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名稱】煙江疊嶂

【年代】宋

【作者】王詵

【館藏】上海博物館

【材質】絹本

【尺寸】166cm x 45.2cm

出自宋代王詵的作品《煙江疊嶂》,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圖繪崇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瀑爭流,雲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 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鄧椿《畫繼》謂王詵“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於此可見。與其他畫作從技法特性、題材內容到山石皴筆和畫樹筆法完全一致,具有王詵熟而不工、文人墨戲的筆意,堪稱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作品簡介:

宋王詵所繪的《煙江疊嶂圖》表現的崇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瀑爭流,雲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 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鄧椿《畫繼》謂王詵"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於此可見。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王晉卿所畫煙江疊嶂圖,傳世不止一本,畫法略用青綠設色,石皴在不方不圓之間,小樹多夾葉,別具一種風格,同專學李成、郭熙畫派的不同。此畫面蕭疏清遠,表現了煙霧迷濛的水鄉景色,在構圖上,遠近疏離,似有一透視感,遠山隱映於雲霧之中,悠遠秀麗。本幅無款印,有宋徽宗趙佶標題:"內府所藏王詵四卷中此為第一"。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此幅作品創作於1088年,是王詵在1085年宋神宗去世後,重返京城後所繪的作品。畫中蘇軾為其題詩,王詵借韻回應一首,蘇軾再應,王詵再回。如此,這幅畫與兩人的四首詩都成為這次藝術創作的有機組成。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蘇東坡在朋友王定國處觀看了他收藏的王詵這幅畫後,寫下了一首《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詩。全文內容為: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但見兩岸蒼蒼暗,絕壁(何紹基作"谷")中有百道飛來泉。縈林絡石隱復現,下赴谷口為奔川。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行人稍渡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使君何從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買二頃田。君不見,武昌樊口佳(何紹基作"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丹楓飜(棲的繁體字)鴉伴水宿,長松落雪驚畫(何紹基作"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招我歸來篇。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這幅堪稱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北宋著名山水畫家王詵的水墨本《煙江疊嶂圖》及其背面的蘇軾行書詩並跋和王詵唱和詩二章並跋。詩、書、畫三絕,是中國畫難得的境界,這幅濡滿歷史煙雲的《煙江疊嶂圖》恰恰是"三絕"的最好詮釋,居然歷盡浩劫,倖存至今!在今日,宋畫之珍稀盡人皆知,更何況是熔詩書畫三絕於一爐的宋畫《煙江疊嶂圖》。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宋王詵《煙江疊嶂》

作者簡介:
王詵(1048-1104),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後徙開封(今屬河南)。熙寧年(1069) 娶英宗女魏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1079),因受蘇軾牽連貶官,落附馬都尉。責授昭化軍節度行軍司馬,均州安置,移潁州安置。元佑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卒,贈昭化軍節度使,諡榮安。能書畫屬文,工於棋。其詞音調諧美,語言清麗,情致纏綿。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想了解更多中國書畫的作品,敬請在VX中搜索公眾號:宗雅文化

聆聽藝術 | 宋王詵《煙江疊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