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 粤港澳大湾区的买房人群中,有这么一个神秘的群体,
    早在一百多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了买楼、卖楼,CF赚钱。
  • 1980年,当内地房地产市场起步时,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出现时,他们的房地产历史已经有了一百多年。
  • 1987年,当内地房地产启动首次土地拍卖时,他们在1841年便一次卖出了30多幅地,构建完成了土地拍卖制度。
  • 1994年,当内地正式引入他们的“预售制”做法时,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便推出了“卖楼花”销售方式。
  • 他们就是香港客
  • 其实港人内地买房,由来已久。
  • 上世纪80、90年代已经出现,从早先的深圳罗湖、福田,到周边的中山、珠海、惠州等城市。
  • 有意思的是,早一批的港人内地买房,切切实实看到了房地产的红利期,深圳的罗湖、福田是主战场,赚得盆满钵满。
  • 现在港人内地置业,除了纯投资外,更看重自身需求,比如去惠州,那里适合养老,去中山,那里有产业,去珠海,那里有交通。


PART.1

早一批的港人内地买房,切切实实看到了房地产的红利期,赚得盆满钵满。


01、


这要从香港房地产发展说起,香港房地产的兴盛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当时香港的房子按幢卖,每幢3-5层不等,资金量太大,造成了平民买不动现象。


为了吸引更多人来买,更快回笼资金、降低风险,霍英东首创“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交50%的订金,其它的分5期还清。香港人称之为“楼花”。


一年时间,霍英东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九龙油麻地公众四方街新楼,100多幢楼销售一空


于是,“卖楼花”登上历史舞台,迅速在香港地产界流传开来,一度波及东南亚,香港也进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炒楼花”阶段。


1955年时,尖沙咀商业区一平方售价已经达到了1800元

,同比涨幅超过50%,这在当时想都不敢想。


02、


进入60年代的香港,正是经济大好之时,在随后的三个十年里,GDP每十年便翻一番。


经济腾飞带动香港房地产业一路上扬,此时李嘉诚和郑裕彤低价收割大量物业,另一个时代崛起。


1969年,港人玩股票的热情空前高涨,地产业趁势而动,1972年,超过65家房企上市


这一时期,“长江实业、新鸿基、合和、恒隆、大昌”地产五虎将诞生,其中合和地产1972年利润高达6070万元,1973年市值36亿,地产业日渐繁荣。


上世纪60年代末和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走出了第二波大繁荣。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03、


进入80年代,香港经过了1968年-1973年的经济复苏,1984年又迎来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在政治+经济的双轮驱动下,香港地产业开启了一轮长达13年的繁荣


此时香港房价一路飙升,到回归前夕,房价已是1980年的七倍。


进入90年代,香港楼市依然火爆,1991~1996年间,楼价指数上升了4倍,1996年一年,房价更是再上涨30%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这是香港房地产的第三波繁荣,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用一句话说:那时的香港,闭着眼就能稳赚不赔的投资,就是买房子。


也许是看透了这一点,投资客、刚需像脱缰的野马,冲入楼市。据统计,1996年,香港从事地产业的有64028人,相当于每100人中有1人干地产,还不包括全民CF


据记载,当时沿街商铺、住宅,甚至过道、阁楼都被市民抢购一空,大量的公司职员、清洁阿姨、家庭主妇加入投资行列,豪宅平均升幅达到了三到四成,紧接着中小型住宅楼宇、学区房价格攀升20%到25%。


其中1996年美联物业金牌经纪人廖玉娟,全年收入超过400万元,1997年初尖沙咀豪宅嘉文花园发售,一个4号筹以203万元转手。足以见得当时楼市有多火爆。


这也让更多港人看到了房地产造富的机遇,但此时香港房价已达到一定高度,投资门槛高,不是一般财富阶层可以玩的起的游戏,上世纪80年代,港人将目光转向了大陆。


恰逢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又因为离口岸近,来往方便,港人内地买房瞄准了深圳的罗湖区和福田区


他们在靠近罗湖口岸的怡景花园、翠华花园等购买了大量的房产,临近福田口岸的福田保税区和水围村

也成为他们密集购房的重点区域,有的楼盘港人占比高达六七成,皇御苑便是港人集中投资的知名楼盘。


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历史,深圳房价也随着发展势头水涨船高,那些买了房子的香港人,基本上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近十倍二十倍的增长。


PART.2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不可否认,一开始港人内地置业很大程度上是奔着投资来的。


但现阶段,大多数港人开始重视自身需求,比如去惠州,那里适合养老,去中山,那里有产业,去珠海,那里有交通。


那么出于投资+养老等目的,哪些城市很受港人青睐?可以从几组数据进行观察。


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8月,港澳居民更青睐深圳、惠州、中山、珠海及东莞5城。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从2016年1月—2018年4月,中山购房的香港客占42%,惠州紧随其后。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若是以香港为起点画置业半径,就可以发现港人买房呈现半弧状,集中在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珠海。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深圳不必多说,城市发展潜力在那,早一批的港人已经尝到了甜头,去年广深港高铁开通,又吸引了一波港人置业深圳北站、光明片区,毕竟大家不想错过“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轮驱动下发展的深圳。


