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神木市沙峁鎮王蒼塔村中心地段有一處樓院,修建於清末民初,據說這是當時有名的大商人王守恭從山西各地召來的一批能工巧匠,費時兩年多,修成後青石基礎細面子,磚包大門有影壁,樓上樓下蓋廈子,東西有廂房,前院有馬圈,室內 室外均都青磚漫地,精雕細琢。近看雄偉壯觀,遠眺氣勢磅礴,實為當時神木境內第一豪宅。

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上圖王蒼塔樓院全貌來源於網絡)話說這王守恭的曾祖父王萬錦,早在一八二0年前後就請先生辦“家塾”,先後讓三個兒子學文習武。王守恭的祖父王尚仁於清道光年間得中“武秀才”,成年後於咸豐年間在沙峁街口獨辦商號:義和順。成為當時神木最大商號之一。王尚仁中年時,生意更是興隆,人丁興旺,家境已顯一派榮欣之象。他謹記"興教辦學,恩澤後人"的祖訓,不惜重金,請先生,拜名師,訪飽儒,辦私塾,專教戶內子弟熟讀四書五經,長子王烈勲,次子王烈棟先後考試為庠生,三子王樹槐十六歲中秀才,同治年間中貢生,光緒年間奉詔參加朝考賜進士,入陝西翰林院為學士,後補授訓導。四子王庭槐,於同治年間中武秀才。時人稱其父子一門五生員。至此名聲遠揚,當時皇庭念其教子有方,又影響深遠,特別敕授王尚仁“六品軍功頭”頂銜,予以褒獎。

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這個修樓院的王守恭就是王烈棟的兒子,他從小膽識過人,學文習武,於光緒年間也得中"武秀才,"十五歲就開始經商,曾揹著家人去五十里地的太和寨趕會,就以“義和隆”少東家的身份賒的幾群羊,僱人趕到內蒙草地,連換帶賒收了大群牛、馬,販于山西晉中,出手後又購成布匹、百貨,"僱腳"運回沙峁"義和隆",當時家中早已亂做一團,一大家人為年少的王守恭離家出走數月未歸,內蒙草地的蒙人又追來家中討債,正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王守恭從山西返回,安撫叔父們不要慌,讓不管是上門要債的,還是算腳費的,首先好好招待,並圓滿地解決了諸多引他而起的問題,之後又將這一大批貨販運到榆林、靖邊、安邊、寧夏等地出手,從中賺了不少錢。大家看到他從小就有經商頭腦和過人的膽識,於是將賺到的銀兩賞於他,讓他自行發展,於是他獨自創辦"義順隆"商鋪,隨著生意興隆,王守恭又在山西興縣買下西關的"聚全順"和“廣順隆”商號,現在興縣民間還流傳:聚全、廣順,要甚有甚。之後王守恭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山西臨縣、太原等地都有商鋪和地產,之後將生意做到了晉、冀、綏、豫、京、津、塘以及寧、陝各地。現在南鄉還流傳王守恭出門做生意,跑遍七省不用住別人的店。後來王守恭在內蒙沙湖灣跑馬買了二十個元寶的地,準備繼續擴大經營規模。

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該樓院1933年土地開闢時收歸國有,王守恭也成為地方紳士,他除了對地方公務勤懇悉至,不辭辛勞,還做過不少扶危濟困、周親恤族、和解矛盾、平抑惡性事態的好事,深受族人和鄉民們好贊。他修的這座樓院,在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後,相繼住過區政府、糧站等機關。1936年神府紅軍獨立師師部曾設在這裡,1938年神府特區保安司令部改為第一河防司令部,司令部辦公地又設在這裡。近年,神木市將該樓院重新打造,成為了一處紅色教育基地。 (注:義和隆是當時神木南鄉第一生意大鋪,主要經營棉花、布匹、皮毛、食鹽等生產和生活日月品,其財勢之大,至今神木南鄉仍流傳著一句正月初五"送窮小"的口訣,"窮小、窮小,快出門,一炮打在義和隆。")

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清末民初神木市境內第一豪宅的歷史傳奇(大紅  整理)

(大紅:神木市知名的職業攝影師,市民間攝影家協會主席、政協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