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神話故事雖然悠久,但“神話”一詞卻是20世紀初才在漢語中出現

,使用時間不過短短百年。

在西學東漸思潮中,茅盾、聞一多、顧頡剛等大家開始用西方神話學研究方法對中國神話進行系統研究,使中國文人對神話的認識告別了傳統的註疏考證,開始思考神話背後更多的歷史文化蘊涵。

當時,民國大家們普遍認可西方的觀點,認為神話是原始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解釋,是先民看世界、想問題的方式,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百科全書

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不少學者以發展的眼光,結合神話在歷朝歷代的發展,認為神話不是初民思維的積澱,也不形成於遠古時代,而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結合了後人的傳說、歷史、理念、文化因素等發展而成的綜合性產物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不管是以進化論角度把神話看作是原始初民的宇宙狀態和思維模式,還是以發展的角度認為神話並不是落後生產力的產物,他們都認為:

神話是想象的,但不是荒誕不經的任性想象,它有完整的邏輯,在一代一代的口耳傳播中不斷受到校正,故事的感性之下是思考的理性;

神話是古老的,但並不是落後的,看似幼稚的內容與宗教、哲學、文學、歷史緊密相聯,展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屬性;

神話是幻想式的,但不是瞎想,而是信仰的產物,神話的核心是“信仰”,是對神話內容的深信不疑,如果沒有對所談論內容實在性的相信,神話就會失去根基。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中國古代有許多色彩繽紛的神話,無論是青銅器上刻著的有頭沒身子的饕餮,還是《山海經》中光怪陸離的遠國異民,抑或是馬王堆帛畫中關於天人鬼的描繪,中國神話是一個龐大駁雜的繽紛世界。

倉頡在天地鉅變、人神相通中造出神奇的漢字,刑天被砍頭後仍揮舞茅和盾不滅胸中猛志,夸父逐日雖明知不可為而不渝志向,嫦娥成仙奔月卻長受孤寂之苦,這些瑰麗的古代神話感染了一代又代國人。

中國古代神話中藏著許多文化密碼,我們將分上下兩篇進行解讀。

一、中國古代神話的類型

中國古代神話有許多來源,比如歷史傳說、哲學觀念、寓言故事、語言訛變、自然科學等等,最廣為人知的大致有以下幾類:

1.創世神話,即講述世界的起源。

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神話中,有完整系統的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描述。混沌神哈俄斯是最早產生的第一個神,他生下了第一代諸多神,眾神們一代一代發展,到了第四代神最終形成了由十二奧林匹斯大神統治天地的政局。

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創世神話是很貧乏的,流傳久遠的就只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等,而且也不存在眾神之祖。與我們後人可能會認為,古人應該最先對宇宙是如何產生的進行想象,然而事實上盤古開天闢地的說法並不早於其他神話故事,而是成型於漢代,是一種結合“渾天說”、“元氣”等概念而形成的宇宙起源觀。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盤古

2.英雄神話,即歷史人物的神化。

人們總是愛戴和崇敬英雄人物,在對他們事蹟的不斷述說中,不知不覺添加了神話色彩,使英雄人物神話化,成為神話故事的一大主題。

我國許多史前英雄,比如黃帝、堯、舜、共工、禹等,都是歷史上本就存在的人物,也都在《山海經》後開始神化,被安置在“不死之國”、“崑崙之丘”等異域仙山之上,經歷了由人而神的過程。

后羿在春秋以前也只是一個善於射箭的荒君,戰國時開始走上神化之路,有了神話色彩,而到了漢代又為其衍生出與嫦娥和西王母的故事。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黃帝戰蚩尤

3.自然神話

先人們崇敬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江河山林,創造了不少自然之神的形象,比如河神、雷公、電母、天上的星宿等,《山海經》裡還講過一種地下的燭龍,認為他睜開眼大地才會亮,他睡覺地上就是黑天。

古希臘神話中的自然神也很多,他們的神話故事也更為豐富完整,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四大風神、七大行星之神、眾多河流之神等等,他們之間還有各種親戚關係和情感糾葛,在高度擬人化的世界裡相互來往交流,是希臘神話體系發達的體現。

反觀中國神話,雖然神眾多,但絕大多數自然神缺少人格化,也沒有為他們編織出完整的神話故事,可以說是有“神”而無“話”。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雷公