相比之下,作为临深城市的东莞、惠州、中山及珠海几座城市,性价比更高,结合港人自身置业需求,也更愿意去买。


01、


港人置业惠州,多是出于退休养老需求,希望买一套可以休闲养老的房子。


现在香港人口老化程度日趋严重,2026年全港长者人口将增至24.6%,将进入世界卫生组织所界定的

“超老龄社会”


惠州土地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宜居属性凸出,住房、空气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符合港人居住需求。


02、


中山,港人置业的“香饽饽”,自90年代起一直都有香港客人喜欢在中山置业,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光头警长”刘Sir、老戏骨刘江、女演员肥妈和余诗曼在中山都有房。


香港人看中了中山什么?2018年3月29日林郑月首次访问中山时表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将重点推进几项工作,中山在其中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在香港有很多科研资源亟待成果转化,中山火炬区健康基地等产业平台对香港很有吸引力,希望今后能与中山深化健康医药产业合作


巧合的是,中山与港澳健康产业界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来内地发展的香港“人才”或许已将中山视为置业首选地。


03、


珠海能吸引港人置业,很大程度源于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海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而且珠海与香港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

珠海到香港驱车仅30分钟车程


基于这种情况,香港真正与珠海步入半小时生活圈,在香港工作,在房价相对较低的珠海珠海买房成为可实行方案,越来越多香港人前往珠海投资置业。


珠海中原研究中心数据值得一看,2018年9月~2019年1月,以及2019年2月~2019年6月,珠海置业客户中香港客占比从3%上升至8%。


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港人开始在大湾区买房居住,为什么呢?


很大原因是,香港楼市现在面临三个严峻问题:土地、房价、贫富差距

,虽然身处香港,但想在此置业成为了他们难以解决的难题。


PART.3


土地、房价、贫富差距,香港难以平衡的三个矛盾。


摊开了说,现在的香港住房形势真的太严峻了!土地、房价、贫富差距这几大矛盾到了很难解决的境地。


01、


先看土地,去年香港“四大家族”捐地一事,引发强烈社会反响,9月郑家捐出约合27万平农地,随后郭家、李家也纷纷响应,目的只有一个:缓解香港住房压力。


看似香港拥有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但城市建成区仅265k㎡,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住宅供地仅占约7%,而且土地储备大都纳入私人地产商囊中,基层住房缺口愈来愈巨大。


香港居民又有多少?2019年年底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50.07万人,其中常住居民占730.35万人,流动居民则占19.72万人。


700多万人口集中在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高,加上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几乎停顿(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数据,2007-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00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难以满足住房需求。


据统计香港人均居住仅面积16平米,这也就很好理解香港出现“笼屋”、“劏房”、“纳米房”、“水管房”了。


02、


再说房价,香港土地缺乏也是楼价及租金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香港已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房价负担最高的城市。


放在全球对比的维度下,香港的房价每平米高达20万+,2019年港岛70-100平方的房屋,价格高达20万港币/㎡,九龙为19万港币/㎡,新界高达13.4万港币/㎡。


这样的房价,显然不是香港普通家庭所能负担。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03、


最后看贫富差距,早先香港房地产操手,多是英商,后出现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郭得胜“四大天王”,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膨胀,占据着香港经济半壁江山,直接结果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现在香港前十大亿万富翁的净资产总和占其GDP的35%左右,9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全港最富裕10%住户:最贫穷10%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达到了43.9倍。而香港的基尼系数不断上涨(数值越高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越严重),普通香港人一年的存款在香港只能租房。


为什么在香港一直有着这么一群“麦难民”,甚至8.8万人抢公屋凶宅?香港住房压力太大而导致的。


当今港人出于什么目的置业内地,只是投资?

虽然早在1950年代便建立了公共房屋,1972年又制订了“十年建屋计划”,但依然无法满足所有底层民众的需求。


截至2019年6月底,香港约有14.79万宗一般公屋申请

,一般申请人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未来10年,香港将欠缺9万至10万个公屋单位。


更需警惕的是,香港用地短缺这一问题,到了2047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200公顷


可以说,三座大山之下,港人置业内地,已经不是个人主观意愿的选择,而是被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必须作出的选择


现阶段香港与内地联系正进一步加强,香港曾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解决香港居住问题的燃眉之急,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是潜在的发展目标。


去年11月6日,香港居民又获得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房票”,将不受限购条件限制,这对港人来大湾区内地城市买房绝对是一大放宽条件。未来随着深中通道和深惠城轨开通,交通路网开始互通互联,一小时生活圈具备,产业转移见成效,相信香港的投资客、退休养老的中老年人、来内地发展的青年“人才”、生意人,来内地买房数量可能会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