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行舟之《家宴》

四海行舟之《家宴》

朋友要來家裡吃飯,著實把我緊張了一回,夫人也跟著緊張。

時間倒回一週前的一天,一如既往,攜妻拖兒到朋友家中,美其名曰赴宴,實為蹭飯。

也記不清這是第幾回,在這位朋友家中吃飯,約莫著十天半個月聚一回,已半年有餘。一來是朋友好客,隔三差五,呼朋喚友;二來下廚做菜也是朋友的愛好,時不時的把剛學的新菜呈現給大家;再則,這位朋友做菜的水平確實不一般,色香味俱全,堪稱“廚神”級別,饕餮盛宴,讓你非淺嘗輒止,卻欲罷不能,如同是在味蕾上打嗎啡,直呼上癮。尤以大片回鍋肉、燉牛腩、冬筍炒臘肉等傳統湘菜為上乘佳作。

四海行舟之《家宴》

如我這般的還有兩家,相比我的一家三口,這兩位朋友與廚神都是“二胎之家”,手中牽著的,懷裡抱著的,再加上朋友父母,老中幼三代,差不多20號人,裝在一間百十平米的房子裡,人聲鼎沸,甚是熱鬧,也是其樂融融,不亦快哉。這便是家宴的樂趣,只是辛苦了這位做東的朋友一家子。

另外兩位也不甘人後,相繼登場,聯袂演出。對於廚房之事,兩位也是駕輕就熟;炒、炸、蒸、煎、煮……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南京朋友擅長以清淡、精美的淮揚菜為主,其代表作:清蒸叼子魚、燈籠椒炒海參、南京雜燴湯。較為年長的磊兄則豪爽大氣,以海鮮打邊爐宴請賓客,鮑參翅肚魚蝦蟹,一應俱全。

如此家宴,足已讓你直著進來,橫著出去。赴宴者每每大快朵頤,酒足飯飽;因而食慾騰雲駕霧,體重直線飆升,也是值得。

戰爭讓女人走開。朋友的廚房亦如戰場,廚房內男人們磨刀霍霍,操鍋掄鏟;廚房外女人們便擺碗鋪桌,上菜盛湯。此時,一旁觀戰的愛妻也會挽袖揮手,振臂高呼:要我做點什麼?妻子的客氣,源自家族遺傳。我當然更不能閒著,四處遊蕩,插科打諢,明為遊手好閒,實則暗自觀察學習,以備不時之需。

四海行舟之《家宴》

一到此時,孩子們最為開心。犬子年長,帶領一幫小弟小妹,嬉戲打鬧,雞飛狗跳;不時傳來哭鬧聲、尖叫聲,震耳欲聾,響徹雲霄。經多次證明,幾位朋友的樓上樓下,左鄰右里關係還是處理得相當不錯。

每每如此,席間總免不了要問:傑哥,何時去府上一嘗廚藝?我深知,能躲則躲,技不如人,當低調前行,切勿衝動,妻子表示強烈認可。當然,請朋友吃飯還是免不了的,飯店成為我演出的最佳替身。去除家宴的氛圍與溫情,飯店請客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免去了所有的製作環節,你需要的只是點菜和買單。

我以為,能用錢解決的,就儘量不用其他的來替代;除非無法用錢來替代。比如:我和妻子一直熱衷的家務勞動。

四海行舟之《家宴》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四家人聚餐,三家人粉墨登場,唯獨我兩夫妻每次只是跑個龍套、噹噹配角。時間一長,還是有點說不過去,傑哥好面子,夫人更是,眾所周知。

因此,廚神朋友的這次家宴,再次把我推到了風口浪尖,也成為我與夫人登臺演出的簽約儀式。三位英明神武的朋友加之三位秀外慧中的嫂夫人,有預謀般的慫恿;幾句美言相贊,幾杯美酒入腸,幾口小菜落肚,心跳加速,頭腦發熱,血壓上升,智力下降,抬手一揮,脫口而出:“好,下週去我家”。話音剛落,我便神奇的用脊樑看到了站在身後的夫人——絕望的笑容……

平日裡,只是一家三口的家常便飯,如今要烹製十幾人的飯菜,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難免有點緊張;妻子的泰若自然,是對我在廚藝上的無限信任,她所顧慮的只是飯後洗碗收拾,女人永遠是對的。還好,家中父母廚藝了得,從小耳濡目染,基因優良,薪火相傳,無師自通;除開實際操作,其他感覺良好。

凡事做功課、做計劃,是我多年的習慣。

四海行舟之《家宴》

首先,需要制定一個較為完美的菜單。所謂完美,第一就是出品要大氣,菜要有含金量,不能寒酸,什麼豆腐腦湯、涼拌皮蛋就不要了;第二,操作要相對簡單,工藝過於複雜又會導致中途夭折,如紅燒肉、糖醋排骨千萬不能做;第三,沒做過的菜儘量不要做,最好是把平時在家做過的菜,稍加改良,確保穩妥的基礎上再注重口味和美觀。隨後,父母大人那裡還要請教一番;度娘跟搜狗也是我的兩位良師益友。

