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联手支持复课,称校内疫情风险可控

三位专家认为,教育部门选择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复课是合理的,开学一个月内最关键,学校应先防后控

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联手支持复课,称校内疫情风险可控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许瑶

编辑 | 谢丽容

4月20日下午,教育部主持召开了校园疫情防控会,现场连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各校开学工作答疑解惑。

这也是疫情期间活跃在舆论前端的中国三大专家首次聚首共同讨论有关复学复课的相关内容。

“我是积极支持复课的,但要做好措施,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强调,复学的工作一定要往前走。就算个别学校出现感染病例,也不奇怪,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就不会有校内疫情的大规模暴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坚持复学,她说,“从总体上看,国内疫情已经有将近一个月‘双清零’了,应该说具备了复学条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当前国内最大的风险是输入型风险,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现在全世界的疫情都没有中国控制得好,从物理学势能的讲法,可以说我们处在最低点。”

近期,中国中小学生开学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24个省区市和新疆部分学段开学、复学的学生达到了3500多万,这意味着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开学复学已经进入议事日程。

在三位专家看来,教育部门选择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复课是合理的。他们重点讨论了目前开学将面临哪些风险?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学校如何做好开学工作?

最大风险是输入型风险

“学校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输入型风险。”张文宏说,未来几个月,输入型风险始终存在。

张文宏解释道,输入型风险会连带着国内产生个别的病例,个别病例产生后,有可能会跟学校产生关系。比如大学,本地的学生晚上要回家,中小学家长要跟外界接触,另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症状携带者。哪怕只有一例无症状携带者在社会上存在,间接传给学生或家长,学生再带到学校,那整个学校就会面临风险。

张文宏直言,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输入型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但他也表示,这种风险不至于比其他国家更大,“风险是存在,但不是每天都会发生,在此背景下我们要进入常态化抗击疫情阶段。”

李兰娟也认识到输入型风险的严重性。她说:“现在我们国内是控下来了,通过前二十几天的观察,除个别病例,没有明显的反弹,现在最重要的是,境外输入对我们的威胁还是非常严重的。”

李兰娟强调,凡是从疫情国家来的人,管控必须严格,检测要严,隔离两个星期要到位;二是要强化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人员的观察和管理;三要继续加强信息系统对人口流动,尤其是国外来的人或是密切接触者的监控。

钟南山认为,外来输入造成继发感染随时存在,但也需要在严防严控的情况下复学,这是一个新课题。怎么走好这步棋,平衡好复学、恢复经济和抵御外来输入扩大感染的关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他认为,有个别或者少量输入传播不奇怪,也不会形成大的疫情,但对于学校复学的要求比较高。

开学一个月内最关键

三位专家指出,无论哪个城市出现病例,哪怕这个病例产生了小范围传播,甚至出现了超级传播者,都是正常的。如果这个病例通过某种途径到达学校,学校要做的事情就来了。

不过,钟南山转而强调,希望不要有一个学校出现个别的病例就停课,“我们经不起这么反复折腾。”

张文宏也表示,外部输入性病例会造成多大的风险现在还非常难估计,所以在复学一个月、两个月以后情况还会有变化。如果情况加重,学校的复学会受影响。但如果经过这一两个月的适应,大家对复学后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在内的所有措施都变成了习惯,对我们后面的抗疫会带来极大的方便。

“开学后的一个月是最重要的,这一个月内如果把习惯都养成了,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张文宏说。

学校应当先防后控

如何让“复课”和“减少聚集”这两个矛盾体融合在一起,是当前复课学校都在探索的新问题。

钟南山提醒道,开学时,聚集最容易产生互相感染,所以减少聚集非常重要,需要适当地考虑相关措施,例如错峰上课、座位隔开距离,宿舍通风。同时,要关注外来感染,大学特别要关注有接触历史的留学生的情况。另外,要有防护意识,保持警惕,在学生出现不舒服、发烧或突然很疲劳、咳嗽等情况时,要注意尽早看门诊、检查,避免出现疫情反复的情况发生。

张文宏直言,学校的防控重点在于,不要让你的学校出现二代、三代甚至四代病例,形成连环感染。学校里若出现1号病例,这个责任一定不在学校,发现并诊断被关联感染的病例,是卫生和疾控系统的工作。但如果学校出现大批量的二次、三次传播,那很可能是学校的防疫工作没做好。

因此,“学校复学后,一定要保持社交的物理距离,并用替代性方案解决学生的社交需求。”张文宏说。

李兰娟也提醒,学校复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底盘清楚”。要保证回到学校的学生中没有感染者,杜绝传染源。如果对重点地区回来的人有所担心,应该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甚至抗体检测。不要把感染者放入学校,住校学生也不要随意外出,外出必须报告。边境省份的学校更要提高警惕。

张文宏说:“从教室到餐厅到宿舍,不同的场景,都该有相应的方案。在宿舍管理上,学生不能串门;在餐厅就餐,必须隔开距离;在教室上课,可以考虑一个班拆成两个,给学生更多空间等。这些问题要研究,具体怎么做,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管理智慧了。”

李兰娟建议,校园应该进行适当消毒,准备好预案和必备防疫物资。学校最好能错峰开学,既恢复正常学习流程,又防止大规模的人群集聚,减少可能的感染。发现传染源立刻控制,把接触的人立刻隔离,不会造成大扩散,无需恐慌。

张文宏建议,学校应该跟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形成定点密切配合,一旦学生出现状况,可以送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断,形成管理闭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