國演義》把這一段拍攝的十分細膩,諸葛亮躺在病床上在彌留之際說出了兩個接班人的名字,在問道第三個人的時候諸葛亮流淚了。

然而歷史上李福卻不是一上來就問諸葛亮的身後事,而是盤桓了數日之後返回了五丈原前線,諸葛亮似乎早就知道了李福的來意,主動說出了後事,也是安排了蔣琬和費禕,然後就不說話。最後給後主上了一份表。

《資治通鑑》福往具宣聖旨,聽亮所言,至別去數日,忽馳思未盡其意,遂卻騎馳還見亮。亮語福曰:“孤知君還意。近日言語,雖彌日有所不盡,更來一決耳。君所問者內,公琰其宜也。”福謝:“前實失不諮請公,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亮曰:“文偉可以繼之。”又復問其次,亮不答。福還,奉使稱旨。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諸葛亮

歷史上對李福的評價不錯,為人精明果決,是個搞政治的好手。《資治通鑑》“福為人精識果銳,敏於從政。”比起詢問諸葛亮的健康情況,顯然詢問諸葛亮後事的人事安排更加主要,李福怎麼可能會忘了如此重要的使命呢?這裡不禁讓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李福為什麼這樣做。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搞清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搞清李福是誰派來的。這個答案很明顯,是皇帝。不過蜀漢的皇帝劉禪實際上並不掌握蜀漢的權柄,真正蜀漢的當家人是諸葛亮。不過諸葛亮常年領兵在漢中前線和魏軍作戰,政務方面就有蔣琬擔任。

《三國志》建興五年,亮住漢中,琬與長史張裔統留府事。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蔣琬負責諸葛亮的後勤工作,此時的劉禪也已經20歲的成年人了,可以處理一些政務,但是諸葛亮似乎並沒有還政的意思,即便是離開了蜀漢的首都去了漢中前線,政務大權也是給蔣琬,而不是劉禪,這種做法一定會讓劉禪十分不高興。從建興九年,李嚴的事件上就可以隱約的看出劉禪企圖從諸葛亮手中奪權的意思。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諸葛亮病重,一般國家領導人的這種消息很難打聽的到。而諸葛亮在前線有病的消息怎麼就傳到了蜀後主劉禪的耳朵裡呢?這點不能不讓人起疑心。

第一種可能是諸葛亮自己說的,如果是這樣,那麼諸葛亮知道自己天不假年為什麼不回去好好養病呢?第二種可能是蔣琬說的,不過此時蔣琬已經是諸葛亮名義上的接班人了,政治上的穩定對蔣琬是有莫大幫助的,怎麼可能會把諸葛亮生病如此重要的信息透漏給後主呢?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蔣琬

最後一種可能是劉禪自己安排的人透漏的消息。諸葛亮作為權臣的一舉一動未必能夠得到作為君主劉禪的十分放心,因此在諸葛亮周圍安插眼線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好在諸葛亮做的中規中矩或者劉禪宅心仁厚,君臣雙方並沒有爆發衝突。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諸葛亮

諸葛亮此時是一箇中年人,生病比較正常,但是一不一定致命,恐怕並不好說。所以此時劉禪派李福過來應當只是問問諸葛亮的身體情況,李福盤桓數日,怕是早就已經將消息報給了劉禪,得到劉禪的進一步指示。

諸葛亮和劉禪君臣雙方有隙,一看到李福二次回來諸葛亮立刻就明白了什麼意思,於是就交代了日後的安排。但是為什麼只安排了蔣琬和費禕,而沒有姜維呢?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首先蔣琬和費禕是諸葛亮早就指定的接班人,長期政治輔佐方面經過歷史檢驗。劉禪是一個權術很深的人,但是對於一線面對政務不一定在行,所以為劉禪推薦兩個實幹家並不會引起劉禪的警覺。在這諸葛亮作為荊州勢力的代表,指定的接班人是給劉禪傳遞一個荊州勢力要繼續把持蜀漢朝政的信號。姜維作為涼州人,雖然常年跟隨諸葛亮打仗,但是畢竟不是荊州勢力的人,如果推薦姜維一定會引起荊州勢力的不滿,所以諸葛亮是不可能推薦姜維的。

《三國志》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諸葛亮

其次,劉禪派李福前來意義深遠。李福擔任過成都縣令,雖然職位不高,但是作為首都的地方主官,足以證明李福和劉備的關係不會太遠,自然也算是劉備的舊臣,會對劉禪效力,然而建興元年,李福便升遷走了做了巴西太守,這雖然不能說明諸葛亮不信任李福,但是能說明李福還不是諸葛亮的身邊人。

李福是四川梓潼人,並不是諸葛亮從荊州帶過來的人,所以諸葛亮能給李福交多少底是有數的,即便諸葛亮想推薦姜維也會跟蔣琬說,不見得能和李福說。劉禪之所以派李福過來,一方面是劉禪對李福的基本信任,再者也是給諸葛亮傳遞一個信號就是蜀漢要走的政策是親近四川本土地方勢力,所以諸葛亮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一定會選擇對魏國採取和平方針的官員,而姜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鷹派主義者,推薦姜維於國不利,姜維也容易深受其害。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姜維

第三諸葛亮要求過多恐怕反而一個都得不到。李福去而復返諸葛亮也猜到了李福的目的,如果堅持安排過多的人事,那麼難免被劉禪認為不願意撒手朝政,最後連蔣琬、費禕這樣的基本要求都得不到保證。而且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亮的兒子年齡不大,所以出於對家人安全的考量,諸葛亮也不能過度的刺激劉禪,畢竟劉禪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因此,諸葛亮只安排一個蔣琬和蔣琬的替補費禕,以後如何用人是劉禪自己的事情。

諸葛亮為人比較謹慎,為了讓劉禪放心,給蜀後主上表。《三國志》記載: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知道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專所言。

病逝前的諸葛亮為什麼只推薦蔣琬和費禕,沒有姜維?

第四蔣琬和費禕本就是兩代人的輔佐,大概維持了蜀國差不多十幾年的國運,十幾年後的問題諸葛亮也看不清,到時候荊州勢力是否融入到四川勢力也說不定,姜維作為一個依附於荊州勢力的投降派,而事實證明費禕和姜維之間的矛盾不小,費禕又是荊州勢力中極具威望的人,所以如果推薦姜維上位,那麼荊州勢力也不會容下姜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