接下來,菜單完成後就要制定採購清單。所有食材,從主菜到配菜,從酌料到調料都要制定詳盡的採購方案;生鮮採購地點要確保品種齊全、食材新鮮,採購時間也只能定在當天早上;配料、酌料也要提前購買,這些都要在考慮範圍。

最後,方案實施至關重要。宴請當天,每道菜的製作時間、先後順序,鍋碗瓢盆的使用都必須統籌規範,合理安排,每個製作環節、步驟都要在腦中先過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對於食材的採購,妻子還是比我更具有智慧。點開屏幕,滑動指尖,不消一刻,輕而易舉地就在馬老闆開的生鮮超市那裡採購到生猛海鮮,直接打飛的到樓下快遞櫃中,隔日抵達,掃碼開箱,也到是省事不少。

四海行舟之《家宴》

​三天後……

兵臨城下,嚴陣以待。演出開始,夫妻二人登臺獻藝,按之前多次演練的一樣,擺開架勢。先由夫人打頭陣,只見,夫人身披圍裙當戰袍,手拿鍋鏟如銀槍,不愛紅裝愛武裝,仿如穆桂英再世,英姿颯爽。

首先烹製小朋友們的最愛——煎雞翅、煮奶茶。姜蒜炒花甲,也是平日裡夫人經常給兒子做的一道拿手菜,可謂屢試不爽,經久不衰。再放一些小鮑魚進去,加之姜蔥蒜一炒,操作簡單,色香味美,不失為一道硬菜;最後,再把冷藏於冰箱中的三文魚和北極貝拼盤端上桌,夫人的華麗演出就暫告一段落。

等到朋友們悉數登場,開始上演今天的重頭戲。接過夫人換下的戰袍,我深感壓力山大,重任在肩,決不能辜負同志們的深情厚愛;以及遠在兩條街以外的,父母大人的殷切期望。此刻,腦海中浮現出英雄壯士們,為國捐軀英勇就義的場景……我要將壓力化作動力,動力變為實力,實力轉成戰鬥力。

為防止祖傳秘方洩露,此處省略製作過程。

寒菌燉肉、青椒炒雞、梅菜蒸肉、臘肉炒藠頭……陸續上桌,開始接受朋友們眼球與味蕾的檢閱。很快驚歎聲、讚美聲、稀稀拉拉的掌聲就不絕於耳,將客廳裡孩子們追逐打鬧的嬉戲聲、廚房中抽油煙機的哄哄作響全部淹沒,我也沉醉於此。

舉起斟滿的紅酒杯,發表獲獎感言:感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感謝妻子風雨相伴、相濡以沫;感謝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蒞臨捧場...乾杯。

卸下戰袍,入席就坐。開始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朋友們頻頻舉杯,夫人們談笑開懷,孩子們歡天喜地。此情此景,恍如隔世,如同置身仙境。於是,八仙過海的情景浮現腦中,我喝醉了……

四海行舟之《家宴》

一年到頭,請朋友們來家吃飯,也就圖個熱鬧開心,吃個氣氛;至於口味純屬一般,能吃就行,朋友們來做客,賞臉吃個家常便飯,恭維客氣,美言幾句,我心足矣。至於家宴,吃什麼、怎麼吃,其實不太重要;關鍵是看在哪裡吃、跟什麼人吃。幾個真心朋友,帶上妻兒一家,家中一聚,幾道小菜,小酌兩杯,其樂也融融,樂哉又悠哉。

關於《家宴》,也是臨時起意,胡亂拼湊,純屬娛樂,博君一笑。如同請朋友來家中吃飯一個道理,做不做,是態度問題,做不做得好,是能力問題。傑哥做菜也好,寫文章也罷,水平一般,能力有限,只是愛好,並無特長。尤其是做這個公眾號,只是覺得不能浪費朋友們的面部表情,辜負大家的殷切期望,耽誤讀者的寶貴時間;還是要盡心盡力爭取做好,多寫一些朋友們喜歡的、有利於家庭和諧、思想進步的文章,才對得住朋友們的關注、點贊、打賞。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再次感謝朋友們的支持與厚愛,希望今後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以饗觀眾,報答各位的深情厚愛。



四海行舟之《家宴》

作者傑哥是一位七零後的斜槓中年,當過公務員、做過小職員,上過班、經過商……

不惑之年,卻又不甘寂寞、不屈現實、不忍世俗。忽得一日閒,思量著人生不能僅僅如此,可否換種方式來活。

於是,開始了跑步,越跑越來勁,居然悟出些人生哲理。便又開了自己的公眾號,藉此談談人生、寫寫故事、吹吹牛皮。

傑哥一吐為快,看官一笑而過。

四海行舟之《家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