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都怪你沒檢查,口算題錯了5道!”你是“包辦”媽媽嗎?

軒軒放學回家,從書包裡拿起口算作業本,朝媽媽面前一扔,說:“媽媽,都怪你!昨天你沒有給我檢查,結果口算題錯了5道,老師就給我打了個c,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都批評了我,說我作業做得太差了!”

媽媽很無語,說:“這是你自己的作業,怎麼還怪起我來了?”母子倆為這個事情吵了一架,軒媽氣得晚飯都沒有吃好。

軒媽跟我聊起這件事,我跟她說,你這是典型地好心辦壞事,陪娃寫作業,越是包辦對娃越沒有好處,軒媽聽了反問道:“那我不幫他檢查,他老是做錯題,被老師批評咋辦?”軒媽的擔心,反應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媽媽,都怪你沒檢查,口算題錯了5道!”你是“包辦”媽媽嗎?

01、家長陪娃寫作業,為啥總想檢查?

原因一、承諾老師家長監督到位。現在老師佈置作業基本上都會加上一句——“希望家長監督”,有的老師還會通過每日打卡、發視頻的方式,檢驗家長的監督成果,如果孩子的作業沒有寫好,老師直接就把沒有做好的孩子學號發在群裡,家長一看就心知肚明。

家長群也是個小社會,孩子沒有做好,家長也沒有面子,所以為了孩子少受批評,家長也是卯足了勁兒,儘量讓孩子的作業“趨於完美”。

原因二、想節約時間,讓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高、效率高。低年級的孩子如果讓他自己檢查作業,他很難發現錯誤,而且有的孩子做作業還拖拉,完成作業的時間會很晚,家長為了節約時間,就會幫孩子把錯誤檢查出來,直接讓孩子更正錯誤的題。

這樣表面上是節約了孩子的時間,但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不利,尤其是到考試的時候,孩子沒有養成自我檢查和更正的習慣,就會做錯題目,“平日千般好,一到考試露馬腳。”

“媽媽,都怪你沒檢查,口算題錯了5道!”你是“包辦”媽媽嗎?

02、家長總是代替孩子檢查作業,有什麼影響

娃變得懶惰。孩子只管把自己的作業做完,不管正確率也不回頭去檢查,這樣孩子只是一個做作業的機器,他不會開動腦筋,仔細反省,發現不了自己的錯漏之處,整個人從思想上變得懶惰。

過度依賴家長。孩子對自己做出來的題目沒有信心,會認為總是有錯誤,需要家長把把關才行,這樣會養成依賴心理,無法發現自己不足,下次碰到同樣的問題時,還會犯錯。

缺乏責任感。簡•尼爾森在書中寫道:“如果大人一直替孩子們坐他們能做並且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孩子就學不會責任感。”今天你包辦孩子的作業,明天你就可能包辦孩子的志願,甚至買房、結婚、帶娃……你包辦得越多,孩子就只會躲在你的身後,安心地做一個啃老族,永遠學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作業,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家長千萬不要再替孩子檢查作業了。

“媽媽,都怪你沒檢查,口算題錯了5道!”你是“包辦”媽媽嗎?

03、陪娃寫作業,正確打開方式:“二不”原則

不包辦,不代替

尤其是這種檢查的事情,家長千萬不要代勞,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樣印象會更深刻,而且為了避免重複勞動,他下次也會注意,寫的時候會注意更仔細。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孩子每有一種失誤,感受到失誤帶來的不便或損失,才會產生相應的調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樣。這種調整需求是每個正常的孩子都會有的。家長不生氣,不過分指導,孩子才能有機會主動調整。”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作業有錯誤,也不要著急指正,而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檢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隨意打擾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會問孩子,“”喝不喝水?吃不吃蘋果?”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只需要在旁邊陪著,可以看看書,做做筆記,但不要有過多的動作,以免孩子分心。

“媽媽,都怪你沒檢查,口算題錯了5道!”你是“包辦”媽媽嗎?

04、清單式管理,讓娃寫作業更積極

今天總共有多少作業,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可以讓孩子記錄下來,然後做的時候利用沙漏等計時器,看下每項作業完成的實際時間,如果每項任務都能在預估的時間內完成,那多出來的時間孩子就可以自由支配。

我家孩子最近就在用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尤其是當她做得比沙漏“快”的時候,她就會高興得跳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而且因為學習效率提高,她的玩耍時間也比之前多了很多,每天寫完作業能跟爸爸一起到樓下溜一圈,有時還能看上一會最愛的動畫片,這樣她寫作業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媽媽,都怪你沒檢查,口算題錯了5道!”你是“包辦”媽媽嗎?

希媽寄語:

孩子作業寫得好不好,和家長有很大關係,過多的“包辦”,只會害了他,希望家長能把寫作業,真正變成孩子自己的事!

-----------------------

我是希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左手帶娃,右手寫文,專注育兒領域知識分享,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