4.感生神話,即感應而受孕,無性生殖。

中國人重視祖先,普遍會對祖先和聖人進行美化、神化,許多重要人物出生時都有神奇現象,比如劉邦母親是在夢中與神交遇,在電閃雷鳴、蛟龍上身中懷了真龍天子劉邦。

許多感生神話都描述了這種受到上天、動植物等感應而受孕的現象,最知名的要數商代始祖契的母親,她吞下了玄鳥的卵而受孕,生下了商祖契,開創了商代,這在《詩經》也被唱頌為“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玄鳥生商

5.仙話

隨著道教的興起和流傳,許多神話人物與道教思想結合,成為本土神仙,產生了許多“仙話”。

比如西王母在《山海經》中是“蓬髮”、虎齒”、“豹尾”、主管瘟疫刑殺的半人半獸,到了漢代經過道家加工後,成為富貴榮華、母儀天界的女仙之首。

黃帝、女禍、大禹等上古神話中的人物,也逐漸為道教所吸收,成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一員。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二、中國古代神話的特點

與完整而發達的希臘神話相比,中國神話有一些明顯特徵:

  1. 大多是戰國以後才出現,不存在古埃及、古希臘那樣的一個“神話時代”;
  2. 零碎、分散、多元,沒有完整的、系統的神話體系,也沒有主流神系、主流神;
  3. 神話故事呈現片斷式,多描繪奇形怪狀的外表,而少神異的、完整的故事,有“神”無“話”。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三、中國古代神話不發達的原因

曾有不少學者認為,流傳至今的神話不是中國神話的原貌,中國神話應該也像古希臘、古埃及那樣有一個豐富完整的世界。

實際上,中國神話零碎、稀少、多元的特徵正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結果。

德國哲學家謝林曾說:“對於許多國家和民族,神話過程發揮了巨大的威力,而唯有中國卻是一個偉大的,獨特的例外。”

造成中國古代神話不發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宗教

神話的核心是信仰,相信神話的內容,為神話人物建廟、建祠堂進行拜祭是神話產生的基礎。而這種祭祀活動也是宗教的基礎和表現形式。

古希臘民間宗教和城邦宗教都很發達,不同層次的神應有盡有,為各種神興建的神殿和舉辦的節慶典禮也多種多樣。

因此,在宗教傳統濃厚的西方世界,神話受到鼓勵,也有了高度的發展。

這在中國則很不相同,在夏代以前,中國就是一個重視現世而淡薄宗教的國家。商代雖然迷信盛行,卻沒有形成有影響的宗教,宗教活動也主要限於敬天、祭祖和占卜。到了周代,史官文化發展到極致,知識階層採取重現實而淡鬼神的宗教態度,人們的宗教性意識被進一步掃蕩。

中國文化的非宗教性,使西方那種發達的神話世界在東方的中國無法實現的。

遠古記憶中的文化密碼——神話漫談(上篇:中國古代神話及特點)

2.國家形態

古埃及屬於神權在君權之上的的神權政治模式,古希臘屬於二元或三元權力結構的城邦政治模式,政教之間的協調與衝突構成了西方社會和文化的基本特點,神權和教權政治的存在使得西方神話長盛不衰並不斷髮展。

中國古代從夏啟開始了“家天下”的模式,國君具有高出一般人的特權,這種集權的國家形態堵塞了神權政治的可能性,使中國文化中沒有一個像西方那樣與世俗政治對立的宗教世界,也對神話的發展產生了抑制。

3.現實主義的主流精神

與宗教和巫術相比,中國人更重視現實和倫理,“敬鬼神而遠之”。

儒家很早成了中國文化的主導者,人本主義理念與情懷進一步成為主流,神話中的誇張虛幻之說往往被認為難入大雅之堂。

因此,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文化和文學的根源不在神話。

中國神話雖然不像西方那樣體系發達,但仍有其內在特點,從諸多層面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在冥冥之中影響了人們觀察、思考的方式,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社會性格。

為何說神話是詩歌的近親?為何四大名著都以神話開頭?神話帶給中國文化哪些深層次的影響?

下篇我們將對此一探究竟。


分享到:


相關文章: