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智創中心年內力爭七成建築封頂

醫藥智創中心年內力爭七成建築封頂

在翠亨新區翠微道上的中山翠亨新區生物醫藥智創中心工地,數十臺運土車、挖掘機等設備同時運作,確保工程今年能完成部分樓棟的封頂和6個億的工程產值;在起灣道、孫文路、博覽中心等地,中國移動5G工程人員不分晝夜加緊施工,目前中山移動已開通600多個5G基站,計劃6月底建成5G基站1590個,基本實現主城區和各鎮區核心區的連續覆蓋。

復產復工以來,中山多個重大工程建設提速,全力趕回因疫情滯後的工期。上週,由中山市發改局組織的重點建設項目巡禮走進中山移動、翠亨新區生物醫藥智創中心、華帝股份有限公司。南都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受疫情影響,多個工程進展雖有滯後,但通過增加人力物力、優化施工等手段,因疫情滯後的工期也被逐漸追回。

生物醫藥智創中心 加大投入確保今年完成 6個億工程產值

4月10日下午三時許,翠亨新區翠微道上的中山翠亨新區生物醫藥智創中心施工工地熱火朝天,數十輛運土車、挖掘機等基建設備同時運作,一車車泥土從工地源源不斷地運出,未來這裡將會有18棟建築單體拔地而起。南都記者瞭解到,中山翠亨新區生物醫藥智創中心工程備案總投資超30億元,用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9.4萬平方米,含1層地下室,地上18棟建築單體。工程建設為集研發、檢測以及生產於一體的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產品產業化基地,工程建成後致力於打造集總部經濟、創新、孵化、研發於一體的生物醫藥科技產業集聚區。

施工單位中建四局(珠海)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鵬表示,工程於2020年1月1日中標,1月19日便完成了施工報建33項相關資料的審批,2月19日進場啟動臨建工作,3月15日收到建設單位開工令,當天就迅速組織了基坑支護和其它工作施工。截至目前,該項目基坑支護樁機有20臺,已完成攪拌樁2.8萬根,累計完成總量的50%;土方工程有挖掘機10臺,土方運輸車輛50餘輛,已完成挖土20萬立方米,累計完成總量的近30%。樁基工程也完成了工程試樁的施工和檢測。年內力爭層高在十層以下(佔比約七成)的建築實現封頂。

“計劃將本工程在質量、安全文明施工和綠色施工等方面均打造成全國性示範工地”,王鵬表示,同時將利用BIM+智慧工地技術,改變傳統管理方式,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提供的各種信息數據,實現統一指揮、整改、監測和資源調配等工作的落實。項目計劃總監何小明表示,目前項目土建、水電安裝和園林等用工人數約200餘人,在3月臨建同步施工階段,各專業用工人數達到300餘人。“目前我們辦公區用房完成5棟,具備140人管理人員辦公和住宿條件;工人生活區也完成11棟宿舍樓和配套建設,目前具備1000餘人住宿條件”。此外何小明表示,該局在翠亨新區島上的其它項目,在中山政府和相關單位的協助下,也順利實現復工復產。

何小明指出,因疫情影響,在前期工作開展主要遇到勞動力不足和防疫工作管控兩大問題,現場勞動力已完全能滿足需求。“後續計劃增加基坑支護5個工作面、再投入5臺樁機進行同步施工;土方工程計劃增加2個工作面、再投入4臺挖掘機和20輛運土車;利用場地大的優勢、土方開挖採用中心開挖方式實現土方和支護同步穿插作業等,作業時間調整至早上6點至晚上10點。目前來看,前期搶工作業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後期還會加大相關投入,確保工程今年能完成部分樓棟的封頂和6個億的工程產值”。

中山移動 6月底可實現主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

“我們已建成開通600多個5G基站,完成市內重要商圈和工業園區等區域5G信號覆蓋。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1590個,今年完成2350個。”4月8日,中國移動中山分公司副總經理熊俊偉介紹了中山的5G建設情況。

2019年《中山市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五年計劃》出臺,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召開5G發展專題會,把5G建設作為全市重點項目給予專項支持。南都記者瞭解到,2019年3月,中山移動開通第一個5G基站,5月打通第一個5G電話,舉行第一場5G賽事直播、進行了第一次5G跨省遠程手術指導、開展5G網絡區鎮通發佈。截至3月30日,中山移動已有5G用戶24.4萬,預計到年底5G用戶超過50萬。

今年,中山移動5G建設投入超過10億元,較2019年增加60%,全年規劃建設2350個5G基站。未來兩年逐步實現全市深度覆蓋,建成中山5G精品網絡。未來3年,中山移動5G建設投資總額將超過28億元。同時,中山移動將投入4600萬升級改造現有寬帶網絡,實現移動寬帶小區100%千兆寬帶接入,率先在大灣區建成千兆城市。

據瞭解,為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目前中山移動有超過20支隊伍在同時施工,多措並舉推動5G建設。中山移動計劃到5月中旬完成5G基站1433個,到6月底完成5G基站1590個,基本實現主城區和各鎮區核心區的連續覆蓋。

同時,中山移動加快5G行業應用與合作,深挖本地特色產業及行業需求,共建互補、共享、共贏的移動5G產業生態。目前,中山移動與公安局成立了5G智慧警務創新實驗室;與市第二中學等院校開展5G+智慧校園、校園安防及遠程教育等合作;與人民醫院等醫療單位共同開展5G遠程醫療及120智能急救平臺等項目;在製造行業,圍繞智能家電、智能鎖具、機器人等重點領域開展5G合作等。下階段,中山移動將加快5G+AI融合發展,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助力行業升級,推動智能經濟發展。

華帝股份 走綠色通道,最大單體面積廠房年內投產

在小欖鎮華帝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在裝貨區前大量的貨車正有條不絮地排隊等待出貨,工人們把華帝的爐灶、熱水器等產品裝上車,送到國內的千家萬戶。“我們主要面向國內市場,2月10日已復工,新的廠房預計今年內投產”,華帝股份行政中心經理、華帝廠房擴建項目負責人楊華向南都記者介紹道。他所說的新廠房,指的就是距離成品裝貨區不遠處一棟四層高的廠房前,裡面已有約200名工人正在進行室內建設。這一廠房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即將封頂,這也是中山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廠房,將為華帝開拓新的產品線,增大銷量。

華帝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知名的廚電行業品牌之一,目前已經與方太、老闆形成中國廚電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近幾年華帝著眼於智慧廚房空間的打造,業績也呈現持續向上的趨勢。在急需滿足產能擴張和產品研發創新需求的背景下,華帝著手增設廠房面積,改造生產流水線。去年4月,華帝園區擴建項目順利動工。楊華表示,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目前,4層的工業廠房即將封頂;研發大樓已經封頂,開始砌築工程,可同時容納500人辦公;五金車間屋面鋼結構安裝完成87%,砌磚牆完成70%。截至目前,項目土建已完成投資1.75億元。

據瞭解,華帝股份於2月10日復工,是小欖鎮第一批覆工的企業。對此,小欖鎮開通“綠色通道”,對相關企業給予了大力支持。華帝擴建項目從當初辦理報建手續到項目建設,通過綠色通道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進度,例如從交資料到辦好證,比常規做法時長至少縮短了三分之二。

“華帝園區擴建項目於2月24日復工,3月中旬工地工人數量達到節前水平”,楊華表示受疫情影響,項目建設一度進度暫緩,預計今年6月完工和接受驗收,預計今年年底前項目可投產,產能將在目前的基礎上翻一番。

採寫:南都記者 劉賢沛 蕭倩苑

攝影:南都記者 吳進

統籌:南都記者 王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