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農民都交什麼稅?

都要好好的166524768


應該交得農業稅。每家每戶農民按人口分得了土地。在我們這個地方按人口土地交公糧,年底交很少一點農業稅。


宋佩周


30年前,90年代農民都交什麼稅收,你怎麼看?

30年前,由於國家工業發展比較落後,經濟比較困難,我國的農民應該說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那個時候,當時農民的稅賦,有明文規定的,就有幾大項:首先是農業稅,每畝地每年要向國家交一定數量的農業稅。第2項就是鄉里的統籌款,這部分款項包括:鄉敬老院老人養老費,五保戶救濟款,民兵訓練費等等,按每個人口收繳,第3項就是村提留,這一項也是按人口分配。大體算下來,按當時的工資和物價,每人每年大約要幾十塊錢。完不成任務,村幹部就挨家挨戶收繳,直到收齊了為止。

除此之外,農民還擔負著國家建設出義務工的任務。因為當時沒有機械化,所有的體力活都要靠勞動力去完成。重點建設需要勞動力時,按人口分攤任務,每個村要出幾個人,岀義務人員的工資,由全體社員承擔。

眼下,當年這些作出貢獻的農民,都已經65歲以上了,大部分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現在的養老問題,只能依靠國家給付的100多元的養老金,其他的負擔,完全依靠子女。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身體健康的老人,能勉強維持,如果老人身體不好,或者有大的毛病,很多子女都是難以承受。

希望能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為這部分老人增加一些福利,儘可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的好一些。


三農新觀點


說的多也沒用,人民公社化的時候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3一7A年終除了公購糧之外分配給社員糧很了了無幾,一個工值0,08元錢勞動一年掙20幾個錢,以工分換糧,相等與社員的糧也是工錢賣下的,不說知道的人多一部人還在世,年輕問問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