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網課後,孩子產生開學焦慮,如何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

雛鷹少年


孩子焦慮是孩子告訴你了,還是你感覺到了孩子的焦慮。

孩子焦慮的時候有什麼樣的表現?他這種表現對你來說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孩子跟你的溝通是否通暢,也就是你們的親子關係是否是順暢的,如果是順暢的溝通沒有問題,那我們就要去了解孩子,他焦慮的內在原因,以及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如果孩子跟你的溝通不通暢,那孩子焦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你的焦慮。

當然還是焦慮時,你的感受是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問題。

孩子對學業上的焦慮,主要來源於:一、他的成績的下滑,也就他對成績的看重那麼為什麼他會對成績有如此的重視那成績對他意味著什麼?

二、來源於一些課程,他沒有認真聽,這是他的這門課知識不夠牢固,或者說他有一些弱科變得更弱,優勢科目開始減弱,那要讓他看清,這是真的嗎?以及真的變弱對他意味著什麼。

三、來源於對時間的把控,一邊想玩遊戲,一邊想學習,他對時間上不能把控不能自律,有內在的焦慮感這個原因,倒是可以用合作聯盟的方式來解決時間計劃的制定。

四、來源於父母的焦慮,每天父母的嘮叨讓他很煩。同時,他能感覺到父母的壓力,以及焦慮,他把壓力和焦慮加在自己身上會使自己原有的一些焦慮變得更加加重。



冀筆觸人生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如何緩解孩子對於開學的焦慮,一個是如何幫孩子重建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就是情緒的緩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這對於任何一個孩子和家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焦慮

1 如何看待孩子的焦慮。

當我們感受到孩子們的焦慮,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我們能夠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但是如何對待這個發現,可能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態度。有的家長覺得焦慮會讓人感到緊張,身體不適,影響注意水平,更嚴重的還會影響人們的飲食和睡眠。那這樣的認識會讓他們覺得很不安,想要快點去解決它。其中也有些人為了避免受它的影響,會故意忽略它,假裝看不見。但也有一些家長們會覺得,孩子的焦慮是有積極作用的,說明他們在認真思考開學這件事,在對不確定的未來有緊張感,這對於激發孩子們的動機、改善他們的行為是有好處的。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那麼恭喜,因為這樣的家長能看到消極情緒存在的積極意義,這會引導我們更好的去理解孩子,而且在孩子狀態不穩定時表現的更有耐心。

2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焦慮。

首先,我們要學習於孩子共情。當感受到他們的焦慮時,努力的去理解他們的情緒,哪怕像開學這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也要去尊重他們的擔心,去理解他們的恐懼。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支持,知道我們和他們是一起的。

第二,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很焦慮的時候,他們可能想要一遍又一遍的去表達說了很多次的問題,雖然我們也嘗試著安慰和建議,依然無法緩解他們的擔心。那就不要急於開口,做到安靜的傾聽,也許才是他們最需要的陪伴。而我們通過傾聽,可以更多的瞭解孩子的想法,並給他機會說出來。很多時候心裡的擔心,只要能說出來,威力變小很多。

第三,適當的回應。當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他能停下來或者聽我們說話的時候,試著把孩子剛才表達的內容,用家長自己的話進行重複,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確實在很認真的傾聽,同時確保我們的理解和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並對孩子的情緒予以認可,這很重要。

第四,幫孩子表達情緒。孩子可能因為混亂,很難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那我們可以幫忙,把那些含混不清的、令人害怕的、不適的感覺說出來,比如“你感到很焦慮。”“這一切讓你覺得害怕,對不對。”等等,這可以幫孩子們更好的識別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對於孩子處理情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第五,問題的聚焦。經過前面的環節,可能會發現孩子的焦慮來源,也許是那些沒寫完的作業,或是對班裡沒朋友的擔心。這時候,再跟孩子去討論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才有可能發揮實際的作用。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的態度是:我們會陪伴你,支持你。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支持的孩子,自然也獲得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接下來只需要時間和機會去一步步解決問題就好了。

學習習慣的建立

關於學習習慣的建立,也可以考慮從下面的問題入手:

1 瞭解現狀。

瞭解現狀很重要,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目前的學習習慣是怎樣的,哪些是非常有效的、合理的習慣,哪些是非常不合理、需要改掉的,哪些是不太和常規、但特別符合孩子的特點,而且調整起來非常困難的,這些問題我們都需要在著手幫孩子建立好習慣之前,充分的瞭解。

2 和孩子溝通

孩子的學習,畢竟是孩子的事情,我們始終需要尊重這個事實。家長對他們來說,發揮的是“腳手架”的作用,而不是主體結構。所以這個問題也需要跟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看看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現狀的想法,我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完成充分的溝通。

3 制定計劃

把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分類,比如哪些問題非常重要,不得不調整(比如每天晚上12點以後才睡、寫作業的時候手機不離手),哪些問題很重要,但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比如字寫的難看)等,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如行動力很強還是粘滯、性格大大咧咧還是敏感脆弱等)及孩子自身的意願,再加上家長的看法和意見,商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計劃和方式,開始執行,幫孩子有序的、逐漸的、由簡到難慢慢的進行調整。

4 執行計劃

如果在執行計劃的時候,發現有一些不合理或者很難實現的地方,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討論作出調整。但如果沒有大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一段時間,比如半個月之後,再總結,再微調。在孩子好習慣的養成中,家長要給與足夠的關注和陪伴,儘可能全面的瞭解孩子在過程中的表現和遇到的問題,才有可能給與有針對性的引導。

5 鼓勵支持

孩子在改變不良的習慣,形成新習慣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對自我產生懷疑,甚至想要放棄,家長就需要在孩子有改善或者有進步的時候,及時給與積極的反饋,幫他們積累力量,獲得信心。切忌總是用批判式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表現,因為我們從來不是評判者,而是陪伴者和支持者,

當好父母也是一場艱難的修行,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每天都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心理諮詢師龍龍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各地中小學全面開學的號角已經吹響。家長們一邊慶幸著要解脫了,一邊又陷入新的焦慮,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      適應問題:經歷這麼久的家庭上課,孩子還能適應嗎?

2.      擔心網課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孩子的成績會受影響。

3.      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擔心會失控?

 

應對這些焦慮,家長可以先做一個自我檢視:這些焦慮哪些是來自我們自己的,哪些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是不是有點過度關注了。做了孩子這麼長時間的助教,這一下子要下崗,家長內心難免會有些小失落的。帶著這些想法,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應對:

 

1.      去和孩子交流,一方面和孩子交流同學和老師的近況,喚起他對校園生活的熟悉感和渴望。久不回校園,孩子對校園是有陌生感和一點點牴觸心理的,所以我們和孩子談論這些能夠幫助他們儘快進入狀態。

 

提醒家長們注意,在和孩子討論老師和同學的時候要保持中立的態度。特別是孩子在談論同學和老師的時候,可能會有些八卦的成分,家長也不妨抱著八卦的心態去聽,沒必要上綱上線地告訴孩子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另一方面是和孩子討論對開學的一些擔心,比如他們自己會擔心學業壓力會增加,會擔心考試等等。

 

我們在和孩子做這方面交流的時候不要急著去給出建議,或者給出正確答案,因為孩子和我們溝通的目的本身也就是宣洩一下內心對不確定的焦慮,不一定就是要答案的。

 

2.      討論關於開學後學習習慣的問題

 

比如說關於電子產品的使用,在家上網課的時候電子產品用場合的比較多,正式開學就不能這樣了,所以這個我們要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和孩子明確遊戲規則,什麼條件下可以使用,使用的時間等等。

 

事先商量好遊戲規則,讓孩子對執行的任務有思想準備,是順利完成任務的保障,但實際上我們發現,很多時候不能遵守遊戲規則的是家長,這會讓孩子不能對遊戲規則有足夠的重視。

 

3.      行為方面:適當地放手

孩子學習自控力差這是很正常的,但這導致很多家長不能放手,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於是我們就經常能看見家長一面對孩子照顧有加,一面抱怨著孩子自理能力差。

 

解決辦法就是家長要學著放手,我們可以帶著一份期待去看看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有多好,同時我們也可以抱著積極的心態預期他可以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