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首次明確“新基建”內涵,與市場流行觀點並不相同

官方首次明確“新基建”內涵,與市場流行觀點並不相同


4月20日的發改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對市場關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行了界定,初步廓清了“新基建”的發展重點與發展方向。

“新基建”這一提法源於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次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提法隨後在政府工作報告和高層會議裡均得到沿用,如今年3月4日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

關於“新基建”的流行解釋源於央視2019年3月的《新聞觀察》欄目。該欄目稱,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此後,諸多關於“新基建”規模測算、拉動作用和投資建議的券商研究報告,都基於這一市場定義。

但發改委日前的界定,與此有較大不同。發改委表示,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官方的最新界定較此前的流行說法更為聚焦。當然,發改委負責人還表示,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發改委4月20日例行發佈會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冠病毒疫情疊加全球經下行,需求端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全面承壓。在消費和出口受到明顯約束情況下,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此背景下,“新基建”逐漸成為熱門詞彙,儘管這一概念並非專門針對新冠病毒疫情後推動經濟復甦而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

一般認為,“新基建”空間巨大、輻射帶動效應明顯,具有惠民生、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等多重作用,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新基建”意義重大。短期來看,“新基建”可以拉動投資需求,對沖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對穩增長起到關鍵作用;中期來看,“新基建”將起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福利,助力“十四五”發展規劃落地的作用;長期來看,“新基建”將推動新動能供給,提升增長潛力,助力經濟轉型。

不過,同樣需要指出的是,“新基建”的確是未來規劃的重點方向,但當前“新基建”的量並不夠大,對於穩投資、穩增長作用不宜過於樂觀。當前,“新基建”在現有PPP庫中佔比不足1%,在總基建投資中佔比僅為15%左右,對於固定資產投資和GDP的拉動左右有限。因此,日前的政治局會議要求同時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

總體來說,“新基建”佔比小,新興力量,決定方向和彈性;“老基建”佔比大,是中堅力量,決定速度和穩定性。因此,看待“新基建”,應更重其“質”,而不是重其“量”。“新基建”雖短期總量不大,但其標誌意義不可忽視,作為傳統基建的延伸和升級,服務於當前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有助推動經濟格局和經濟結構優化。


商業銀行如要抓住“新基建”機遇,需在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深化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也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方向。商業銀行在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同時,應進一步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做好技術與業務的融合,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便捷性。

二是提升自身行研能力。“新基建”屬於相對新穎的領域,且時間跨度一般比較長,商業銀行在短時間內很難了解清楚相關領域的風險和機遇。商業銀行需加強對“新基建”領域的調查研究,發現行業亮點,識別行業風險,尋找符合自身特點的切入點。

三是創新業務模式。“新基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商業銀行大有可為。與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中的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大部分屬於輕資產行業,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抵押物。商業銀行需要創新業務模式,更好地匹配“新基建”領域的融資需求。

四是做好風險防控。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風險隱藏性更深、傳染性更強、技術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建議商業銀行在努力把握“新基建”帶來的業務機遇的同時,管理好“新基建”所隱藏的新風險,注意科技的兩面性,做好信用和科技風險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