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手槍是單人使用的自衛武器,它能以其火力殺傷近距離內的有生目標。

手槍由於短小輕便,攜帶安全,能突然開火,一直被世界各國軍隊和警察,主要是指揮員、特種兵以及執法人員等大量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手槍經過長期的演變過程,已經發展成為種類繁多的現代手槍家族,並且性能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手槍的作用和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手槍是能單手握持發射的小型槍械。多用於近戰和自衛,一般有效殺傷距離約50米。使用專用的手槍彈藥。主要分為左輪手槍、自動手槍、衝鋒手槍、來福槍、機槍、和特種手槍幾種。 目前,國外裝備的手槍,從口徑上看,大多是9毫米的口徑,少量的是7.65毫米、7.62毫米、11.43毫米。今後手槍的發展主要要求是重量輕、便於攜行和操作、彈藥在50米內有致命效果並能對付穿防彈衣的對手。

手槍的最早雛形在14世紀初或更早幾乎同時誕生於中國和普魯士(今德國境內)。在中國,當時出現了一種小型的銅製火銃──手銃。它口徑一般為25毫米左右,長約30釐米。使用時,先從銃口填入火藥、引線,然後塞裝一些細鐵丸,射手單手持銃,另一手點燃引線,從銃口射鐵丸和火焰殺傷敵人。這可以看作是手槍的最早起源。

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這就是最早的槍啊,一點正形都沒有

手槍發展到今天,種類型號早已數以萬計了,其中有很多因為性能 外觀 和威力早已成為經典!

第一名:M1911手槍

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樸素中透露著優雅,優雅中又帶點霸氣,怎麼能不讓人喜歡呢。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美國人約翰·勃朗寧(現代自動或半自動輕武器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擁有128項槍支專利。一生中設計研製成功的手槍、步槍、輕/重機槍和大口徑機槍等武器多達37種。哎,設計這麼多槍出來,罪孽啊,)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第二名:伯萊塔92SB-F(M9)

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被模仿得最多的,就是m9了

時代在發展,手槍也一樣,1911再厲害,也抵不過時代的進步,終於,1978年,為了取代老舊的點45ACP口徑柯爾特M1911A1半自動手槍,美國空軍提出需採用一種新的9毫米口徑半自動手槍。三軍輕武器規劃委員會代表空軍向幾家著名的槍械公司發出邀請。意大利伯萊塔公司起初提交了92S型,但美國空軍需要像M1911A1那樣的拇指操作式彈匣卡筍,因此伯萊塔公司進行了重新設計。1980年底,美國空軍官方正式宣佈了試驗的結果,在所有型號中,伯萊塔92S-1被評定為最好的。

這是一項M9的評分:滿分為10分):①精確指數10;②耐用性10;③威力指數9.5;④人機工效指數10。而且人家射擊精度高,槍維修性好與故障率低,什麼惡劣的環境都能適應,還好看好摸,人機工效、設計合理。槍的、表面為無光澤的聚四氯乙烯塗層,不反光、耐腐蝕。不過,任何事物總歸是要一點一點發展的。

第三名:M500

M500轉輪手槍,號稱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手槍,由美國史密斯·韋森公司生產,M500轉輪手槍在手槍世界裡也是很有名氣的,而它的名氣來源於它的大口徑,此槍為0.50英寸口徑,即12.7毫米,發射 .50馬格努姆大威力手槍彈,由於子彈太大,一般的轉輪手槍彈膛能裝六發彈,而這兒只能裝下五發!

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這麼大的威力,其實一開始並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用來打獵的,而且還是專門用來狩獵大型動物的,像什麼非洲大象,都能一槍幹翻,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電影裡面都拿 M500來用了,比較典型的就是《生化危機4》裡面用來打喪屍了,專打boss級別的喪屍,一槍爆頭。

第四名:格洛克17型手槍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1983年,奧地利的格洛克公司應軍方的要求研製成功了一種獨特的9毫米手槍。這種手槍採用合成材料的套簡座,結構簡單,重量輕,名為格洛克17型手槍。設計理念獨特、材料新穎、突性能出、操作性和維護性良好、容彈量大、價格適宜等優勢,使得G17一經推出便贏得滿堂喝彩。

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最後壓軸的當然是:Desert Eagle(DE)它還有一個響亮的中文名——沙漠之鷹

沙漠之鷹,於1980年由MRI發佈;原型槍則在1981年完成;而最終定型則是在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在經過數以千計的射擊試驗之後,第一把具有完全功能的0.357口徑沙漠之鷹終於面世。一出現,這款0.357就成為了收藏家和槍械愛好者瘋狂追逐的對象。彪悍的外形,不是任何人都能控制的發射力量,這是任何小巧玲瓏的戰鬥手槍所不能替代的。沙漠之鷹在1984第一次在電影中登場,從此以後,沙漠之鷹在近500部電影、電視中亮相,這裡的統計還不包括美國以外的影視作品,當劇本中提到“有強大威懾力的手槍”時,幾乎都是選擇沙漠之鷹作為道具。國內的電影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阿諾德·施瓦辛格的電影《最後的動作英雄》(The Last Action Hero)裡面那個一邊駕駛敞蓬車一邊單手用沙漠之鷹將歹徒打得落花流水的形象。

為什麼連軍隊都不願裝備的手槍, 卻在無數國際影視劇中頻頻出現

為什麼是在這麼多電影裡面出現,而不是在戰場上呢?

其實,沙漠之鷹的威力是世界公認的,但沒有被作為軍用手槍來列裝原因有三:

一、其槍重-一把口徑11.43mm(0.45英寸)的沙漠之鷹空槍就重達2kg,一個戰士本身便要揹負極重的其它裝備,所以沙漠之鷹還是過重了。

二、其後坐力,曾有試槍員戲稱道:只有體重達到80千克的人才能正常使用它,可想而知其後坐力之大

三、結構複雜,可靠性低,無法適應複雜惡劣的戰場環境。

手槍的出現已經數百年了,這種武器在很多領域得以應用。儘管在數個世紀裡有很多型號的手槍出現,但真正稱得上出類拔萃的手槍卻寥寥無幾。以上排名純屬個人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